漫步市心街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王文英     时间:2024-03-27 14:27:07    「我要投稿

A00.jpg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那么几条老街,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江城的老街——市心街,南接灯红酒绿的城中路,北接车水马龙的中山路,西面与繁华喧闹的解放路隔了二十几米,平行而立。

  老街有多老?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江山县志》上能查到《古县城图》,当时城区有9条街,市心街便是其中的一条,史称中街。市心街不单是一条街,它见证了江山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是城市发展史的“活标本”。

  最近几天天气晴好,窗外的太阳已热辣得酷似初夏,我有意出门放放风,感受好天气。大街上车来车往,我穿了一双平底鞋,轻轻踏入市心街,老街就像散在了阳光之外,光束穿过树叶映射在砖瓦墙上,变得柔和与安静。在这里,时光好像突然停滞了。

  不到五米宽的小街,青石板铺筑,两旁低矮的店铺小巧玲珑、一些古色古香的木门已脱落了或黑或红的油漆,老房子的锁扣锈迹斑斑。老街里有裁缝店、古玩店、服装店、酥饼店、烧饼店、理发店、小饭店、杂货店、家电维修店、弹棉花店等,还有好几家花圈店,也有一家咖啡店,路过一家早餐店,狭窄的店面只有一个小门可进入,门口一大锅茶叶蛋,热气腾腾的。人们安安静静地进去吃或打包走,店里付款的提示音不知疲倦地播报着。一家制衣店里传来缝纫机“噔噔噔噔”细密富有韵律的声音,门口的小狗眯着眼睛,把下巴贴在地面上,姿态悠闲地晒着太阳,有人经过似已见怪不怪,既不起身也不叫唤。几位老人在小路边支了个小摊,摊位上摆放着新鲜的玉米、花生,她们不同于菜市场里的小摊,看到有人经过就大声吆喝,相反她们很安静地坐在一旁,慈爱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偶尔也和坐在门口小凳上,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唠嗑两句,她们彼此应该很熟稔。

  这条老街仿佛被时光遗忘,给人一种寂静平和的感觉。墙根苔藓碧绿,各家门口或墙角种着的绣球、吊兰、万年青、丝瓜,还有一簇簇鲜艳的花正在阳光下奋力绽放,与那屋顶上疯长的小树,组合在一起。有一条小巷里,两棵高大的构树,互相把各自茂密的枝桠探进了紧挨的邻居院内,耐人寻味。这一切就如同一幅水墨画,意境深远。

  很多店铺好像都还在,很多年的邻居似乎还是当初的面孔,街上的每一处印记都对应着一段旧时光,昔日繁华仿佛在眼前重现:彼时的市心街,商铺林立,人声鼎沸……

  “永根理发店”,店铺门和窗框都刷成了年轻的天空蓝,店里的理发师傅叫吴永根,今年80岁了,这家店已经开了50年,他从事理发这行已经60年,会理发也会修面。这天早上,吴师傅穿一件淡蓝色的衬衫,推开有些年头的木门,在一声“吱呀”声中,阳光透过格子窗,照在两张老式的理发椅子上,吴师傅左手拿着眼镜,右手夹着一根点燃的烟,刚坐在沙发上,一位中年顾客进门要求“刮个面”,于是吴师傅娴熟地拿起刮刀,“沙沙沙”声响起,香膏的香味弥漫,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老街上还有几家老店,经营着老手艺,像酥饼店、棉花店、烧饼店,在市心街上开了几十年了,我想吴师傅他们对这条老街有着深深的情感,在他们眼里,老街也是自己的家。

  老街总少不了老井,在家家户户都用自来水的年代,老街的人们依旧喜欢使用老井,吊起井水,洗衣洗菜浇花。老井赋予了老街灵气。

  这时,迎面款款走来一位漂亮的姑娘,高跟鞋敲击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哒哒——”的声响,犹如钢琴弹奏的古典乐曲一样,动听,悠远。我们相视一笑,不言不语,擦肩而过。

  暮色渐厚的傍晚,走进老街,是生活气息最浓的时候。茶余饭后,老街人会搬张椅子坐在门口,下下棋,吹吹箫,拉拉二胡。整条老街也犹如一曲经典的老歌,永远在记忆远处悠悠吟唱。

  在老街南端,精心打造的人文景观也挺有意思:名人墙、食品店、江山腔、老照片、趣味打卡点等,经堂左巷、节孝石牌坊、太平坊、明代会魁坊……将一系列有关市心街的故事做成了墙绘,为老街增添了一份历史文化韵味。

  在流行“Citywalk”风的当下,在追寻“诗和远方”的同时,不妨慢下脚步,漫步市心街。

A2.png

A4.gif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4581120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017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