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崛起 推进科学跨越 为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江山”而努力奋斗

来源:今日江山    作者:del_user_4407     时间:2012-01-07 08:52:05    「我要投稿

  陈锦标同志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的回顾和主要经验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们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使这五年成为江山经济发展最快、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最多、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制定“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确立“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城市定位,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调整完善工业平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创新“4+X”特色产业培育、“四大百亿”工程建设、“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等工作载体,综合实力持续在衢州各县(市、区)保持领先。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2.3倍和2.8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是2006年的2.3倍。三次产业比重从14.1:52.2:33.7优化为9.4:58.5:32.1,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7.5个百分点,超10亿元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3家,超亿元企业数增加3.3倍,达51家;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亿元,是2006年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2亿元,是2006年的2.2倍;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土地连片流转、农业“两区”建设得到大力推进。五年累计引进市外项目资金115.4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3个;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结束了江山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历史;科技创新日益活跃,成功创建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市,五年累计有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个中国驰名商标、23个省著名商标获认定。用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达6000多万元,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5亿美元,是2006年的7.2倍;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639万美元,是前五年的2.6倍,经济外向度提高2倍。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统筹协调第一路径,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4.2平方公里扩大到15.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2.6万人增加到16.9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7%。贺村镇成功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峡口镇列入省级中心镇。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江郎山申遗成功,实现浙江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清漾毛氏文化村被确定为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累计建成“中国幸福乡村”45个、五类单项村150个,2万多名农民走出深山异地脱贫,我市被评为首批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深入开展“312”城乡绿化运动,启动江化整体搬迁工程,创新印花浆企业“联合治污”模式,切实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0.8%。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改善民生第一大事,人民生活跃上新台阶。累计投入55.7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事业建设。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7.76万名农民实现转移就业。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650元,年均分别增长10.6%、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城乡低保标准、救济标准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3.3%,住房保障率达97.9%,城乡居民医疗参保率达95.2%以上,累计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资金2.8亿元。教育布局调整深入实施,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城乡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轻负高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有序推进;文化艺术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廿八都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峡口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江山婺剧、廿八都木偶戏等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社会管理迈出新步伐。创新实施“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建立了“一个口子管理、一套机制运转、一块牌子对外”的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基层管理模式。日常维稳、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五大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加强,三级联动大接访、矛盾纠纷月排查分析、信息报送与研判、陪访导访等八项制度建设有力推进,安全维稳“6环节72法”全面推广;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流动人口管理、互联网宣传和虚拟社会管理得到加强;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得到完善,妥善处置“10·28”交通事故,成功抗击多起雨雪、洪涝灾害;“铁壁江山”防控体系更加健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开展非法民间融资整规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扎实推进“十小”行业、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私屠滥宰等专项整治工作。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从严治党第一要求,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以及武装工作、群团组织的领导,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统一战线“和谐五大关系”更加巩固,党管武装工作有新的发展。打造了江山大讲堂、幸福乡村讲习所、市民讲坛等特色学习教育平台,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富有成效,创先争优活动和“三民工程”深入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乡镇党委及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在衢州市率先建立“一办三中心”。社区和“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五年累计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355件,其中涉及科(局)级干部37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五年的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立足市情科学发展。我们准确把握江山发展特点,牢固树立“兴工强市第一战略、工业经济第一经济、招商引资第一工程、项目建设第一抓手”等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江山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江郎山申遗成功、杭长客专途经江山并设站、莲华山工业园成功纳入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大唐江山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成功落户、贺村和峡口分别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和省级中心镇等一批快人一步的发展成效。三是必须克难攻坚推动发展。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提升、助推企业转型、夯实农业基础、强化民生保障,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球经济低迷的逆境中实现快速增长。四是必须凝聚合力服务发展。我们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未来五年的展望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科学跨越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江山”,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市总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江山”。

  具体目标是:

  ——建设现代产业江山。全面建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现代产业江山。综合实力领跑衢州,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方式更加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更快增长,力争跻身全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

  ——建设开放创业江山。全面建设充满活力、充分就业的开放创业江山。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外源性驱动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创业热情更加高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更加完善,全社会崇尚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建成浙闽赣三省边际县域发展高地。

  ——建设平安和谐江山。全面建设社会安宁、稳定有序的平安和谐江山。社会管理科学化、平安建设、依法治市、基层基础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建成全省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建设绿色生态江山。全面建设山川秀丽、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江山。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产业发展势头更加明显,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建成全省生态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建设和美人文江山。全面建设人际和睦、祥和文明的和美人文江山。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地方特色人文得到充分挖掘,政通人和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形成,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建成全省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并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原则:一要坚持解放思想、迎难而上。二要坚持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三要坚持主攻工业、转型发展。四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今后五年的工作和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升级工程。一是把握重点,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江山实际,切实找准工业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标,积极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形成1-2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较好产业基础、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工业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鼓励企业加强技改,分离发展服务业,着力从单一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现代营销多端拓展。二是明确方向,加快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和产品高端化、品牌化。高起点制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延伸完善产业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百亿产业集群。着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品,努力实现企业产品高端化。认真落实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加快优质企业上市步伐;鼓励扶持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协助配套、精细化生产管理道路,着力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型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强化内部管理创新,坚持品牌质量建设,促进企业内涵提升。三是选准路径,坚定不移地走招商引资、借力发展道路。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性、关键性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绩效评估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招商实效。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高度重视项目工作,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重大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谋划、招商项目抓落地”的要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构建平台,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围绕“一体两翼、一区多园”工业平台布局,加大土地征用、平整、指标争取力度,确保每年保持一定数量工业用地滚动开发,努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高度重视平台项目谋划,积极争列“浙闽赣省际边界生态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莲华山工业园、山海协作示范园、高新技术园建设,加强莲华山工业园与贺村小城市的联动开发,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镇园互动、产城共建”。围绕现代农业“两区六群”空间布局,加大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现代服务业“一主二副三点”空间布局,编制实施《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着力打造三省边际“两地一城”现代服务业高地。

  (二)实施绿色生态工程。一是深化提升生态建设。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深入实施森林江山建设行动,抓实平原绿化“十大工程”,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碳汇减排功能。强化生态源头治理,加强环境监管,优化环境质量,防范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达到上级下达的控制要求。坚持生态市建设方略,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加强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创建,力争创成国家级生态市。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设浙江省低碳木业产业基地,推进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项目,重点实施工业节能技改工程、热电联产和环保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各方支持,加快江化搬迁步伐,力争完成主体工程搬迁。三是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提倡绿色文明消费,努力建成一批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

  (三)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一是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关系,鼓励和扶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管理制度和用工行为,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青年技工本地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实现充分培训、充分转移、充分就业。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持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民众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增加转移性收入,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是着力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发展“江山人经济”,以政策引导鼓励创业、以优良服务促进创业、以重点帮扶支持创业,积极推动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完善投资创业政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推进“零关系办事、零距离服务”,努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商务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佳的“四最”发展环境。三是全力打造创新环境。以创建省科技强市为载体,强化企业创新研发主体地位,加强科技进步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质量强市工作,引导、推动、扶持一批企业抢占产业价值链高地和创新制高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谋划和推进新时期人才工作,重点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支队伍建设;针对我市重点培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型产业,部署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百人计划”,努力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高度重视“创二代”能力提升。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施魅力城乡工程。一是打造生态人文新城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总结提炼和宣传弘扬新江山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工程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打造悠久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依托自然山水,以城市水系建设为核心,加强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景观塑造和水文化融入,延伸“一江两带”景观带,加强古水系保护与重塑,实现城区水脉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倾力打造水系完善、靓丽秀美的“滨水生态名城”。按照“老区改造,新区配套”的思路,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城市智能楼宇、数字城管、物联网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秩序综合整治,加强城区交通管理,进一步解决城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着力建设“幸福江山”的首善之地。二是培育功能完善新城镇。认真实施贺村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整治集镇环境卫生,拉开集镇框架,加强平台开发,加快人口集聚,增强商贸功能,全面提升贺村镇整体形象和服务功能,确保通过省考核验收。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加强峡口省级中心镇建设,着力将峡口建设成为浙闽赣三省边界地区的生态休闲经济强镇。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布局,努力培育一批人口集聚有潜力、产业支撑有基础、要素承载有空间的重点特色镇。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向中心镇的倾斜力度,加快推进下山搬迁工程,着力增强集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建设幸福文明新农村。突出“民富、村美、风气好”三要素,抓住土地流转、农房改造和农民素质提升三个“牛鼻子”,继续推进“中国幸福乡村”扩面提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加快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改革、农村财务管理和基层组织自治创新,努力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内涵提升与环境改造并举,深入推进农房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大中心村、整治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示范村。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和乡土文化传承,强化公共资源保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培育一批时代新农民,着力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

  (五)实施民生福祉工程。一是务实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开展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创建,加大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推进力度,确保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省级要求。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和全民健康促进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建成省卫生强市,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以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线,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新提升。加强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切实增强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二是扎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工伤保险扩面。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有效稳控民生商品物价水平,加强对低收入群体、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的关爱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关心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城乡一体化。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积极探索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城乡居民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优化物业管理,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谐邻里关系,探索开展“幸福社区”建设。

  (六)实施和谐建设工程。一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实施“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我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努力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新机制;健全完善科学决策和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切实加强政府、市场、社会法制化建设,坚决制止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行为。三是深化“平安江山”创建工作。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健全完善五大安全体系,切实提高群防群治和科技防控能力,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加强民间融资整治规范,充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综治水平,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强化互联网信息管理,加强舆情引导,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社会关怀帮扶机制,促进其更好融入社会。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有效的举措,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建设“幸福江山”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强化理论武装。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把提升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把绿色生态作为优势资源,促进发展总量、结构和质量三者的有机统一。要敢于抛开一切陈规陋习,挣脱一切思想束缚,以开放性的姿态应对挑战,以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以改革性的举措化解矛盾,制订科学的政策,研究过硬的办法,着力破解加快转型升级、引进重大项目、发展服务业、集聚人才优势和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承前启后、继承创新、科学发展。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强化制度执行。坚持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接受监督制度。完善议事规则,推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决策信息透明公开、决策失误追究处罚等制度,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党务、政务等公开透明,保障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健全领导机制。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府、政协的核心领导作用,支持市“法、检”两院公正司法,拓宽畅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渠道,切实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用人标准和导向,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熟悉经济业务、善于做群众工作、能维护和谐稳定的优秀干部,选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制度,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新一届领导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巩固提升干群关系,增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和培养,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要健全干部交流机制。推进年轻干部上派挂职锻炼,加大对不作为、难作为、乱作为干部的教育转化和劝退免职力度。优化队伍结构,综合考虑年龄梯队、知识结构、成长轨迹、性别比例、性格特点等因素选优配强班子,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积极吸纳党外精英,统筹抓好梯次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要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巩固提升创先争优成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争先发展。要加强基层组织管理。广泛开展党群共建,健全完善组织网络,着力构建城乡互动党建新格局。深入实施“三机制两办法”,促进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不断深化民主政治建设,让党员干部有责任、有约束、有监督。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注和关爱,坚持实行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转经费、退位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障等三项补助机制,适时提高补助标准。要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健全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和保障机制,适时建立基层“两新”工委,积极探索推行“网格建党”工作模式,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

  (五)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干净干事。要强化廉洁从政教育。探索创新廉政教育方式,大力开展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等反腐倡廉教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要强化制度监督防范。深入推进惩防体系整体构建,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探索推行领导干部“八小时外”巡访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三谈两述”、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出国(境)审查审批等制度。要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对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插手干扰正常经济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惩治,以惩治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巩固清正廉洁的和谐局面。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隋盈盈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4581120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017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