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乡镇街道
唱支村歌给党听|清湖三村谱写时代新曲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毛梦瑶 危波 宋超     时间:2021-06-22 09:35:41    「我要投稿

X1.gif

  “千夫挑担出仙霞,万宗货物入东南。七百里咽喉啊通商路,从航山脚下举步丈量……”昨日,记者刚到清湖街道清湖三村,就听得古码头畔响起了嘹亮的村歌《丝路清三》,穿行经过青石古道,白墙黛瓦的文化礼堂矗立在河岸边,一步一景,令人陶醉。

14.png

  “小时候的浙闽古道很繁华,因为太爷爷的染坊就在上街旁,每天都有从清湖码头来的人,由这条路出发去福建。”清湖三村村民徐庆飞指着自家老屋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空旷的老屋曾经摆满了大染缸,是清湖最繁忙的染坊之一。借着浙闽古道,染坊的生意从江山做到福建。眼下,村庄正积极打造省级历史文化村落,老屋将改造为一个特色节点,用于展览染布工艺。

12.png

  到徐庆飞父亲创业的时代,清湖的主业变成了行销全国的地弹簧产业。“清湖人的脑子比较灵活,改革开放后,你一家、我一家做起了地弹簧生意。”徐庆飞说,“我父亲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做地弹簧,生意伙伴遍及天南地北,全国各地都得跑。我家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做地弹簧的机器。”

  高峰时期,清湖地弹簧家庭工厂有280多家,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产值超亿元。时代在发展,产业在革新,清湖人追梦的脚步不停歇。地弹簧之后,注塑、消防、门业等特色产业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15.png

  2009年,徐庆飞瞅准了市场机遇,在贺村镇创办鸿达木业有限公司,“走出口这条路当时有一定难度,但对企业来说,想要发展就必须迈出这一步。”经过几年发展,如今鸿达木业已有80多名工人,年产木门5万套,产值高达上千万元,产品远销巴基斯坦、伊拉克、约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太爷爷的染坊做的是周边人的生意,我父亲把地弹簧卖往全国,到我这一代,木门已经销往世界各地了。”徐庆飞骄傲地说。

  从古老的丝路走来,走上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产品之路越走越远,产业之路更是越走越宽。徐庆飞一家是普通清湖儿女的缩影,也是清湖发展的典型写照。迈进新时代、高唱着村歌的清湖三村人继续走南闯北,开启新的征程。据悉,该村有100多名村民在外经商,涉及房地产、消防、注塑等产业。

  今年81岁的柴俊树常年研究清湖历史,编过《清湖镇志》,写出了50万字的《清湖码头传说》。在他看来,尽管清湖几经变迁,清湖人的精神内核却不曾改变。清湖三村的一条街,就走出过著名病毒学家毛江森和微电子及冶金专家徐元森两名院士。“‘清湖卸倪’之所以活,活在敢于闯,敢于走南闯北,敢于创业。从码头起步,清湖人闯出一条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现在要通过文化挖掘和村庄场景修复,把前人的故事、创业的情谊和精神留下来,给后人以启迪。”柴俊树说。

  近年来,清湖三村依托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项目,以古道文化为主题,投资700多万元进行古镇建筑修复、古道修复、不协调立面改造、古码头修复等,预计今年底整个项目完工。“人家都说清湖儿女名满四方,我们的码头、船帮、商业街一度辉煌。我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新业态、注入新动能,让清湖古码头既能留住乡愁,又能把清湖儿女敢闯敢拼的精神传承下去。”清湖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小荣说。  

X2.gif

X3.jpg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