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新闻事业照亮人生——记深圳报业集团原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王田良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hsf     时间:2016-12-06 08:51:21    「我要投稿

  人物名片

  出生时间:1947年8月1日

  所任职位:历任浙江日报农村部记者、夜班编辑部主任,浙江日报编委兼钱江晚报总编辑,浙江日报编委兼总编辑办公室主任,深圳商报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集团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集团副总编辑兼深圳商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理事长。

  主要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和省市各类奖项130多项。2009年被评为中国传媒影响力“十大年度人物”。

  寄语家乡:江山是全球绿色城市,山美水美人也美。在外工作的江山人,都为家乡的快速发展而自豪。衷心祝愿家乡更美好,人民更富庶。

  早就听说王田良为人低调,近日记者专程前往深圳采访,发现所言不虚。作为取得突出成就的新闻界前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田良极不愿意谈及自己的办报业绩和为家乡所作的贡献,差点让记者“空手而归”。经不住记者的软磨硬泡,加上事前查询了很多资料,王田良才陆陆续续向我们道出他不平凡的新闻之路。

  自我加压“拼命三郎”吃得苦中苦

  谈起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王田良感触最深的是“辛苦”。“报纸要贴近读者,记者就要沉到基层、沉到一线。”对此,王田良是最忠实的践行者。无论在江山县委报道组,还是调到浙江日报社,他都告诫自己:不要怕条件艰苦,不要怕汗流浃背,不可以拈轻怕重,不能有畏难情绪。初到浙江日报社,王田良担任农村部记者,他充满激情,自我加压,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在较短时间内,就跑遍了全省大部分县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有一次去绍兴,白天采访、晚上写稿,7天时间在《浙江日报》连续刊发了8篇稿子,让同事们惊叹不已。

  “现在条件好多了,但吃苦的精神不能丢。”在王田良的记忆中,有一件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也是在绍兴地区,去采访山区农村林业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情况。王田良和几位当地干部凌晨出发,戴着草帽,背着水壶,走了100多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晚上9点多才到那个小山村。路上的辛苦自不必说,农村人的淳朴更让王田良感动。“我被安排住在一个生产队长的家里,队长的儿子刚结婚,他们竟然把新房让给我住,那被褥都是全新的……”

  由于业务能力强,而且能吃苦、敢拼搏,王田良不久就被提拔为夜班编辑部主任——这是一个责任很大、担子很重的岗位。但他没有退缩,每天推敲标题、修改稿件、斟酌版面,对整张报纸的出版把关,从没出过任何大的差错,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987年,已经成为《浙江日报》编委的王田良,主持创办《钱江晚报》,他告诉报社的记者,要努力做敢说真话的记者、有影响力的记者、老百姓信得过的记者。“唯如此,报纸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同,才能在群众中有自己的地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创刊不久,《钱江晚报》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并在百姓中取得极高信誉。有一次,杭州两名交警在解放路口执法过程中由于处置不当,与当地市民起了冲突,被成百上千过路群众团团围住。大家一边批评交警,一边高喊:“把《钱江晚报》记者找来!”电话打到报社,王田良即派新闻部主任前往现场了解情况。“报社的车赶到现场时,人们自觉让出了一条路,因为他们相信《钱江晚报》能给一个公正说法。”

  “要做一名合格记者,必须有比较好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王田良说,不是有大学文凭就能当记者、当编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记者、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认为,一名记者首先是一个善于待人接物的活泛人,用江山话说,就是要“灵光”。如果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察言观色,不会结交朋友,那记者恐怕也当不好。

  投身特区再创辉煌跻身“四小龙”

  1992年底,经深圳市委与浙江有关主管部门协商、浙江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批准,王田良被正式调往深圳特区工作,参与组织创办《深圳晚报》。1993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深圳晚报》创刊。当年11月,深圳市委任命王田良为《深圳商报》社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社总编辑。1994年元旦,《深圳晚报》诞生。

  “1993年8月25日,我们在《人民日报》上登出招聘启事,全国有1500多人应聘,其中就有24家报社的总编辑。经过好中选优,最后录取了51人。”王田良回忆说,创办伊始,报社编委会就提出要在全国报界率先实现采编全程电脑化的目标,要求每一位编辑、记者,从写稿、编稿到组版,都要彻底告别纸和笔。中科院院士王选后来把此举称为中文报纸的“世界第一”。他说:“《深圳晚报》的实践,意义非常大。它标志着中国报业告别纸和笔的开始,代表了今后报业发展方向。”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王田良给《深圳晚报》打出了“办市民最喜爱的报纸”、“有家就有《深圳晚报》”、“当天新闻当天报”等口号,关注社会新风,关注经济生活,关注城市发展,将一个走向特区一体化的深圳形象细细勾勒、精彩呈现。同时,晚报在版面差异化上进行了探索与突破,热点报道、专题报道、独家报道等“重磅炸弹”从年头响到年尾;“第一现场”成为经典,“24小时目击”引来几十家报纸争相学习,各种大型社会活动与读者建立了亲密的信赖关系……

  创刊当年,《深圳晚报》就在全国晚报头条新闻大赛上获得了6个大奖,成为获奖最多的报纸。在随后的全国晚报年会上,《深圳晚报》与《钱江晚报》、《扬子晚报》、《武汉晚报》一起,被全国130多家晚报总编推举为“中国晚报四小龙”——对于王田良来说,这份荣誉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四小龙”中的《深圳晚报》和《钱江晚报》都是他手里创办的。

  荣誉加身,王田良将之视为对自己的激励。“像太阳每天都升起,却每天都是新的一样,晚报这株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品位、抓人眼球的独家策划和报道,天天都要精彩,还要把精彩进行到底。”事实恰如他说的,晚报后来的很多策划,成了深圳斑斓多彩的生动注解,不少报道和活动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2000年,他从《我想找个老伴共度晚年》读出这个社会的心态,组织策划了大型交友活动——万人牵手;中国足球冲进世界杯,他策划了“中国文体明星足球队与深圳企业家足球队对战赛为国足壮行”;2004年,深圳晚报创刊十周年,他一手策划了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感动深圳》大型晚会……

  掌舵集团从严把关获赞“王铁人”

  2005年1月,王田良担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深圳商报》总编辑,他带领同仁潜心探索商报的市场定位与办报思路。他当年所倡导的“创新经济报道”,对于《深圳商报》办报战略的延伸,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给《深圳商报》的采编队伍留下深刻记忆。如何使经济报道求新求变,形成专业、权威、大众和影响力的鲜明特色,王田良带领《深圳商报》边学习边探索。经过学习和实践,他们体会到,首先,区域性报纸的经济报道要关注和传递主流的声音;其次,视角下移,从市民生活的角度观察经济运行,发现新闻,传递信息;再次,善于发现讨论性选题,通过报道讨论和争议吸引眼球、引发思考;最后,深入事件或现象背后追寻深层信息,提高经济报道的附加值。那段时间,《深圳商报》抓了一系列鲜活的经济报道,如“深圳百货广场为何建成5年无法开业”追踪报道、“一条华强路,南北两重天”系列报道、“消费在罗湖”大型主题活动等,都在新闻界和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

  2005年7月下旬,王田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被市委任命为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是中共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权威媒体和第一大报,更是唯一进入中南海的地方媒体,政治影响力极大。上任后,王田良提出要“办全国有影响的大报,办全国最好看的党报,办全国效益最好的机关报”,这一目标后来被写入深圳市委的正式文件。

  进入21世纪,国内的传媒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作为经济开放特区,深圳的传媒业备受关注。因而在稿件的编排、选取、审核、立意等各方面,编辑都需要非常慎重,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虽然是一家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党报集团总编辑,但王田良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奋斗在第一线,坚守岗位不动摇,坚守职责不放松。作为一名资深报人,丰富的经验和阅历、高瞻远瞩的判断力,也使他能够拥有一份沉着自信,能够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期间,《深圳特区报》在做大做强政务报道的同时,全面贯彻“三贴近”的方针,在宣传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方面,在为广大读者解读各类政策和法规方面,在为市民提供各类资讯方面,在充分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心声、困难和疾苦方面,在批判和揭露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方面,王田良带领全体采编人员以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变化,报纸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报社的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连续五年跻身亚洲品牌500强,在亚洲传媒业中以55亿的品牌价值名列第11位,在中国传媒业中名列第6位,每年实现纯利润达2亿多元。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拥有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香港商报、深圳新闻网、中国文化产业网等10报6刊、17大网站、1家出版社。作为总编辑,王田良堪称这艘巨轮整个舆论宣传的掌舵人,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我们的工作,每到晚上就像打仗一样。”王田良笑着说,稿件分批送来,便要争分夺秒地仔细审阅,经常要专注凝神地坐在电脑前七八个小时。等到所有版面的所有稿件都审阅签发完,终于能熄灭办公室的灯、踏上回家的路,已是凌晨三四点。第二天,编辑看着精心策划的版面和精心制作的标题,都心知昨晚王总又辛劳了一夜。可是,上午一到上班时间,他那浓重的江山普通话又在报业集团大楼里响起——他又成了报社最最忙碌的人。正因为如此,王田良在深圳报业集团获得了“王铁人”的称号。“的确很辛苦,但是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热爱,并且专一于新闻事业。”

  鞠躬尽瘁重质量,一丝不苟严把关。作为整个深圳报业集团舆论导向的把关人,王田良无论在深圳晚报、深圳商报,还是在深圳特区报、深圳报业集团当总编辑,从未出过大的差错。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有一次在集团干部大会上动情地说:田良代表了深圳报业集团的形象,只要他在岗位上,市委就放心。

  “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开放、包容基础上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人文意识。在竞争中成长的深圳媒体需要在整合中进一步做大做强,而这也考验着深圳报人的创新意识。”王田良意味深长地说,报纸的发展无止境,不仅深圳的媒体,也包括《今日江山》等县市级报纸,都要适应传媒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汲取外界的营养,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始终保持对读者的吸引力。(周满)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黄水福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