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往事历历情谊深——记《人民政协报》原副总编辑汪东林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dd     时间:2016-11-15 09:21:47    「我要投稿

   

  【人物名片】

  出生时间:1937年12月22日

  曾任职位:《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政协第五局(民族与宗教办公室)副局长、巡视员,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著作:人物传记《李宗仁归来》(合作)、《宋希濂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反面教员”梁漱溟》、《为了忘却的岁月》、《民主人士》、《江山儒商王寿昌》等10余部。

  寄语家乡:最难忘的是乡音,还有那养育我的故乡人民。


  站在历史的齿轮上,作为新闻界老前辈,汪东林是记录者、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曾将一篇篇“小历史”,在报刊中鲜活地连缀出“大历史”,折射着时代的巨大变迁。

  往事历历情谊深,汪东林一边以史家为风范,一边饱蘸桑梓情怀。他曾与赵朴初、梁漱溟、程思远、宋希濂、章伯钧等一批老一辈爱国民主人士近距离接触,记录下秘闻逸事;对家乡感恩回馈,邀请名家留墨题字,为发展大计发声出力。如今耄耋之年,他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为江城的变化“点赞”。

  忆往昔峥嵘岁月

  战火纷飞的1937年,在清湖镇一户普通人家,一个小生命出生了。他就是《人民政协报》原副总编辑汪东林。

  勤奋好学成就了而后的业绩。汪东林酷爱读书,在贺村、清湖上完了小学,又先后考上了江山二中和江山中学。18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大学毕业后,汪东林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报刊上发表了《哭嫁》、《江山山歌拾遗》、《渡船公公》等多篇以家乡江山为背景的诗文。其中《哭嫁》一文,还被浙江省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组选为乡土教材。两年后,汪东林调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在前20年的工作中,汪东林有幸结识了赵朴初、梁漱溟、程思远等一批知名人士,并成为忘年交,他记下100多本原始笔记,为日后的传记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厚的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汪东林调到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工作,先后担任新闻部主任和副总编辑,专职分管采访、编辑等新闻业务工作。

  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汪东林还写下《李宗仁归来》、《梁漱溟问答录》、《宋希濂今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名人传记集萃》、《民主人士》等传记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大量是他自己的经历、所知、所闻,以小见大,以人物故事及政治、社会、文化,构成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

  潜心书写著传奇

  说起汪东林,很多人就会想到他颇具代表性的传记文学作品,其中《李宗仁归来》一书更是脍炙人口。

  曾任国民党南京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1965年7月偕同夫人回归祖国一事,轰动世界。而这方面报道由于作者掌握的材料捉襟见肘,或者因为别有用心,见诸文字之后,往往各执一说。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按照历史所昭示的规律,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走向明天。”汪东林认为,应该还原事件真相。由于在全国政协工作,他多次见到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先生,也就有了解到李宗仁从海外归来一些秘密经历的机会。粉碎“四人帮”后,在汪东林的引导下,与王士美、顾笑言一起着手整理《李宗仁归来》书稿。

  这场与程思远先生面对面马拉松式的采访,从1979年北京七月初炎热的盛暑开始,一直到北戴河海滨凉风习习的八月结束。当时,年届七旬的程思远先生精力充沛,侃侃而谈。他们研究了大量资料后,最后决定在“归来”二字上做文章。

  吉林人民出版社在1980年出版了《李宗仁归来》一书,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反响十分热烈。从《长春日报》第一天连载开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即有几十家海内外报刊转载。吉林人民出版社多次印刷,这本书的发行量高达106万册。

  揭开了“李宗仁归来”神秘面纱,汪东林的另外三本书——《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1949年后的梁漱溟》也因其学术价值较高,受到了海内外读者广泛好评。其中《梁漱溟问答录》一书自1988年6月出版至今,30年间由不同出版社三次再版,发行量达10多万册。

  1963年,汪东林在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直属学习组任秘书,“中国大儒”梁漱溟先生来学习组参加学习,两人开始有了交集。经过长达20多年时间的接触,他不仅与梁漱溟先生成了忘年交,还深入了解到梁漱溟与毛泽东之间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梁漱溟先生的所言所行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汪东林感触良多。出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梁漱溟先生本人和若干老同志的支持下,他决定冒着风险,将自己所记录的梁漱溟言论和轶事整理成《梁漱溟问答录》一书,让人们了解真实的梁漱溟,并从中吸取教训。该书在北京《人物》杂志连载,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可与《李宗仁归来》一书媲美。

  更欣桑梓共分辉

  沿着江郎山景区的石阶拾级而上,刻有江郎山、开明禅寺等字样的墨宝,让许多游人驻足欣赏,它们出自书法大家赵朴初之手。

  赵朴初老居士的书法作品名扬海内外,特别在日本影响很大。但他的墨宝,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售卖。唯一的例外,是参加临时性的慈善捐款义卖。

  在江山,留下许多赵朴老的墨宝,这和汪东林直接相关。汪东林和赵朴老是忘年之交,有40年的深厚友谊。为了家乡,汪东林多次向赵朴老索字,于是,江山中学校牌、《江山市志》和《论语今释》、《何炯诗选》书名,《江山报》复刊十周年,都有赵朴老的真迹。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江山撤县设市,这也离不开汪东林等一批江山籍人士的努力。1987年,由于全国申报撤县设市的地方太多,名额有限,江山县领导也找到了汪东林寻求帮助,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取得了主管这项工作的民政部领导的支持,从而使这一工作顺利进行。

  “江山这座城市小而美,空气清新,十分清洁,是个养老的好地方。”汪东林深情地说。“听说江山农民把村歌唱进了省人民大会堂,文化积淀越来越深厚了。还举办了全国登高大会、‘江郎山杯’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等活动,这标志着江山已开始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郑惠)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丹丹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