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写”就传奇人生——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梦熊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hsf     时间:2016-11-08 08:50:34    「我要投稿

  【编者按】江山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山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人。他们肩负社会责任,记录家国历史,书写时代命题。

  在第17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们满怀敬仰与崇敬,开设《江山新闻人》专栏,聆听这些将青春与激情奉献给新闻事业的前辈们,讲述温情故事,重温难忘岁月。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优良作风、高尚品德,在各自岗位上奋发努力、再立新功!

 

  人物名片

  出生时间:1933年8月9日

  曾任职位:《浙江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并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报海求真——郑梦熊新闻论文集》

  寄语家乡:锦绣江山更美好,父老乡亲幸福多

  今年记者节前夕,我国新闻界老前辈郑梦熊在杭州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虽已83岁高龄、两鬓飞霜,但郑老依然身材挺拔,步履稳健,待人热情,谈笑风生。他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从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到中国记协,从农村特约通讯员、记者到总编辑,五十年的写作经历,“写”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甘于吃苦,同群众打成一片

  1933年,郑梦熊出生在江山县城关镇一个教师家庭。在江山中学读书期间,他思想进步,是江山第一位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学生,也是江山中学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城关镇文教界第一任团总支书记,还以学生的身份参加了江山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1950年冬,又参加江山县土地改革宣传队,到农村巡回宣传土地改革。

  1951年,郑梦熊随衢州地委农村工作组下乡,在开化县龙山底山甸村驻村蹲点。那一年,郑梦熊18岁。不懂农事,不善劳动,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让他很苦闷,萌生了回家考大学的念头。工作组一位负责人耐心向他讲解了“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理,慢慢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之后,他拜一位姓杨的老农为师,一道下田学习干农活。就这样,他学会了插秧、耘田、割稻等农活,也学到了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雨天,他还帮农民磨豆腐、抱小孩,和他们拉家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同农民打成一片。

  1955年,郑梦熊从衢州调到建德地委,被任命为基点乡工作组组长。有一年遇上自然灾害,郑梦熊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有的地方向农民强迫收购“过头粮”,农民家里的粮食不够吃,有的甚至上山挖野菜、葛根充饥。他看了很心疼,连夜把发现的问题向上级作了报告,请求上级为农民调拨一批返销粮。上级十分重视,及时批准和调拨了10万斤粮食。许多农民从心底里感谢这位“好干部”。1957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勤于写作,坚持“深入一线”好作风

  7年的农村工作,郑梦熊养成了“爬格子”的习惯,常常利用晚上写稿子,向报社投稿。一篇篇真实记录农村新风、农家新貌、农民新事的新闻报道,在《浙江日报》、《浙江青年报》等媒体频频刊出,不久郑梦熊便被报社聘为农村特约通讯员。

  1958年,郑梦熊被《浙江青年报》“相中”,从此走上了新闻岗位,当上了记者。1961年,他又被选拔到浙江日报社,在农村组当编辑。

  郑梦熊把写好报道和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作为自己的追求,经常深入农村一线采访。每次下乡,都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劳动中进行采访。有一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他却到绍兴一水利工地采访。在工地上,看到大家都忙着挑泥,便提出一起劳动,劳动完休息时再采访。当地一名干部叫农民把活停下,让郑梦熊先采访,好早点回家过年,郑梦熊婉言谢绝了。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郑梦熊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报道。1990年2月,中央调他到《人民日报》社任副社长,他经常以普通记者的身份去采访。有一次,郑梦熊到绍兴出席一个会议。散会后,他没有去观赏绍兴的风景,而是往农村基层跑。他与报社驻浙记者袁亚平采访了多位乡村干部、普通农民,很快写出了《可敬的“傻书记”》通讯稿,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并配发评论员文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他到山东省菏泽地区出差,听说当地乡镇干部作风好,便“微服私访”,采写出《菏泽乡镇干部新风》的报道,并配发短评《“五不”得民心》。

  笔耕路上不停步。郑梦熊除了采写新闻报道外,还为《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报刊撰写新闻工作论文。2000年6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郑梦熊专著《报海求真》,收录了他多年来撰写的做好新闻工作经验的55篇论文,这是他办报心血的结晶。

  严于律己,牢记清清白白做人

  1996年10月,郑梦熊从人民日报社调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记协的全面工作。这年他64岁,却没有因年事高想轻松一下,而是一直勤勉工作,不断开创中国记协工作的新局面。2000年11月8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天,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过上了第一个记者节。这正是郑梦熊担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时,在广泛征求新闻界的意见后,建议把每年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并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有段时间,新闻界刮起了一股“有偿新闻”的歪风。有的记者参加活动收受“红包”、“礼品”;有的以稿谋私,要求被采访对象付“劳务费”、“赞助费”;有的甚至以“刊登批评报道”为借口,胁迫一些单位用钱财做交易。为了刹住这股歪风,中国记协在中宣部的指示下,打了一场反对“有偿新闻”的硬仗。首先,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记协四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新闻界电视电话会议,由郑梦熊代表四部门作报告,强调反对“有偿新闻”的重大意义和纠正措施。他还撰写《反对“有偿新闻”要长抓不懈》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形成了强大舆论。其次,中国记协发动新闻界修订《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使大家有章可循。再次,中国记协建立“有偿新闻”举报中心,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此外,中国记协还要求新闻单位狠抓“两分开”: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采编队伍与经营队伍分开。就这样,“有偿新闻”的歪风很快刹住了。

  “正人先正己”,刹歪风中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郑梦熊同许多新闻单位的领导干部一样,凡收到“礼金”、“礼品”,立即上交报社党委、纪委。如今,他还保存着十多张当年上交“礼金”、“礼品”填写的收据。其中上交的“礼金”有1100元,上交的“礼品”有:照相机、进口录音机、袖珍录音机、鸭绒被、龙泉宝剑、名牌钢笔等。这些事他从不张扬,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做的,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严于律己,牢记清清白白做人。

  最后,郑老语重心长地说:“二十年前,曾对记者说过我的座右铭是: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俭俭朴朴生活,老老实实做人。现在,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报网融合’不断推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送新闻界同仁四句话:舆论导向要把正,改革创新争先进,深入实际写精品,清白做人受人敬!”看来,这就是郑老对我们这些晚辈的殷切期望! (姜伟锋)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丹丹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