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年逾花甲竞奋笔——透视我市老同志“出书热”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4-01-16 08:13:29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市不少离退休人士将一生的研究成果和思考,编辑整理成书,并出版发行,掀起一股“出书热”。偶遇老同志,有人便习惯问一句“您出书了吗”?

  尽管出书的理由各异,但目的大体相同:不为挣钱,也不为炒作,只为完成梦想,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门类齐全毕生心血“凝”成书

  近日,记者在66岁的退休干部戴明桂家中看到,一本本江山籍人士编著的书籍,摆满了书架。一直有藏书习惯的他,对离退休人士出书情况如数家珍。多年来,他将自己收集整理的100余本江山籍人士编著的书籍,从书名、作者到出版社,分门别类,进行归档。

  “有人把自己创作的书画、诗词或其它文学作品,编印成书画集、诗歌散文集;有人把工作经历和翔实的资料,总结成经验教训;有人把珍藏多年的宝贵专业资料、文稿编印成册,供后人参考;有人则以个人小传或回忆录的形式,回首往事,抚今追昔。”戴明桂指着书架上题材广、门类全的书籍一一道来。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离退休后,不少人发挥各自所长,将丰富经验或研究成果,编辑成册。年轻时就对古樟感兴趣的朱安生,在市委党校任教期间,他利用寒暑假,带着地图、相机和本子,寻访江山各地,通过几十年的积累,他的《古樟魂》一书,近期即将出版。

  与朱安生一样,不少人离退休后,将自己多年心血,收集整理,付梓出版。83岁的摄影界前辈蔡怡,将20世纪70年代拍摄的江山老照片,汇编成册,取名《摄记》,并于去年面世。援藏多年的老干部刘志海,离休后则将工作经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出版了《雪域藏北廿五年》。不仅回顾了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还展现了陌生又神秘的雪域藏北。研究江山方言、地方民俗风情多年的姜洪水,则先后出版了《江山方言字考释》、《江山杂谭》、《江山话浅解》。

  水平不一潜心研究出精品

  “近年来,江山籍人士编著的书籍,有市文联原主席毛持群的《百鹅图》、版画家周国芳的《刀笔春秋》等,之后,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士加入出书队列,每年都有10多本,甚至数十本。”市文联秘书长毛雪芳表示,在他们编著的书籍中,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也有印刷厂直接印制的;各类书籍水平不一,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佳作和精品,如去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江山方言》,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准确地记录江山方言,市文化局原局长兼文联主席赵普义,花了10年时间,潜心研究,编撰了64万余字的《江山方言》。

  翻开此书,大量的江山方言词语及地域文化事象,都得到了较好的解释。此书构建了江山方言音系,设置了江山话拼音立案,揭示了江山方言的语音语法规律,收录了现在仍活跃在江山人口头的4489个单字、675个古语词、1291条熟语、俚语,以及2278个江山话特有的基本词汇,对江山方言的起源也作了阐述。

  此外,徐江都和徐波的《江山寺庙文化摭拾》、毛永国、朱云亨、祝龙光的《江山姓氏渊源考略》、戴明桂的《岁月留痕》、毛东武的《方志编纂学》等等,都达到较高水准。

  时间充裕出书只为传后人

  离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不少人不满足于退休后散漫闲适的生活,为了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都退而不休,主动“爬格子”,于是,出书渐渐在老人中流行开来。

  “出书对老人是一件好事,不仅能活跃思维,还能从中找到乐趣。”编著有《岁月留痕》、《嵩溪流痕》等书籍的戴明桂乐呵呵地说,同时,出书很多时候带有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一些民间风俗,如果没有出版成册,很可能会失传。

  出书资金从何而来?据悉自费居多,部分为企业赞助加自费。他们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的退休金就有好几万元,加上积蓄,出一本书对他们而言不算很大负担。

  “老年人出书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表现。广阔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社会经验,不少人还有渊博的学识或某方面专长,这些都是他们出书的独特优势。”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中蕴藏着丰富的智力资源,通过“著书立说”,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对社会、个人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