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科技化生产 差异化竞争——对我市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调查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3-12-25 07:57:16    「我要投稿

  连日来的寒冷天气,令人有些措手不及。而我市许多食用菌企业也像步入了发展的“寒冬”,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江山白菇早已名声远扬,畅销全国。但从现状看,我市的食用菌产业依然摆脱不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产能主要集中在利润较低的产业链环节,工厂化栽培也处于低端发展状态。那么,食用菌产业该如何度过寒冬,迎来发展的春天?记者走访了部分菇农及业内人士。

  原料贵、价格低,

   栽培规模逐年下降

  “今年白菇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目前市场价每公斤约3元,而成本接近2.8元。”清湖镇七斗村的菇农周根德无奈地说,种菇15年来,技术的困难没有让他退缩,但去年以来白菇市场的持续低迷,让他举步维艰。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浙江利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市场价每公斤仅7元,而成本接近6元,还要除去其他的损耗,利润微薄。”公司总经理杨建文相告,公司年产白菇五六百万袋,全部采用工厂化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投资大、成本高,就目前的市场形势,稍不留心就会亏本。

  食用菌发展的困境,在市食用菌办得到验证。统计数据表明,工厂化白菇的价格,已由去年的每公斤8.43元,下降到目前的7.37元;自然栽培的白菇由去年每公斤5.08元,下降到目前的3.28元。与2011年相比,今年食用菌市场行情下降三至五成。

  与此同时,食用菌企业出现了大幅度减产。截至目前,全市菌种生产单位由原来的25家减至12家,原材料购销企业由原来的13家减至4家,工厂化生产企业由原来的28家减至14家。

  技术低、竞争大,

   企业承受空前压力

  我市食用菌产业市场地位缺失和竞争力下降,并非偶然。“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前的主要销售地,如今纷纷进行工厂化生产,这样一来,江山白菇就无竞争优势了。”市食用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分析,我市食用菌以江山白菇为主,一旦工厂化白菇栽培大发展,就会对我市的白菇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的同时,我市白菇生产规模为何止步不前?市食用菌办负责人分析认为,主要是散户居多,栽培规模偏小,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要求高、生产设备投资大,因此,散户会综合考虑投资风险和产业前景等因素,不愿扩大生产规模。

  “产业发展遭遇的‘寒流’,从好的方面看,会产生倒逼效应,逼迫我市食用菌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拓展,促进食用菌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升行业竞争力。”市食用菌办负责人分析,由于食用菌行业准入门槛低,许多散户一窝蜂地进入这一行业,而大多种植户缺乏自主开发和进行长期发展的能力,缺少了技术创新和市场消纳能力,这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瓶颈。要解决食用菌行业的问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多品种、拓渠道,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我市食用菌产业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在生产原料开发、技术品种引进、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有新突破,产业发展正逐步从千家万户生产,向工厂化、园区化生产转变。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联合众多食用菌栽培小企业、散户,创办一个自动化瓶栽工厂,实行统一的标准化栽培,提高机器利用率,降低散户的生产成本。

  市食用菌办相关负责人建议,散户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来增加收益,如种秀珍菇、香菇、黑木耳等。“目前,每公斤黑木耳的市场价格约60元,销量稳定,每亩利润有1万至1.5万元。”曙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表示,种植黑木耳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稻进行轮番种植,黑木耳的种植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采摘结束后,正好可播种水稻。

  业内人士认为,要提高我市食用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就要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可以通过发展不同类型的深加工,延伸食用菌的产业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创新食用方式,增大不同群体的消费量,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食用菌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