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江山白菇发展遇“寒冬” 亟待“变脸”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xull     时间:2013-02-19 10:04:56    「我要投稿

  产量下降    价格低迷

  日前,记者来到长台镇贺新村自然菇种植大户朱土旺家,看到他正将一车1000公斤的白菇以2.4元/公斤的价格卖给批发商。“真是没办法,虽然价格低,但总不能烂在家里吧?”朱土旺说,去年他种了2.5万袋白菇,产量1.25万公斤,因价格低,只能亏本销售,除去人工成本,保本价要3元/公斤。贺新村的450户菇农栽种了520万袋白菇,和朱土旺一样,或多或少要作亏本处理。

  “零售价是3.2元/公斤,价格虽然不高,但能卖出去就好。”在市农贸市场销售白菇的贺村镇永兴坞村白菇基地负责人毛建辉相告,40多亩的白菇基地,去年产量有500多万袋。为减少损失,他决定将白菇拉到市场上自行销售。

  “去年的白菇价格就像过山车,先高后低。”市农科所相关负责人相告,去年年初,不管是自然菇还是工厂化菇,白菇的市场价延续了前年的好势头,零售价达6元/公斤,但从2月开始,价格一路下跌,跌到3.6元/公斤,直到去年底,白菇价格都没能出现反弹。

  “低迷的白菇行情挫伤了一些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白菇产量大幅缩水。”该所负责人分析,去年我市自然栽培白菇1.45亿袋,比上年减少2500万袋,减幅为15.15%;工化白菇7200万袋,比上年减少650万袋,减幅为8.28%。

  市场饱和    销售渠道单一

  “江山白菇是内外夹击,腹背受敌。”据毛建辉分析,一方面是本地白菇销售市场乏力,内销受困。前几年,白菇行情看涨,不管是菇农种植的自然菇,还是工厂化生产的白菇,产量剧增,导致江山本地白菇市场日趋饱和。

  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外地菇的冲击,毛建辉说,白菇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近几年来,通过借鉴江山白菇的成功经验,江苏、山东、四川等地纷纷复制“江山模式”,通过政府扶持构建绿色产业园区,推广白菇种植技术经验,鼓励当地农民种植,在本地市场实现自给自足之外,这些白菇还大量流向包括江山在内的外地市场。

  “销售模式单一也是江山白菇的致命弱点。”市农科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几年,江山本地产的白菇,缺乏拓宽销售渠道的能力,种植自然菇的菇农和栽培菇的工厂只顾埋头生产,坐等本地销售商上门收购,收购商的销售渠道基本以农批市场为主。

  转型升级    差异化竞争

  “白菇价格跳水,菇农信心受挫,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毛建辉说,当前要做的就是,动员菇农将库存的白菇尽快销售出去,以减少损失。

  “减少菇农的损失是当务之急,江山的白菇产业要想实现健康、快速、长远发展,必须要痛定思痛,走转型升级之路。”市农科所相关负责人相告,江山虽然是中国白菇之乡,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白菇生产工艺落后、白菇质量参差不齐等制约发展因素日益显现。“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就要转变白菇的生产方式,引导自然菇农进行工厂化种菇,降低白菇生产的成本,提高白菇的品质。通过工厂化种菇,实现资源整合,将更多的自然菇农解脱出来,让他们成为职业种菇工人。”该负责人相告。

  “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良品种,拓宽新市场,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该负责人说,贺新村菇农黄彤根在低迷的白菇行情下,另辟蹊径,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投资40万元,试种海鲜菇20万袋。目前海鲜菇已上市,市场售价高达7元/斤,除去2元/袋的成本价,每袋可获毛利5元。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徐丽兰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