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量的提升 质的飞跃 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综述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del_user_4407     时间:2012-05-21 10:55:08    「我要投稿

  从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六产业”,到2008年作出“工业转型提升”的战略部署、筛选确立“4+X”重点培育产业,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渐趋优化,主导产业培育方向渐趋明晰。

  从“二区四基地”,到“一体两翼、一区多园”的布局调整,新的工业园区开发格局已经形成,莲华山工业园、山海协作示范园、十里牌工业园等工业平台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主战场。

  电光源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关联度日益密切,机电产业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多项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木业加工企业从粗加工向高档门业、家具转型,产业由零散到集聚再向集群转变;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实现华丽转身。

  去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05.7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7%,已有亿元以上企业56家,10亿元企业集团4家;

  ……

  这是市委、市政府工业转型升级决策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贯彻落实省委和衢州市委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这是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迈出的铿锵步伐,这是我市经济腾飞的喜人数据。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兴工强市第一战略、工业经济第一经济、招商引资第一工程、项目建设第一抓手”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吹响了兴工强市的嘹亮号角,突出在产业培育、平台建设、龙头带动、企业转型、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工业经济驶入了转型升级科学跨越的快通道,走向了更加体现发展质量的新阶段。

  扶优育强,产业集聚效应有效提升

  近年来,我市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层次,推进了产业集群,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水泥、化工两传统产业曾在我市的工业经济中占“绝对统治”地位,一度占据我市七成以上的工业比重。然而,这粗放的经济增长,给江山经济带来了“高碳”发展的苦恼,高能耗、高污染的属性使这些传统产业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举步维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有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动向集约型转轨,才是发展出路。为给我市工业“脱胎换骨”,2008年,市委、市政府综合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发展潜力、比较优势等因素,按“改造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淘汰转移一批”的思路,对原有12个特色产业进行了科学梳理筛选,确立了以输配电为主的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和高新技术为主的“4+X”重点培育产业。成立了产业领导小组,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促进“4+X”产业做大做强,有效推进了产业提升。三友电子的节能灯管产能已位居全国第一,申达电气生产的变压器电压等级属全省最高,欧派门业规模稳居国内同行业30强,我市也成为了浙江省输配电产业示范基地、电光源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之一、浙江省低碳木业产业基地,并享有“中国木门之都”的美誉。

  通过扶持培育,四大产业的产值次年就超过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并在这几年中稳步前进。同时,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也不断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水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由原来的21家整合为3家,而年产能却由300万吨提升到1300万吨;化工产业改变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2007年“江山化工”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浙西地区本地企业上市第一股。几年来,“4+X”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化工、建材两个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工业经济结构实现了“漂亮转身”。

  与产业提升同步推进的还有园区建设。园区基地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按照集聚、集群、集约的要求,我市高起点、高标准、高配套、高档次推进大平台建设,努力突破工业发展平台“瓶颈”,平台建设有效推进,工业布局得到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发展前景良好的“一体两翼、一区多园”产业集聚园区。通过整合规范,改变了以往工业平台点多面广、低水平开发建设状况,承接大项目、好项目能力明显增强。莲华山工业园成功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大平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省级山海协作示范园初具规模,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首次超过50亿元。

  创新驱动,企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转型升级步伐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持续加快。近年来,我市通过强化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广度;深化“央企合作”和“校企合作”两个技术合作,加大企业产学研深度。广大工业企业改变管理思路,以技改创新为主抓手,加大项目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工业转型提升。

  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发展后劲。通过技改创新,虎霸集团由传统的水泥生产企业成为世界惟一一家应用烟气脱硫技术甩掉高能耗帽子的高新技术企业;虎山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共同组建南方水泥公司后,投资7亿多元,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发电。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实施以“310”工程、“四大百亿”工程为主的工业技改项目达650多项,工业技改累计总投入165亿多元,117家企业被认定为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大大推动了工业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科力控制成为江山市机电产业首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红火集团、纪元集团被命名为无区域品牌;恒曼光电“新型LED显示屏(P16)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节能灯管、DMF、有机胺、双氧水等一批产品响誉海内外,产量夺得全国乃至世界“单打冠军”。

  技改创新也推动了节能降耗,促进了经济绿色增长,推进工业经济向集约节约、生态环保方向发展,提高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印花浆行业经过先进工艺的治理,废气、烟尘排放量分别减少90%和80%;红火集团积极推广使用废渣造水泥、废水再利用、余热去发电等新技术、新工艺,年节支100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据统计,去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14.1%,降幅高于衢州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能源利用回收率较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批企业通过扩张重组、技术革新脱颖而出,实现了向龙头企业迈进的华丽转身。欧派门业、雷士灯具、申达电气等龙头骨干企业素质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愈来愈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了我市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中数科技、三禾生物、科力汽配等一批具有新兴产业特征和良好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规上企业有25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56家,超10亿元企业集团4家,上市公司1家。

  政策引领,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市扶工强企政策措施有力,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打出了一整套帮扶企业、提升产业的“组合拳”,成为引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导航仪”。

  坚持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出台《关于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发展的决定》(工业提升36条)、“保稳促调十二条”、“企业上市20条”、“龙头培育18条”等一系列扶工强企政策措施,建立市领导挂联制度,推动责任、服务、政策落到实处。至去年,全市累计兑现各项扶工惠企资金约2.8亿元,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与决心。欧派门业、江变、恒亮等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

  我市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筑起机关效能、企业服务、金融服务、工业科技4个为企服务“110”平台,深化以服务园区、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三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商务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佳的“四最”投资环境,以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升企业家素质,2007年12月我市还成立了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成为政企沟通、企业家交流、校地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的重要平台。

  在政策引导和良好氛围下,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进驻我市。成功引进我市目前最大的招商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大唐江山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国光啤酒与世界500强英博集团、虎山集团与中国建材、三友电子与雷士照明等合作发展,中数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引进并建成投产。

  去年“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后,我市明确指出始终要把工业作为江山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丝毫不能动摇。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提出了“主导产业培育年、项目比学赶超年、工作绩效提升年”的“三年”活动,其中把主导产业培育作为当前工业经济的首要抓手,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如今,工业经济作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61%。

  百舸争流,智者领航;千帆竞发,勇者争先。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市将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始终把工业作为江山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继续谱写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乐章。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小林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