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头条
把科技种到田间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del_user_4407     时间:2011-09-28 14:50:36    「我要投稿

  从山区贫困村到市“油茶兴林富民示范”村,双合丰村农民——把科技种到田间

  眼下正是油茶即将成熟的季节,再过半个月,等寒露一过,农民们就可以摘油茶果榨油茶籽油了。9月25日,笔者来到了距市区35公里的张村乡双合丰村,与村民共话“油茶兴林富民示范村”的产油经。

  油茶果挂枝头,老余笑了

  来到双合丰村,山上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茶树。笔者在山底,碰到了正打算上山的老余。

  老余叫余运高,今年已经69岁了,种油茶也已有30多个年头。他说,这几天他都在自家的茶籽山上忙碌着,就要采摘了,没事就会去山上看看和老伴亲手种的油茶树。

  “上山的路不好走,别滑倒了。”老余一面挥着手里的镰刀砍除杂草开道,一面向笔者介绍起了油茶。“我们山区空气湿度较高,雾罩时间长,气温低且温差大,很适宜油茶生长,这油茶果榨出来的油也特别健康。你看,这青色的果子就是,今年的果子个头还可以,应该能榨不少油。”顺着老余所指,笔者在一棵棵不到两米高的油茶树上,见到了果实已是挂满枝头。

  老余说,他和老伴总共种了15亩的油茶,按照今年的情况来看,应该能出300斤左右的油,这已经让他很高兴了。“06年之后,产量都不错,除了去年,由于遭遇了一系列气候异常,又是冻雨又是倒春寒,油茶冻死一大半,产量很低,去年油茶收入很少。”老余相告,收成最好的时候,是07、08、09三年,特别是09年的时候,15亩地产了500多斤油,以当时价格20元/斤算,有一万多块钱。

  “以前不懂技术,油茶树种下了,就等着靠天吃饭了。后来,村里邀请市里林技站专家给我们上课,组织我们培训,让我学了不少知识。”转眼到了半山腰,老余指着经过嫁接后的油茶树说:“老龄油茶树嫁接,是省里专家来的时候教的,我也用上了,现在村里人都会嫁接了。”

  老余家里8口人,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两个老人的收入主要就是靠种植山茶树,此外还有一部分靠种植猕猴桃。笔者拉着老余算算今年能赚多少钱,老余不太好意思,只是笑了笑,“应该不会差,我有信心。”

  拐点,从科技下乡开始

  “要说这油茶产量的提高,还是科技下乡的政策好啊,专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双合丰村主任王运旺说,06年的时候,浙江林学院的专家来村里住了4个月,就是住在他家,专家把技术带到田间、各家各户,着实帮农民解决了不少问题。

  王运旺介绍,双合丰村栽种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此前都是以各家各户自种为主,农民基本也不管理,不仅产量低、效益也差。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野生油茶产量极低,仅6—10斤/亩。油茶效益始终没有发挥出来,油茶发展极其缓慢,村里也一直戴着“山区贫困村”的帽子。

  “村里真正的改变,是从06年省里派了专家来村里开始,农民们真正体会到科学种植的好处。此后,市林业局也专门派了一名技术干部挂联双合丰村。村里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还在村里成立了油茶成人夜校培训班,农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培训人员达到了480人次。”村主任说,村里建了1425亩油茶基地,建成高效基地的就有13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150亩。基地亩产茶油20公斤、亩产值560元以上,高标准示范基地150亩产40公斤、亩产值达到了1120元以上,效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就是一般农户产量也翻了2倍多呢!现在基本都能达到亩产30斤左右。”

  “从07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还与乡里合作了浙江科技计划项目——油茶良种园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也是在我们村实施,该项目每年签订一次,旨在通过对茶油食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推广信息化控制、质量与安全检测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现在我们的山茶油都达到了无公害油茶标准。”王运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全村共有人口数578名,有284多名村民在家从事以油茶为主的农业生产,2009年全村油茶鲜果产量达到382.85吨,产值67万元,人均1159元。比乡里油茶人均收入635元整整多了将近500块,双合丰村也成了张村乡油茶产值最高的村。

  双合丰村的新愿景

  这段时间,村里的秀峰油茶专业合作社社长饶金华天天忙着给农户们打电话预订山茶油,饶金华说,他从8月份就开始在省农民信箱发布山茶油出售的消息,还通过合作社博客、QQ群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我还会用微薄呢!销售农产品还是要靠数字化、信息化,这段时间,接了8吨山茶油的订单呢!客户有上海、温州、杭州等地的,张村乡的产油量没这么多,我还与其他乡镇的一些农户也签了订单。”饶金华说。

  合作社自09年年底成立,目前全村共有120多户生产大户加入其中,农民们采摘完油茶果后就可以直接拿去合作社在村里办的榨油厂榨油,与卖给油茶公司相比,农民们更省去了中间环节,直接在村里就能加工、销售。

  “油茶一身是宝,生产茶油的剩余物茶枯饼中提取的茶皂素,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印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以前我们农民就直接把茶枯饼拿来烧火,近几年,有人收购,能卖上一块一斤。”村里的生产大户老范说,村里目前还采取的是作坊式的传统工艺,他最希望的是乡里能实现油茶种植、加工、供应的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企业,好让油茶的利益最大化。

  村主任王运旺说:“紧靠科技下乡,农民只能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我们最期盼的是科技帮扶能够持续、长久,用科技的手段指导我们加工做突破,做长产业链,走高效现代农业之路。”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小林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