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新闻中心>机关部门
江山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姜海华:深耕康复医学 造福众多患者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叶鹏 郑雪怡     时间:2021-08-19 10:20:03    「我要投稿

  “您的脚已完成手术,接下来要适量运动。”昨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只见主任中医师姜海华正在耐心询问病人的情况,搀扶病人进行简单的四肢康复运动等,就如“男保姆”般帮助病人康复。从医30余载,姜海华一次次身先士卒、一次次创造辉煌,与团队其他医师一道,不断绘就康复幸福的美好画面。

7567e791d68e765fd40882c809e3d47b.JPG

  1966年,姜海华出生于新塘边镇勤俭村一户普通农户。“小时候医疗条件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村里人‘小病养、大病躺’的场景。当时村里有位老中医,救死扶伤,受到大家称赞,成了我儿时的偶像。”姜海华说,受老中医影响,他从小就立下了学医梦。

  大学时,姜海华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1989年,姜海华被分配到峡口镇卫生院中医科。“我刚到卫生院时,一无实战经验,二无导师帮扶。全院算上我一共就两个医生,缺乏医疗设备,而且中医也不受重视,与学校的情况相差很大。”姜海华说。

48f586a1e5eb30fd44e463a6def41776.JPG

  理想与现实虽有差距,但姜海华内心从医的信念却没有动摇,他不断探索、总结,遇事多从书中寻找答案,分外珍惜每次就诊机会。“中医治本,但见效慢,有时不受病人‘待见’。”姜海华说,从业初期他曾遇到一名脾胃湿热病患者,因见效慢,患者对治疗持怀疑态度。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与患者交流,逐渐取得对方信任。经过半年治疗,患者的湿热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4年基层从医经历,姜海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了中医技术在当地进一步传播、推广,也为他走上更大舞台打下了坚实基础。1993年,姜海华来到市人民医院,起初并未在自己得心应手的中医科,而被分配在内二科。“当时院内的内科治疗多以西医为主,但内科涉及范围广,不少疾病更适宜中医治疗,我主张中西医结合。”姜海华说,他总是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尽己所能让病人得到更科学的治疗。2000年,因中医科的需要,姜海华转至中医科工作。无论在哪个科室,他都不忘教学、科研等工作,为科室增添新活力。

9e70d0e426605b9187e8e12f8d59cbfc.JPG

  2006年,市人民医院领导决定设立康复科,经过多岗位历练的姜海华被委以重任,派往广东省中医院进修。“经过半年‘取经’,我感到收获满满,回江后却发现,医院康复科的建设几乎还是‘纸上谈兵’。”姜海华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康复医疗组成立了,起初招聘了2名康复治疗师,加上他和1名护士,一共4人。虽然人员少、设备不足,但他与同事团结协作,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学习本学科的国内外新技术,提升业务能力。

  购设备、添床位、建大厅……在姜海华带领下,康复医疗组逐渐壮大,并于2010年正式成立康复科。彼时的他已是一名老中医,将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疗法有机结合,再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使康复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医院一级重点学科,二类指标达到“三甲”水平,三类指标达到“三乙”水平,拥有600多平方米的康复治疗大厅、41张床位,充足的医护人员、完善的设备,让姜海华得以充分展示才华。

570b77dd8cabe22c4701a9e939379d7b.JPG

  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到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再到牵头成立康复科室,姜海华一直不断探索、前行。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获评我市十佳青年文明号、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被授予“衢州市名中医”、江山市“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是最好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姜海华说。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吴鹏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