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的都市,到处充斥着喧嚣,感觉心头压了一层乌云,让人身心疲惫,这个时候,开一辆车,没有同伴,也没有所谓的出行计划,我决定出门去逛逛。车子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开着,转眼驶进了乡村。是因为自己出生在乡村的缘故吗?乡村的怀抱,像妈妈的味道,带着一种熟悉的亲切,让人没来由地心生眷恋。
这里是郑村,我的老家和郑村原本同属于丰足乡,儿时的印象中,郑村离我家很遥远,如今郑村却仅和江山中学隔了一条马路,沿着这条马路往北一公里就是江山高铁站。城市的飞速发展把原来的乡下变成了现在的市郊。多年前,郑村就成为江山市第一批“中国幸福乡村”,村里还建了一家大酒店。
车子沿着水泥路缓缓驶进村庄,一大片绿色跃然入目,路旁是刚刚被收割过的稻田,不远处是低矮青翠的小山。这样的景色让我深感舒畅,我恨不得立马下车拥抱大自然。于是,我找了块空地停车,准备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在下车的瞬间,我就和略带凉意的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飘来的稻花和青草的香味,让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哦,这就是大自然的味道,好清新!
走在村里,发现这里的房子多是楼房,一簇簇的,或在路边,或在矮山中,家家户户都被绿色包围着,远处望去,大门若隐若现,让人猜不到它的高度。走近路旁的一户人家,碧绿的野葛藤缠绕着门前的篱笆,一朵朵黄色的丝瓜花在绿叶中娇艳欲滴,一根根绿色的小丝瓜傲娇地挂着。墙角是一把把长势喜人的小葱和透着淡淡清香的紫苏,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整齐地摆放着。
透过一片茂盛的篱笆墙,仔细数了数,原来是三层半的小洋楼,绿色遮盖了楼房一半的高度,整个庭院宽敞整洁,入口处停着一辆崭新的小车。楼房外观的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周围种着桂花、枇杷等树木。顺着村道继续往前走,看到有的人家,在门口码了一块块的地,地里的豇豆、茄子、辣椒都挂满了枝头,几只黄色的圆滚滚的老南瓜躲在绿草丛中;有的人家,门口是一块宽敞的水泥空地,用石头砌成高高的围墙,围墙内被打造成一个简约的茶室:墙角摆放着亭亭玉立的铁树、君子兰,庭院中间摆着一张石桌四只石椅,美观大方的楼房门前是以假乱真的假山,配合着边上流水潺潺的小池,颇有点流水人家的意味。
一楼房、一庭院、一亩地、一村姑、一顽童,这是许多城里人所向往的幸福乡村田园生活。站在村中的小路边,每一棵植物都像是我的老朋友,它们迎面给我送来无边的青翠和清新的空气。一瞬间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棵野葛藤,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然后慢慢饱满,我的一头秀发长成了茂密的绿叶,胳膊变成了枝藤,血液变成了野葛的汁液,在时光里旋转和流淌。
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都那么亲切。似乎都在热切地想与我打招呼。悠悠的白云下,电线上成群结队的麻雀在嬉闹着,路边流淌的小溪里,几只白色的鸭子欢快戏水,见我来,伸长了脖子昂起头,用它那黑色的小眼睛打量着我,仿佛在对我说“欢迎”。
忽然,空中下起了雨,我就近躲在了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小洋楼很气派,小洋楼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热情地请我进门小坐,并为我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她指着门口的菜微笑着说:“真是好天气,这些菜我刚浇了一半。”闲谈中得知,她的儿女们,有的在城里工作,有的在村办企业打工,孙子们都在上学,她一个人在老家居住,闲暇时,打理这些花花草草,种些蔬菜。忽如其来的雨,下得急,停得快,转眼雨就停了,我借此和老人告别,临走前,老人执意拿出一把雨伞,送我到车旁,看我开动车了才转身回家。
我轻轻地挥挥手,带着这份温暖而厚重的乡情,和这里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