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心惟有杜鹃知 ——江山市历代乡、都设置探讨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戴明桂     时间:2022-06-21 09:57:52    「我要投稿

A1 .jpg

  我国基层建制,亘古有之。江山自唐武德四年(621)建县以来,全县农村基层治理和区划变迁已沧海桑田,变化多端。笔者查阅了一些历史文献,并咨询许多学者,试就江山市历代乡、都设置作一浅显探讨。

  (一)

  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乡、都是农耕文化的载体,其建立、变动、消亡或重建,都会对乡土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探讨乡都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永久课题。

  秦统一中国后,在设立郡县制的同时,曾在县以下设乡、亭、里等进行管理,但江山历代县志均未发现这方面的资料。北宋,城内设街坊,城外设村里,以山系、水系的格局和多个自然村落,划分各乡的地域,并赋予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一般是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北宋以降,已展现许多江山县在基层设置乡、都的史料。然而,翻阅有关志书,乡、都地域的划分、机构的设置、职能的确定等,只有零碎的资料可供参考。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曰:“乡都图之制起于南宋。”查询江山县周边有关县的史料,明清时期,西安县设17乡、59都,龙游县设11乡、34都,常山县设10乡、29都,开化县设7乡、21都,遂昌县设5乡、24都。从毗邻的外省来看,江西省玉山县设10乡、40都,江西省广丰县设7乡、51都,福建省浦城县设10乡,都的设置无考。而我们江山县自南宋以来共设12乡、44都。乡为大乡,以住户集聚为主;都如小乡,以地域划定。一乡大致由二至五个都组成,而且这12乡编制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44都的名称少数也得到保留。

  乡名、村名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是乡村的标签,是乡愁的寄托,是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和依托。

  古代江山县的12乡,有归厚乡、崇善乡、须江乡、布政乡、景星乡、利宾乡、常山乡、江山乡、道成乡、齐礼乡、感化乡、兴贤乡。乡名大多以道德仁义、礼教人生的主旨为主,如归厚、崇善、齐礼、兴贤等;也以附近的著名山水为名,如须江、景星、江山等,大多很雅致、响亮、醒目,蕴含着一定的诗意、禅心和哲理。44个都一般以一定地域的村庄组成,以数字命名,相当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乡(人民公社)。到了元代,将每里的住户人口情况刻在地图上,因而把“里”改为“图”,将县下面的行政区域统称为都图。其中,明代全县共133图,清初131图。各都图的数量不一,每都为1至11图,其中须江乡十都最多有11图,道成乡的三十都和三十一都也各有7图。

  乡设里正,每乡设里正1人,主要催办钱粮;都设主首,每都设主首1至3人,依都内村户规模而定,主要操办各种杂事。乡和都不像县衙一样有行政编制,其乡里正、都主首大多由村里民众民主推选德高望重的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绅担任。乡里正和都主首亦官亦民,合作共事,相互支持,负责统计户口、征调赋役、督促农桑、处理诉讼、维持治安等工作。同时,在长期传承和发展中,乡与都的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一直较为丰富和生动,既有举办祭社、祭祖、祭神、求雨、驱邪等祭祀仪式,又有组织修路、架桥、造亭、筑坝、凿井、建房等公共事务,还有开展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各种节庆活动。可惜志书只有一鳞半爪的史料,没有展开记叙。

  乡和都的划分,一般以山水格局为准,也有以人口积聚和人员流向、经济流向为主。从古代江山版图来看:全县12乡、44都因山水格局不一,难免存在着犬牙交错、凹凸参差的状态。其中,江山乡的二十七都和常山乡的二十一都、布政乡的十四都面积最大。排在前面显然是归厚乡一都,现为一都江村,然后以逆时针方向转向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其他各乡、各都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也以逆时针方何确定位置。排在最后的四十四都在县城西部,现为大桥镇一带。

  到了清代,乡、都行政职能逐渐淡化,成为一个虚化的地理概念和区域位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国15年(1926),江山县建立5个自治区和23个乡,先后实行村里制和保甲制。原来的12个古乡名逐渐淡化,甚至忘却,只有一些都名仍在民间传承着,在一些族谱中记载着,在有关乡村地名中保留着,如一都江、四都、五都、廿七都、廿八都、三十二都、三十六都等。 

  (二)

  宋代状元黄公度在经过江山县境时,曾作了七绝《题江山驿》。其诗中云:“极目平芜三十里,乡心惟有杜鹃知。”这乡心、乡情、乡愁和乡域除杜鹃外,不知有谁可以确知和理解。您的乡愁究竟在哪里,您的故乡究竟属哪乡、哪都?

  笔者为了叙述细化,便于读者明晰,不妨以1992年5月以前相对固定的江山市46个乡镇为参照区分点,给大家一个大致的乡都定位。

  归厚乡,位于县城东北部,共设一至五都,地域大致包括原塘岭乡、大溪滩乡、四都乡一带。其中,一都为今一都江,二都为今航头,三都为今溪头山、大溪滩一带,四都为今四都一带,五都为今五程。如今的一都江村、四都镇、五都村(五程村)等,仍保留着“都”名。

  崇善乡,位于县城北面,共设六至八都。地域大致范围为原赵家乡、上余乡、丰足乡一带。其中,六都为今白渡、上余,七都为今赵家,八都为今丰足、莲塘一带。

  须江乡,原位于城区和城西北,共设九至十一都。地域为大陈乡、原城关镇和原源口乡一部分。其中,九都为大陈,十都为城区,十一都为今桑淤一带。

  布政乡,位于城区东南角,共设十二至十四都。地域为原赵家乡、清湖乡一部分和原达河乡、敖村乡、塘源口乡、白石乡及张村乡一部分。其中,十二都为今协里,十三都为今童家,十四都面积较大,为今深渡、白石、塘源口、青石及张村乡的琚源村一带。

  景星乡,位于城区南部,共设十五至十八都。地域包括原清湖乡、贺村乡、敖坪乡一带。其中,十五都为今清湖,十六都为今荷塘,十七都为今坝贺、贺村,十八都为今小清湖。

  利宾乡,位于城区南部,共设十九至二十都。地域包括原清湖乡、和睦乡一带。其中,十九都为今和睦、东儒,二十都为今学坦一带。

  常山乡,位于城区东南部,共设二十一都至二十三都。地域范围包括原张村乡、玉坑口乡、长台乡、华丰乡。其中,二十一都为今张村、玉坑口一带,二十二都为今长台,二十三都为今后隆、檀亭。

  江山乡,位于城区南部,共设二十四都至二十七都。地域范围为原石门乡、界牌乡、江郎乡、峡口乡、大峦口乡、定村乡、周村乡、双溪口乡一带。其中,二十四都为今石门,二十五都为今界牌,二十六都为今江郎,二十七都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都,为今峡口及整个二十七都源。

  道成乡,位于城区南部,共设二十八都至三十一都。地域范围含原廿八都乡、保安乡、三卿口乡、王村乡、凤林乡、茅坂乡一带。其中,二十八都即今廿八都,二十九都为今三卿口、乌石坂,三十都为今广渡、万青山,三十一都为今凤林、茅坂。幸运的是二十八都仍保留着原“都”名。

  齐礼乡,位于城区南部,共设三十二都至三十五都。地域范围涉及原三十二都乡、政棠乡、礼棠乡及现江西省玉山县官溪一带。其中,三十二都仍为今三十二都村,三十三都为今玉山县官溪,三十四都为今南坞,三十五都为今礼贤。

  感化乡,位于城区西南部,共设三十六都至三十九都。地域范围为原新塘边乡、淤头乡、吴村乡一带。其中,三十六都为今钟底、上洋等,三十七都为今新塘边,三十八都为今淤头一带,三十九都为今吴村、严麻车、郑家坞等。

  兴贤乡,地处城区西部,地域范围为原吴村乡一部分和原坛石乡、上王乡、大桥乡一带。其中,四十都为今湖塘尾、佛堂一带,四十一都为今坛石,四十二都为今上王,四十三都为清源(今坛石镇新叶村西源一带),四十四都为今仕阳一带。

  (三)

  大江东去,政事更迭。到了民国,古乡名早已废除,都之名逐渐淡化。乡之新名、乡之数量屡次变化。

  民国15年(1926),江山县设5个自治区、23个乡(区),如城区、大溪滩乡、赵家乡、大陈乡、清湖乡、长台乡、石门乡、白石乡、峡口乡、广渡乡、仙霞乡、廿八都乡、淤头乡、新塘边乡、礼贤乡、茅坂乡、凤林乡、官溪乡、贺村乡、吴村乡、坛石乡、仕阳乡、郑家坞乡,其中白石乡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九分之一。民国18年(1929),改村里制,全县设23里、123村。民国20年(1931),改里为镇,改村为乡,全县设23个镇、123个乡。如当时城区就设有孝子镇、达道镇、县前镇、平棋镇等,又如张村地域就设有秀峰乡、苔檀乡、玉许乡、金龙乡。民国23年(1934),146个乡镇合并为24个乡镇,设文溪、长台、峡口、清湖、新塘边、廿八都等6个镇,设大溪滩、赵家、大陈、石门、白石、廿七都、广渡、仙霞、贺村、淤头、礼贤、茅坂、凤林、官溪、坛石、仕阳、吴村、郑家坞等18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1950年5月,为了推进民主建政和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运动,全县设8区81乡。那时,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猖獗,乡级政权管辖范围很小,只管四五个、六七个村。其中,小皂、方家、陈村、塘下、岭阳、新塘坞、班溪坳、灵山、湖前、前村、周家、木林弄、青塘尾、陈家、福塘、上溪、岭底、青石、塘源、金村、柴谷岭、严麻车、和村、卅六都、四家头、南坞、高坂、里余、柴村、溪口、化龙溪、徐家墩、叶家洋等地设过乡政府。1953年10月,改清湖、贺村、新塘边、峡口为镇,在其4镇的外围另设蔡家、狮峰、达路边、乌石坂等4乡,全县达83个乡镇。这么多小村庄曾设立乡政府,时间虽短,但也风光一时,恐怕除七八十岁以上老年人外,大多数人会称奇,感叹时过境迁、兴衰更迭,岁月沧桑。

  1958年9月,掀起大跃进、公社化高潮,全县以区为单位,设鹿溪人民公社(城关)、上余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清湖)、东方红人民公社(淤头)、坛石人民公社、长台人民公社、峡口人民公社。各乡镇改为管理区,后改为生产大队。1961年7月,撤销区级人民公社,46个生产大队改为46个人民公社。1983年6月,实行政社分设,全县46个人民公社改为46个乡镇人民政府。1987年12月,江山撤县建市,各乡镇走上新的起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乡镇撤撤并并、分分合合,但全县乡镇的数量保持着46个。1992年5月,全市撤区并乡,46个乡镇合并为26个乡镇。随着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的建成,敖村乡、定村乡、周村乡的乡政府所在地已沉入水库底。

  2020年底,全市共设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5个乡镇。其中,张村乡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八分之一;贺村镇人口最多,占全市总人口九分之一,且经济快速发展,为全国千强镇之一,为江山市副中心。尽管现在的乡镇名与古代的乡名不一,可喜的是还保留了两个都名,如江山市北大门的四都镇,南大门的廿八都镇。幸哉,喜哉! 

  纵观历史,掩卷而思,可见朝代可替,国家可灭,家庭可散,地名可改,惟有家族历史、家乡风貌,生生不息,难以忘却。对于常年在外地的游子来说,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于坚守家乡建设的人们来说,是“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呜呼,乡可改,村可移,名可变,但浓烈的乡愁却永存。

A3.gif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4581120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017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