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 江郎书院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杨逸     时间:2022-06-10 12:20:34    「我要投稿

  江郎山之三峰北麓,有一座距今1300多年的江郎书院。其创建于唐朝初年,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最早民间书院之一,在宋代也是远近闻名的人才摇篮。它对江山地域文化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在江山文化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名副其实的江南最早民间书院之一

  江郎书院创始于唐高宗后期(约公元680年前后),建造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创建者是处于唐初儒学高峰的祝东山、祝钦明父子,在唐玄宗开元之后由祝东山之裔孙祝尚邱、祝明、祝通等发扬光大。祝东山是当时“名声甲东南”的隐世大儒,祝钦明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国子祭酒,是主管教育的实质宰相。江郎书院创建以及正式命名为“书院”的时间,都早于目前学界争论的石山、东佳、康成、书台、松洲等唐代民间书院,从事科举教育的时间之早更是其他民间书院无法可比。可以说,江郎书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书院之一,在江南一带民间书院史上其最早地位更是无可辩驳的。

东山草堂

  江郎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东山草堂和东山书室。东山先生名祝其岱(634-729),字东山,号台峰,世居江山西山之梅泉,父亲祝如陵曾任吴县县令。祝东山幼承家学,是唐代三衢地区第一批考中明经科的学子。他因不满武后专权而谢绝出仕,避入江郎山下开设私学。唐相陆贽在《东山先生行乐祠碑记》中提到:“(东山先生)初设馆于脉岭江氏书屋,会以暇游江郎山……门人之负笈而从之者如云如雨。”唐中宗嗣圣元年,在徐敬业与魏思温、骆宾王等人在扬州密谋反叛武则天之际,祝东山次子、徐敬业之婿祝克明(时任扬州府参军),将妻子淑德郡主和幼子祝尚邱送到东山先生身边避祸。东山先生携家眷遁入江郎山中,建东山草堂和东山书室,专心研读诗书,教授祝尚邱和周边乡村子弟,吟诗作赋,著作《增补万福全书》。祝东山去世后,东山草堂改为“东山行乐祠”,其墓庐就在“行乐祠”之下,也即今开明禅寺右侧下方。

  关于江郎书院的创建历史,后代的记载十分明确。苏辙在《重修江郎书院记》中提到:“至江郎之有书院,则自唐祭酒祝钦明月朗公始。月朗公非山林隐逸伦也,曷为而筑书院于此?原其故,则月朗之父东山公实隐处兹山。”北宋王尧臣在《江郎北塔记》中亦有记载:“钦明仕唐,官国子祭酒。退朝来省造书院,建塔于北。”明赵镗《江郎书院赋》中也写道:“爰有月朗,江郎寻父,岩岫攀跻。造成书院,安父孤凄……”这些文章说明了书院的创始人是隐居江郎的祝东山,建造者是其子祝钦明。

  祝东山长子祝钦明(656—728),字文仲,号月朗,幼从父学,少中明经,后游学西京,考中进士后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入朝为官,武周长安元年(701)任崇文馆学士、太子率更令兼太子侍读,加太子少保,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公元706年,祝钦明被御史萧至忠以“隐亲忌事”弹劾而贬为申州刺史,顺道告假省亲,寻父到江郎山,见其草堂、书室简陋,便出资建造江郎书院供其教学、养老,并在书院以北建砖塔。书院建成时,祝钦明题诗六首做记,其中有《题江郎书院》:“江郎势嵯峨,直欲接天河。云外桂香拂,飘来书院多。”《建江郎书院题记》:“书院从今特地开,上方秀气入楼臺。培成丹桂三千树,定有香风自后来。建成书院奉严亲,安养亲年未老身。脱却仙山辞别去,依然重泛锦江春。”《江郎书院建成朂侄尚邱侍祖》:“建成书院在山中,朝夕殷勤侍乃翁。切莫闲游经史弃,芝兰丕振大椿风。”书院建成后祝钦明即回京复任国子祭酒,历任刑、礼二部尚书,兼修国史,仍旧参知政事,累封鲁国公。

  江郎书院的建造与祝尚邱(683-745)在江郎山生活学习相关。康熙《江山县志》记载:祝尚邱,应制举、太学博士。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为祝克明等人平反,祝尚邱作为国公子孙入国子监读书,唐玄宗时入朝为官,著有《尚邱切韵》,是《唐韵》重要编著者之一。祝尚邱最初跟随祖父在江郎山读书,书院建成后不久就离开了。其《读书江郎书院》诗云:“侍祖江郎侧,闲情爱读书。会登三爿石,移步上清虚。”祝尚邱退休后回到江郎山,讲学江郎书院。其对江郎书院亦有诗歌描绘:“江郎书院与天连,此际登临气万千。依槛朗吟诗一句,声声直透翠微巅。”

  祝尚邱回书院讲学时,将太学科目和学规引入江郎书院,招募名师授业,从而将书院发展成江山后学弘扬经史、登科取仕之地。唐开成年间,韩愈被贬潮州时,应其视作知音的须江学子祝明(805-856)所请,作《太学博士尚邱公墓志》。祝明之子祝通(823-877),由韩愈荐入东都国子监,学成未仕归江郎书院,与父亲一道教授子弟,更将祝尚邱遗志发扬光大。

  到了五代时期,有祝东山后裔祝际禧,精于经史,乡荐选试登明经,在江郎书院讲学。另有祝始振(字郎公)与弟子门人在江郎书院著述讲学。《郎峰祝氏世谱》有载:“郎公初由明经居宾师,不屈于世态,归与弟子讲学于江郎书舍,负笈就业者有如归市,裁成器而达廊庙者九十馀人。”

  声名远播的宋代人才摇篮

  江郎书院自唐初创建以来,经历多次修建。北宋熙宁年间,乡绅祝维主持扩建了江郎书院,修葺旧墙,添造书房20余间,慕名求学者纷至沓来,书院逐渐发展到鼎盛。苏辙在《重修江郎书院记》中写道:“祝方叔重葺江郎书院,院在江郎山峡间,山在江邑之南五十里。自山麓至书院里许,负山临壑,塽垲幽敞。其北数百步曰塔峰,其南曰虎跑泉。”

  宋代江郎书院主要由祝氏家族操办,族中设置有完备的教育体系,从启蒙馆、义方馆到江郎书院等阶段性的义学教育,还有义田、义仓等公益制度支持教学,鼓励族人子弟读书明理,科考上进。启蒙学在郎峰村宅基,是儿童启蒙的地方;义方馆位于脉岭,是青少年的学堂;阶段性学习期满后升入江郎书院,攻读诗文经史。祝氏家族保持良好的助学家风,历代捐资倡学,专门设立光裕庄和翼文庄两处田庄,作为书院发展的经济后盾。《郎峰祝氏世谱》记载:“光裕庄有义田二百八十亩,轮将租与读书子孙,分别重轻资输,余者拨一十六两银,延师以主启蒙馆;再余贮,资县试。翼文庄有义田160亩,粮入祠,户轮纳租,归江郎书院仓贮。供书院灯油、纸笔、柴炭支出,此项费用总计有五十硕,其余支给义方馆,内延师束脩膳用,勿庸存留。”

重建后的江郎书院

  江郎书院将科举教育和儒学思想传播相结合,既培养人才,又传播文化。两宋时期的江郎书院学子,自祝程(曾任河东宣抚使)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科以来,仅江郎山麓的祝氏家族就有23人考中进士,周边乡村的周氏、毛氏、柴氏子弟在江郎书院求学登科而录仕者也有数十人,江郎书院一时间名噪江南。有周边乡村的书院学子致仕归来,效仿江郎书院创办各类书院以培养家族子弟,更有许多江郎书院弟子担任了官学教谕、各路学政官员,将儒学思想和崇学尚教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如两宋时期江郎山麓祝氏家族的祝绅、祝臣、祝允闻、祝敔、祝凤池、祝奇、祝璆、祝梦熊等,后世有“八大提学”之称,其中祝臣、祝梦熊最为突出。

  《浙江通志》记载:祝臣(1026-1097),江山人,少师。据北宋理学大师杨时(号龟山)撰写的《少师上柱国宣国谥文忠祝公墓志》记载,祝臣亲承安定(胡瑗,北宋理学大师)之学,深受理学影响,嘉佑六年第进士,宋神宗元丰六年受命江南路劝农提学,大兴州县儒学,江南一带科甲方兴。时值“熙宁变法”,祝臣在巡视州县时汇士子状请罢“青苗法”,被谪临川尉。后欧阳修称赞他文学纯正、堪为士子楷模,荐以任荆州教授。他在元祐元年复出任太常卿,后历迁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绍圣二年拜少师、上柱国,封宣国公,为北宋正一品官员。祝臣一生修身重礼、忠孝仁义,而且为教育亲力亲为,将江郎书院的影响传向全国,为北宋的教育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祝梦熊(1137-1209),字宽夫,南宋嘉泰二年进士,曾任淮南路提举学事,累官至监察御史。康熙《江山县志》有传记道:(祝梦熊)因请弛伪学之禁,又请复朱熹、赵汝愚等,忤韩侂胄,罢知武夷山冲佑观,又以聚徒讲学,谪黄岩尉……

  祝梦熊在庆元年间罢知冲佑观,朱熹在淳煕年间主管武夷山冲佑观,两人有共同的经历,之间更有一段传世佳话。淳煕二年,朱熹由台州崇道观主管改任武夷冲佑观主管,由浙入闽,路过江山。适逢县儒学修建完工,应县尉熊可量所邀作《江山儒学记》,在学斋遇到祝梦熊、祝梦良等祝姓学子,见谈吐不凡,非常欣赏,顺道一同前往江郎山,在祝氏义方馆连住两晚,与祝氏叔侄们攀谈后,得知外祖父祝确乃郎峰祝氏从江山迁居婺源第三代,按血统论朱熹和祝梦熊等是姑表兄弟关系。得知祝氏祖上祝臣、祝常、祝穆、祝珙等理学造诣颇深,非常敬佩,应邀而作《重修郎峰祝氏家庙记》。祝梦熊与朱熹结成忘年之交,愈发推崇程朱之学,舍官为理学遭禁和朱熹被贬之冤抗争,被贬冲佑观时仍不忘传播理学,因而再次被贬,于黄岩尉任上壮烈殉国。

  北宋后期理学南传,杨时作为“二程”理学继承人,在闽浙一带活动颇多。处于闽浙要道上的江郎书院自然成为理学的重要传播地。《郎峰祝氏世谱》记载的江郎书院名师中有多人是杨时的弟子,如祝穆、祝珙、祝思恭等:祝穆师从龟山杨时,为江郎书院名师,学生中一榜登仕者众矣,有集著《读书深山集》传世;祝珙与徐存同师龟山杨时,元祐三年第进士,不愿出仕而任职于江郎书院。是时四方来学者百余人,由江郎书院一榜登第者四十余人,学生有柴卫、周礼、毛节、毛宗亮等;祝思恭与徐南塘(徐存)意气相投,同学杨龟山之门,得伊洛之传,设教江郎书院,导子弟列仕版者六十余人,四方就正者约有数百。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是江郎书院的鼎盛时期,办学规模和教学能力在当时江南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它所培养的人才和对学术的传播,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元明时期儒风绵延的江郎书院

  宋元政权更迭,元初科举不兴,后期兵灾不断,许多文人士子隐居避世,结徒讲学。有郑惟贤于西山梅泉结屋讲学,郑弥高、弥坚、弥远兄弟于城东双溪构草堂以读书交友。而在江郎山,祝氏后裔山曜、山卧、山卓三兄弟不愿出仕为官,坚守在江郎书院著书立说,培育桃李。康熙《江山县志》有载:“祝君翔,号山曜,经明行修,尤长于诗赋,路官欲荐之,以亲老力辞。有《三峰集》藏于家。”元人兰溪名儒金履祥在《三峰集序》中提到:“郎峰之下有人焉,曰祝子山曜,与其徒读书讲学,足迹不至郡邑,当世共高之。”山曜之弟山卓好读韩昌黎之书,著有《韩文集注》传世。因为有祝山曜三兄弟这样独立孤骞、博学多才的高隐,江郎书院仍然吸引着江山南乡的莘莘学子,让浩荡儒风在江山大地延绵不绝。

  明朝创建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受益于书院不懈栽培,一批江郎学子被朝廷征用立下功勋,其中就有治理黄河的功臣祝贞、留下千古佳话的文学才子祝宗善。

  《郎峰祝氏世谱》载:祝贞,字师忠,号西岗。洪武间由人才举选,累官工部主事,治黄河有功,上《悃时农忙疏》以免治河民工农忙之役,傍河之民咸怀其德。上疏乞致仕,于江山城西丰稔塘筑西冈书院教授子孙读书,永乐二年复召京,卒于京师,赠工部员外郎。

  祝宗善于洪武十四年任苏州知府,《浙江通志·两浙名贤录》载:宗善,江山人,博学能诗。洪武间,举文学为邑庠教谕。秩满之京寓鸡鸣僧舍,客有微服倚栏吟者,韵未竟宗善长揖续之。客骇问其名,翌日太祖手诏召见,擢苏州府。始知微吟者,即高庙也。宗善性刚直,以廉介称。坐诬籍,惟琴书数卷,仍复其官。

  到了明朝中期,朝廷重视教育,正德、嘉靖年间,江山县府不仅重修县儒学,还在城西木莲庵(今目连庵)后重建逸平书院(后又名正学书院),彰显官府表贤砺儒之心。周积、徐霈、赵镗等名流退休回乡之后也先后创办了景濂书院、东溪书舍、留斋书院,乡间还有其他乡绅名士创办的清漾书院、三益书院等。江郎书院不再一枝独秀,办学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仍以深厚的儒学底蕴,保持了一定的规模,学子众多,科举蝉联。康熙《江山县志》载:“江郎书院,在江郎山上,明周文兴等由书院而禄仕者,盖三十六人……”。

  周文兴(1479-1560),字用宾,号江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做官不久就告病回乡,在江郎山筑庐读书其中,正德八年被起用官至鸿胪寺卿,嘉靖十六年致仕,先居吴山,后仍归江郎山故庐,至嘉靖三十九年仙逝。后人在现开明禅寺处筑“读书故庐”祀之。

  明代早中期的江郎书院仍十分气派,为江郎胜景。曾任右佥都御史的石门人赵镗作有《江郎书院赋》:“(江郎书院)辟地盘于岭北,建高厦于岩西。瓦屋层层,千重鳞鬣;阑干曲曲,万丈虹霓。蓬荜新成,占断江郎之胜;茅斋小构,安排处士之栖。尔乃面面凌空,般般突兀,坐对三峰,环围万笏。”

  明末,江郎书院废圮。明人薛应旂在《江郎山志》一文中记载:“江郎山在江山县南五十里,高六百寻,一名金纯山,又名须郎山。宋时有江郎书院,今废。”薛应旂《江郎山志》一文录自《游名山记》(何镗辑),该书成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也就是说,在明正德之前还有36人登科壮举的江郎书院,在嘉靖四十二年之前就已经衰败没落了。

  天启五年(1625),由于“东林党争”,宦首魏忠贤下令尽毁全国书院。因此江郎书院即便此前不废,此时也不能幸免被毁的宿命。崇祯元年(1628)二月,朝廷诛灭阉党,下诏提学官将各地书院宜表彰者尽行修复。江郎书院由于距县城较远等原因得不到官府支持,江郎山麓的祝氏家族也无力出资重建,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代重建期待重现辉煌

  清代,朝廷加强了教育的管控,官府广开学校,民间书院的发展空间很小,乾隆二年江山县令宋云会重修儒学,并组织创办文溪书院,此后直至民国期间,江山民间除了私塾、义学之类的启蒙学校,其他书院鲜见发展,不复宋明时期热闹景象。

重建后的江郎书院标志

  历史变迁,江山有幸。1996年,按照历史记载,江山市政府在江郎山北侧塔峰上重建了江郎书院,重建的书院面积有780平米,自外往内,依次设有古今书法碑廊、摄影展览、祝东山史迹陈列等。

  登临重建的江郎书院,只见书院耸立于三峰北麓,负山临壑,白墙灰瓦,青石铺地,四方天井,丹桂飘香,环境清幽,静待四时变幻。回头仰望三峰壁立,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心中顿时豪情万丈、烦恼皆空。这是大自然对人的陶冶之力,是千年文化之灵对人性的净化和升华。不得不令人赞叹,东山先生父子当年在这里开馆讲学的高明之举。

  可是在城乡建设和旅游文化建设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江郎书院却略显落寞。重建后的书院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部分建筑已经老化,年青一代对其历史知之寥寥,游客到访甚少。

  常言道山以人显,旅游因文化而兴,开发利用江郎书院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丰富江山旅游的文化内涵、充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资源意义深远。挖掘江郎书院的千年历史,重现江山唐宋时期的灿烂文化,可以成为江山参与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和宋韵文化建设的重要接口。我们也期待通过书院文化的开发,补齐江山唐宋时期历史文化研究短板,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进一步发扬江山崇学务实、重视人才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量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吴鹏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4581120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017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