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为你而开 ——江山市“4·25疫情”志愿者抗疫纪实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赵晖     时间:2022-05-09 10:08:19    「我要投稿

4月27日

  1.出发

  大巴车启动,发动机的轰鸣让所有的嘈杂在耳边抖动。空气开始凝滞,头顶碰撞着出行人群的错乱与慌张。时间差不多是凌晨1点。我平生第一次穿戴上防护服,N95医用口罩,眼前又挡着一块防护面屏,感觉每一次呼吸都格外困难,听得清楚沉重的开始与匆忙的结束。

  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夜晚,我相信许多出行的志愿者都跟我一样,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也在反复猜测:接下去将要面对的,会是怎样的一种未知?

  2022年4月25日,江山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首例阳性感染者家住石门镇溪底村。当日凌晨1点多,单位浙政钉群里转发了一条紧急通知:“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立即启动应急状态,随时待命!”几个小时后,人还未醒,群里又再次通知:“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全员发动。”

  空气中顿时布满密集的紧张,整个城市显然又迎来一场大考。在当天的核酸检测中,全市又先后发现两名感染者,同样来自石门镇。小商品市场关闭,城区六个农贸市场及西山美食城关闭。很快,包括封控区、管控区以及防范区在内的“三区”范围也迅速划定。与此同时,市里又决定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力量,前往石门镇疫区中心,增援一线防控。

  4月26日下午5点,接到办公室通知:“请回家收拾衣物,随时准备出发。”

  急忙收拾行李。又急忙凑合了一顿晚餐。7点……8点……9点……时间到了夜里10点20分,突然就听见叮的一声,抓起手机一看,是两个赫然醒目的鲜红感叹号:“请于今晚11点之前到机关事务中心3楼锦绣厅培训。带上洗漱用品以及换洗衣物。”

  这天接下去的两个小时,一切都跟紧张有关。紧张着到达市政府大院,看见人如潮涌,来来往往车灯闪烁。紧张着上电梯,进入会议室。紧张地分发物资。紧张地接受培训。紧张地下载手机app,紧张又手忙脚乱地穿戴上各种防护设施,紧张又局促不安地呼吸。然后,当这一切结束,时间将近4月27日凌晨1点时,台上的话筒里传出响亮的声音:“大家有没有信心?出发!”

  政府大院门口,总共十辆大巴车已经等候多时。为了尽早得到“三区”百姓的核酸报告,以给指挥部的疫情预判及防范措施的出台腾出时间,我们需要马上赶往石门。当车子相继启动,车队就如一条摇摆的长龙,穿插进了那片广袤又深邃的夜色。十辆车上满载着将近300号人员,来自我市部分部门单位。

  凌晨1点是最容易犯困的时间。当车子开出一段路后拐弯,我以为是到了解放路的尽头,可是左手边的须女神像却提醒我,刚才走的是中山路,现在拐弯进入了江滨路。很明显,刚才虽然睁着一双眼睛,整个人却跟梦游一般游离,因为心中一直在忐忑不安:接下去该怎么办?

  刚才在锦绣厅的仓促培训,脑子里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因为内容的确很多,每一项又都缺一不可。我们的任务是前往疫情中心负责信息采集,培训内容包括各种防护设施的穿戴与脱离:防护服防护帽、N95口罩、医用面屏、乳胶手套等。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安全注意事项,每一点都需要入心入脑,不然就是“暴露,危险,病毒”。除此之外,又必须熟练掌握一款名为“移动采集”的手机app,但是因为尚未扫码,这款app无法上手体验,就连内页都无法看见。大伙只能盯着台上的大屏幕听工作人员对着示意图讲解,内心云里雾里,难免增添一份焦虑。

  从未接触过一线抗疫,实战经验一片空白。怎么办?现在已经在路上。

  2.石门

  凌晨2点,到达石门的一刹那,心中便降临一片荒凉。

  眼前一排全新设置的挡墙无缝连接,绵延数里,在神秘的夜色中望不到边际,将封控区和管控区冰冷地阻挡。卡口前,三三两两的现场工作人员也是全副防护装备,在狭长的道路上悄无声息地走过,像是游过几条银白色的鱼。那种画面肃穆且寒凉。你似乎能感觉到,在深夜的最深处,在重重包裹的防护服下,那种深刻的疲倦。

  一切都像是一场灾难电影。然而事实又很快告诉你,对不起,这不是电影,你已经抵达战疫的前线。危险随时可能出现,那就是隐藏的病毒,魔鬼一样的病毒。

  大巴车在石门镇政府门口停下,我们将即刻参与泉塘村的核酸样本上门采集,与疫情中心的每户村民近距离接触。跟我们搭档的是村里的几十号党员干部,以及前两天就赶到的妇保院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负责核酸采样,我们负责信息采集,确保村民的身份信息与各自的核酸管对应。村里的党员干部,则负责给我们带路,将我们引领至各自片区的每家每户。

  经过一番对接,沸腾的现场渐渐安定。医护人员和信息采集员开始编号,同号者配对,组成一组,号码写在各自防护服的背部。差不多是半个小时以后,我们登上了一辆货运小卡的拖斗。这是一支被拆分出的小队,总共十来个人,将去往泉塘村的同一个居住片区。车子进入小巷,四周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暗夜中后退的民房。大家相互挤在一起,站的站,蹲的蹲,抓牢车厢的前排栏杆或者两侧挡板,听见耳边呼啸的风声。深夜像一个无底洞,这时候突然有人叫了一声:“担心头顶的电线”,于是所有站立者急忙蹲下,并且拍打驾驶员车厢,提醒他开慢一点。

  车子停住,挡板放下,我们彼此牵手着落地。因为眼镜在潮湿的寒夜中起雾,又加上面屏的遮挡,此时在照明不足的路灯下,要分辨出车厢与地面的落差,具备一定的难度。

  “146号!”

  “到!”

  呼叫我的是妇保院的一位女护士。清一色的防护服,要迅速揪出各自的搭档,最灵的还是号码的叫喊。

  “会操作app吗?”

  我一时茫然,只能如实相告:真的不会。

  她好像是笑了一下,说没关系,今天先学起来,明天必须自我操作,不然检测速度太慢。

  接下去的采集方式,是她们医护人员自我配对,相邻号码的组成一组。留下来的我们,则负责给她们打杂。我分配到的任务是在每一次核酸采集完成时,负责给采集人喷洒消毒液,完成一次消杀。在此之前,手消液是挂在采集人的腰间,她们必须在每次采集完成后自我消杀,完了又将消毒壶挂回去腰间,繁琐而且耗时。

  采集完一户村民,紧接着又去叫醒另外一户。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我们跟随着村干部那根手电的光芒,一次次穿梭在曲折的巷子间。防护服相互摩擦的窸窣声,在暗夜里清脆而且响亮。

  天光渐渐露出,采集也走向了尾声。此时我跟在“妇保院146号”的身后,想跟她说一声谢谢,却因为不间断的忙碌,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说出。

  当货卡再次出现在眼前,各个巷口也纷纷冒出了之前一同过来的同事。清点人员,车厢栏板哐当一声放下,我们再次手牵手攀登上拖斗,一路颠簸着向村委会办公楼集合。

  晨风吹拂,路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整个泉塘村的四周,到处都是行走的防护服。这个清晨5点钟的村庄,如今已经被蓬松的白色所占领。那些萧瑟的背影,容易让人想起很多……

志愿者星夜集结前往石门镇

  3.小学

  在镇政府路口的加油站旁,终于完成了脱下防护服、帽子、面屏、乳胶手套等的一系列消杀。最后解下口罩,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觉得是那样的宝贵。这时候才感觉疲倦变本加厉袭来,整个人晕晕乎乎,就想瞬间找个地方躺下。虽然只是几个小时的跟班工作,却感觉眼前换了一个人间,身上的零部件已经散架。

  临近早上6点,车子将我们送到附近的石门小学,耳边听到的指令是:办公室、教室及会议室等,大家随便找个地方休息。在其中一幢教学楼里精疲力尽转了一圈,我最终钻进了位于一楼转口处的学生综合活动室,看中的是舞台上那块宽阔的木地板。天光还未彻底放亮,没过多久,工作人员送来睡垫和棉被,很及时,心中暖意和惊喜。什么也顾不上了,在地板上胡乱摊下睡垫,找了一些课本当枕头,也不用脱衣,就那样整个人钻进了被窝。

  后来是被“早餐”给叫醒的。迷迷糊糊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身边已经多出许多外单位的战友,包括文旅局、医保局、教育局以及碗窑水库管理中心,他们也正朦朦胧胧撑开眼皮。这才意识到,刚才到底是睡得有多沉,活动室里增加了那么多号人员,竟然丝毫没有察觉。

  一个煮鸡蛋,一块发糕,馒头与烧麦,外加一盒牛奶,构成了这一天的早餐。没有洗脸刷牙,所有的程序都省略。剥开鸡蛋的时候,忍不住打开了手机,看见当天凌晨最新发布的疫情消息:截至4月26日24时,江山市新增3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累计6例,全都来自于石门镇。此外,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经发现此前的第3号病例病毒载量高、传播性强,指挥部正紧急寻找密切接触者……

  心中咯登了一下,知道风险在加大,病毒也在扩散。但是没有闲心去细想,想了也是白想。此时最为需要的还是回到那块木地板,回去那块睡垫。以前在家心绪烦乱时,常提醒自己要放空。现在才知道,哪有什么夸大其词的放空,能够闭上眼睛就是最好的放空。

  零散记录:

  (1)学校饮水器开始供应热水,解决了我们的饮水难问题。之前学校为了保障孩子安全,饮水机只提供温开水。又因为疫情发生后整个石门镇列入防范区,人员只进不出,所以学校领导及教师无法回校园为我们提供服务。后来是校长联系到了留在校园里的老师,将饮水器的出水水温进行重新设置。

  (2)指挥部分发新一轮物资,有脸盆、毛巾、香皂、牙杯牙刷等,很到位。我也领到了行军床,不至于睡地板。但从分发的防护服及口罩等的数量来分析,我们起码还要在这里再呆上三天。

  (3)晚上8点左右,好像又有50名人员过来增援。我呆在窗边,看见他们提着行李去了隔壁的教学楼入住。又有市场监管局的朋友发来消息,他们也接到了通知,随时可能过来增援。我嘱咐了一句:女同事最好不要过来,因为太辛苦,怕她们吃不消。

  (4)晚上9点30分,熄灯睡觉。此时偌大的校园,各个教室及办公室也相继熄灯,只留下走廊里的夜灯。因为气温较低,还是没有脱衣,穿了夹克衫直接钻入被窝。没过多久,隔壁铺位就响起如雷鼾声,气势磅礴。一个字:累。

  (5)一个困扰:在这里没办法洗脚。闻到自己袜子的异味。

4月28日

  凌晨三点半起床,匆匆早餐,随后就上路,登上前往泉塘村的摆渡大巴。工作还是穿街走巷,挨家挨户上门,一个一个测核酸。

  昨晚的消息是:全市又增加4例感染者,来自石门,所幸都是在隔离点中检测出。

  人员重新编号,我今天是143号,搭档变成了妇保院的小毛护士。

  经过昨天的现场参战,已经对“移动采集”app大致有了直观的了解。加上小毛护士的帮助,现在很快就掌握了具体操作。想起前天夜里培训,结束时我跟老师反映,app的讲解云里雾里,啥都没听懂。那时他回答很干脆,说不用担心,非常简单。事实证明,他讲的是对的,我只是因为仓促上阵而产生太多的焦虑。

  结论:要对自己的智商有信心,不然你会被自己所打败。

  遇到的难点还是视线问题,眼镜起雾。因为层层物理隔离,你甚至都无法去推一下镜腿,或者调整一下因为出汗而滑落下来的镜片,更别说去擦拭。但对信息采集员来说,整个工作流程需要前后三次的手机扫描:扫描两次核酸管,扫描一次村民健康码,也或者是预约码,再或者是身份证。视线受阻,无法看清手机屏,无法对焦,扫描就显得力不从心。由此思绪化开,想到战争年代的深夜偷袭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敌人视线垮了就战斗力大损,你也就基本锁定了战争的赢局。

  我还有另外一个烦恼,是之前始料未及的,就是华为手机设置了屏保,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锁屏。此时想要恢复显屏,需要画面上拉,因为隔了一个手机套,又戴了乳胶手套,全程操作极为凝涩。不得已,只能将手机适当移出手机套,扫描完了再塞回。可是这样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每次都必须对暴露出的手机进行消杀,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时候帮到我的还是小毛护士,她提议用她的手机。于是她先将入场码发至我的浙政钉,再用她手机扫描后入场。我也是后来就此了解到,原来她来自妇产科,名叫毛玲俐。

  换了她的手机,效果的确不一样,一下子顺畅了许多。真应该感谢她,这些妇保院的护士,不仅实战经验扎实,而且认真负责,精神状态饱满,时时就会伸出援手。

  相比于昨天,今天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因为当地又有一些村民被送去了集中隔离点。我记得昨天凌晨采集时有个四五岁的孩子,躺在爷爷怀里一直哭闹,两排牙齿咬得贼紧,怎么也掰不开,就此我们百般哄骗耗时十来分钟。但是今天过来时,这家人好像不见了,估计是去隔离点了。

  零散记录:

  (1)中午的盒饭配菜里有酸辣大白菜,就此大家很开心,此时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的确不错。

  (2)行军床上多了一份慰问信,来自石门小学的教师,标题是“同心战疫,感谢有你”。粉红色的印刷纸,末尾是手写的几个字:谢谢你们。这份慰问信,我会把它留着。

  (3)夜里9点,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睡下之前,望着雨幕想,明天肯定会是一个考验。

4月29日

  果然,这是最为辛苦的一天。

  凌晨两点起床。因为时间早,指挥部难以提供早餐,所以我们是空腹上路的。雨一直在下,为此我们必须穿上一次性雨披,外加腿套,以及一次性雨鞋。整套装备下来,撕开在脚下的塑料袋,总共有八个。

  视线问题,最为严酷的还是视线问题。因为下雨,防护面屏不仅内层起雾,外层还落满了雨滴。除此之外,雨天的深夜农村,室外光线几乎等于零,气温又开始明显下降。眼前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清。我瑟缩着行走在村民的屋宇间,在高低不平的泥地中,只能扶着墙壁一步一步试着往前探行,其间有几次差点摔倒,额头冒出汗星。小毛护士见状,让我把手给她,牵着我前行。心中一片唏嘘,也难免焦躁,原本是过来给人家当帮手,现在却成了人家的负担。

  直到清晨五点,大伙集合到泉塘村村委会前,开始给核酸管打包。作为信息采集员,我的工作大致完成,但小毛护士她们,还需要给打包袋贴上二维码,然后填写相关的资料。纸质的表格摆在冷冻箱上,小毛一笔一划填写。头顶的水珠掉落,将填写好的内容化开,她又要从头再来一遍。她个子比较小,差不多是趴在堆高的冷冻箱上,身子几乎在发抖,因为冷。也就是在这时,我突然就想起,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孩子谁来照顾?孩子又怎么能够想象,就在凌晨两点,离家在外的妈妈就冲进了一场倒春寒的风雨中。视线开始模糊,这次不是因为镜片起雾,而是因为触动了泪点。医护人员太难了,然而他们一直在坚持。这样的工作时间,又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娇小的女同志,如何能不让人感动?

  回到石门小学,赶紧吃了一碗泡面,又连着抽了两根烟,这才感觉稍有镇定,身子也渐渐暖和了起来。

  零散记录:

  (1)醒来后打开手机刷新闻,知道上海疫情初次实现社会面“零新增”。心中百感交集,突然就想起那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下午休息时间,江山婺剧研究院的一帮队员来到活动室练功。走台,踢枪……正如该院负责人郑华敢所言: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便观众知道。这样的专业精神,值得点赞。

  (3)晚上又分发了一批物资,其中有两套防护服。其潜在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再坚持两天。

江山传媒集团志愿者合影(作者在其中)

4月30日

  一切都在好转,正如我们了解到的疫情信息:阳性病例没有继续出现,全市各学校准备复课。

  雨停了,起床时间改为了4点,气温也有了些许的回升。众多有利条件造就了我们工作上的顺畅,加上手机套改为保鲜膜,我的扫码效率也得到了提升。那种爽快的感觉,唰唰唰,像是割稻子。

  下午多云,休息之余,许多人去了操场。打篮球,踢足球,也有某位大哥开始练起了太极,其柔软的身姿令人羡慕。

  这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我们以特殊的方式过节。心中一扫阴霾,盼望着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晚上,来自教育系统的100多号志愿者提前撤离,为了学校复课做准备。此外,指挥部还允许部分身体不适者提出申请,跟老师们一起离开。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

5月1日

  今天的工作任务有所增加,因为昨晚的人员撤离,相应的工作量需要分配到剩余人员的手中。所属片区的工作结束后,我跟小毛护士也加入了对另外组别的支援,范围主要是石门老街那一带。一个早晨下来,我听说有个小组竟然检测了100号人员,大大超出了我们这一组的工作量,真是给力。

  今天不仅是法定节日,还是农历初一。来回工作的路上,看见当地村民在门口及路边点燃了许多蜡烛。晨雾缭绕,烛光如豆,眼前是浓浓的乡村既视感。这是百姓延续千百年的风俗,为的是虔诚地祈福。是应该祈福了,祈祷健康,祈祷宁静与安详,这是村民们共同的期盼。

  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在晚上8:20传来,单位联络员在浙政钉群告知:“明天早餐8:30送到,10:00统一坐大巴车撤离。”

  虽然之前已经有一些传闻,但真正收到信息的那一刻,心情还是无法抑制的激动。也就是在这时,隔壁楼的几位女同志突然就兴奋着叫喊:“回家了!回家了!”欢欣的叫喊声中,我听出了手舞足蹈,也听出了隐隐的泪水。事实上,这样的兴奋不仅仅是因为回家,还因为我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看见了可怕的病毒正在远离。

5月2日

  仿佛是一种天意,这一天的石门,出现了久违的阳光。

  一大早完成了自我核酸检测,大伙开始打扫校园,要将洁净的教室还给学生。

  楼道中的垃圾开始清理,教室中的桌椅摆放端正,留下来的牛奶、饮料、八宝粥,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留给那些即将回来的孩子。就连行道旁掉落在草丛中的落叶,也被一片一片捡走。

  很多教室的黑板上留下了漂亮的板书:“非常抱歉这几天占用你们的教室,可能有些同学的桌椅在归位时搞混了”,“特别感谢全体石小人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期待疫霾散去,我们再聚”……

  车子到达门口,上车前回望一眼校园,六天七夜,时光仿佛就在一转眼。当记者朝我们举起相机,拍下这回家的一幕,回想起出发时的照片,就是百感交集的旅程。

  庆幸,庆幸我们赢得了这场战“疫”的阶段性胜利。早发现,早管控,早检测。正因为每天披星戴月地深夜奔波,才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传送了核酸报告数据。正因为挨家挨户地上门采集,才减少了人群聚集的感染风险。而这样的工作,也同时密切了干群关系。每一次的凌晨敲门,村民们从来没有一句抱怨,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你们真是辛苦了,谢谢你们……

  “东藏古刹仙居寺,南屏奇峰三片石”。据说石门镇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当地千年古刹仙居寺的对面,曾有一堵天斧神工的石大门,门前古藤倒悬,水帘如瀑。如今的石门镇,更有国家5A级景区江郎山及毛泽东祖居地清漾。期待等到疫情消散,等到解封的石门为你而开时,能与所有曾经牵手相伴、合力前行的志愿者一起,再在景区里相聚。而此刻,阳光闪耀,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吴鹏 」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0570-4581120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0176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