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原点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周淑清     时间:2021-12-29 10:27:22    「我要投稿

  周末,拾一点空闲,近处走一圈。

  信步在曾经的棉棕厂边向右行,右转角处是修车技艺了得、不苟言笑的邻家大叔的老屋,现闲置着;正前方是同学的新楼房,在一排排明晃晃的窗下,大门紧闭。退几步,脑海里突然清晰地出现了一位老人:士林布斜襟外上衣,里面白细布领子一尘不染;在黑尖脚布鞋里,裹着洁净毛白布的脚背奇峰突起,后跟圆圆像半个馒头——这就叫三寸金莲;头发向后梳拢,在后脑勺上挽成发髻,再用黑纱网罩着,一根光闪闪的银钗穿过头发固定。她年龄也许60左右。我叫她奶奶。她似乎就坐在门边竹椅上,正用一支铜制的黄灿灿的长长烟筒吸旱烟呢。她捻起纸媒用口一吹,“噗”——小指尖大的火苗应声而出,火苗对着烟锅。随着“嗞嗞”声火灭烟升,一团烟雾瞬间模糊了奶奶的脸。就是这个老人。我常常看见她这抽烟的模样。

  1960年,记不清几月了,当时7虚岁的我,不喜欢老是抱妹拖弟的生活,想读书,怕母亲不允,便对这位邻居奶奶说:“我要读书。”她掏出钱(多少忘了),说:“去吧,等会儿我和你母亲言语一声,孩子我帮忙带着。”那天我读小学一年级报名成功。如今我已近古稀,比当时的她年龄还大。我痴痴站着,心里不觉问道:泽泉奶奶您在哪儿?还好吗?您那里还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恍惚中向南走,跃入眼帘的,是银杏叶零零散散堆积在小路两旁、桂花星星点点铺在路上。放慢、放轻脚步,只怕惊扰了静谧的空间。

  两旁房子夹着一条小路,自北向南延长,渐行渐高,终而分岔,其中一条路向右,十几步远便又是一座大房子。房子左前方转角处有一株好大的丹桂,繁盛参天,花洒满地。一簇簇淡黄花儿串成一条条、长长的挂在树枝上,一朵朵花紧紧偎,在绿叶中吐着迟到的桂香。

  向前拾级而上,路旁的绿树毫不示弱,枝叶倔强地向空间伸展,层层叠叠,用身体构建了一把硕大的伞;香枹树更是傲娇,笔直的树干,不仅继续着春的碧绿,更把黄灿灿的果子悬吊在细细的枝叶末梢。春意盎然与硕果累累就那么完美地交织成一幅醉人之画。紧挨着的银杏树笔直、粗壮、顶天立地,俨然是伟丈夫模样。草坪里,一丛丛小草舒坦地张扬着,绿油油的,塞满草间空隙的一片片或新鲜或枯黄的重重叠叠的落叶诉说着:己是深秋,寒冬也不会太远。它们经历过春的妖艳、夏的茂盛,如今叶落归根,也算是回到了原点。

  稍行,豁然开朗,南边远处是清湖地方标志性山峰,航山。它巍峨、苍翠,半山腰硕大的白色建筑群特别耀眼。稍转向东又是陡坡,转角处是一户卖豆腐人家。豆腐师傅告知紧挨的是周氏,我恍然大悟:这曾经是我爷爷奶奶父母租住过的地方。

  那时这里是一座有天井的低矮老房。我的祖辈从安徽来到清湖,看到此处水陆码头繁盛,便落脚租房在此做点小生意营生。1946年,日本鬼子来到清湖烧杀抢掠,老百姓也常常四散避难。有一天,鬼子又突然来了,奶奶乃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哪儿逃得了。母亲陪着奶奶情急之下将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对花瓶塞到床底后,故意开着房门,母亲和奶奶紧紧靠在床头角落里。因为大门是敞开的,家中四壁徒空,能走的都逃走了。而奶奶居处又旧又小,小窗关闭着,白天不点灯是黑黝黝的,鬼子探头看看也就走了。万幸万幸!这对花瓶至今还保存着。而当时清湖街面上的房子,包括毛氏祠堂,基本被日本鬼子烧毁。

  看着,想着,不知不觉转了一圈,不觉好笑:此处儿时常来玩耍,俗称“横山岭”。时间跨度大,原来的小山坡渐渐换成了俏模样。横山岭离娘家仅几步之遥。转了一圈后,我回到了家。

  儿时母亲在哪儿,哪儿就是原点;稍年长,为生计别乡离家,逢年过节,回家是一件神圣的事;渐老的路上,母亲是心中的念想。如今老母亲已98岁,卧床不起数月有余。此时的母亲,己无奈地回到她的原点——婴儿。但对我们来说,是极难得的,因为你呼“妈”时,总会有人应一声“哎——”还忘不了问“你是谁?”感恩老天有情,多喊一秒也是减少内疚的良药。私下也有此骄傲:年近古稀的我还有妈,我还有一个充满温馨的原点。我珍惜,感恩在渐老的路上。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