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一块残石匾,一门忠烈史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徐青     时间:2021-12-13 19:41:52    「我要投稿

  日前,市档案馆从民间征购了一块石匾。石匾右起清晰刻有“宋進士鄭極”5个大字,左侧断口处刻有另一“鄭”字右半部。该残匾长125cm、宽43cm,中间厚9cm,右侧有10cm榫卯连接处厚约8.5cm,左侧部分已不知去向。

  郑极是谁?石匾出自何处?背后又有何故事?笔者通过查找古代江山县志、民间家谱,并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这一石匾背后是一段宋代进士、江山县丞郑极一家舍命保江山的忠烈史。

  宋进士郑极是谁?

  郑姓为江山第五大姓,主要有通禄门郑氏、协里郑氏、山塘郑氏三支,其中通禄门郑氏保存有一套完整的《淮裔郑氏宗谱》,谱中明确记载:始祖极,江苏淮安清河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丞江山县,卒于江山。

  翻阅康熙五十二年(1713)编的《江山县志·职官志》,很顺利就找到了宋代县丞郑极的名字,并有人物传记,该志书收录宋代县丞中有传记的仅两位,可见其历史影响不小。更让我惊奇的是,该志书在介绍县丞这一官职时直接用郑极作例子,称“县丞,始于汉。唐高宗时始为品官,贰于令。宋初不置,天圣中各置一员,仍听应试,如郑极为江山丞,复举曾从龙榜进士是也。”一个人能载入史册已不易,而郑极在一部志书被多处提及,可见他在江山历史上是位令人崇敬的“二把手”官员,短短的传记记录了一段名垂千古的历史。

  郑极非江山本籍人,其传记列在《人物志·流寓》中:“郑极,字惟泰,号一斋,庆元五年(1199),登曾从龙榜进士,授江山丞,莅任逾月,值括寇之乱,令长投印夜遁,极集乡兵迎战,败绩。二子星、月遇害,极中流矢亦坠马,归,卒于廨。妻周氏,遂自溺而死,合葬县北青霄桥。惟长子魏珽游学外郡,闻信奔赴,庐于墓侧,因家焉。”郑极,出身于官员家庭,是四川制置使郑损之的长子。小时候的郑极熟读四书五经,1199年考中进士后,因病未能赴任,直到3年后的1202年才到江山当任县丞。这年的农历八月十六,他到江山刚一个多月,一大批括寇侵犯江山,抢夺物资。郑极马上召集乡兵抵抗,保护财产不受损失,可当时江山防备缺乏,连城墙也没有。更没想到的是,时任县令趁着夜色,丢下县印,临阵脱逃。面对这一突发事件,郑极身披甲胄,率领千余乡兵与括寇作战,不幸中流矢而坠马,被抬回县衙,在其住处英勇就义,时年33岁。同时,随他一起来到江山的两个年幼的儿子次子郑星、三子郑月也惨遭杀害。其妻周金工痛不欲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也自溺而亡。就这样,刚刚来到江山的一家四口,为保护江山均遭不幸。郑极一家的忠勇事迹传遍江城大地,官民纷纷提议厚葬,于是江山官民将郑极夫妻合葬在通安门外的青霄桥,两个儿子葬在父母墓的左侧——青霄桥即现鹿溪路大樟树底附近。万幸的是其长子郑魏珽,因在外地读书,没在江山,逃过这场大难。父母兄弟牺牲后,郑魏珽作为唯一的后代,按照当时的习俗,需要尽孝守祖辈的墓,便定居在江山县城。

  石匾出自何处?

  我最初得知此石匾的信息是在2018年冬至日,江山通禄门郑氏第九次修谱圆满完工,贝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积勤在贺村镇耕读村举行盛大的发谱赠谱仪式,本人有幸参加,并代表档案馆接受捐赠。

  说到郑极,族人无不引以为荣,只可惜郑极墓随着城市发展早已被破坏,但郑总告诉我城区有一块郑极的“石碑”,想让我去看看有没有价值。回城后,我在东方商厦的东侧墙脚看到此石碑,根据石碑仅有的5个半字和对郑极的了解,我认为这是块宋代的碑,或许与郑极墓有关,初步判断这碑不仅对其族人有意义,对江山也很有保存价值。可惜保管的人要价很高,未能征购成功。

  今年江山市档案馆新馆已建成,正在准备1000多平方米展厅布展,因专设有“江山族谱家事”这一专栏,便又想到这块石碑,于是将此石碑征购进档案馆,拟作为展品展出。

  我找到原收藏人。据其回忆说,该石碑是多年前在通禄门外原江山火腿厂附近发现的,很重,几个人才抬回来。那里正是原通禄门郑氏的大宗祠,与郑极墓地相距较远,这就推翻了我原来的判断,石碑应与郑极墓无关,而与祠堂相关。上门询问原住通禄门4号、1939年出生的郑之成。他说他家就在祠堂附近,祠堂西南侧有个牌坊,叫济美坊,小时候常爬上去玩,这块碑应该是牌坊上的,但碑上具体刻了什么字,因当时小,没有关注。至此,可以判断这不是石碑,而是牌坊的一块石匾。

  济美坊,现存古代《江山县志》均有专门记载,为郑极、郑魏珽、郑一鹏建。《淮裔郑氏宗谱》更是有详细记载:“济美坊,坊前忠良济美,坊阴弈叶丛芳。万历三十二年(1604)冬,为宋庆元己未科进士郑极、嘉定甲戌科进士郑魏珽、明万历癸未科进士郑一鹏立。”济美坊在郑氏宗谱中配有专图,为四柱三开间的门楼式牌坊,共有五层。据附近居民回忆中间有3米至4米的跨度,可通车。可惜济美坊被毁于“文革”时期。据通禄门16号74岁居民刘井水回忆,牌楼离鹿溪仅六七米,他亲眼看到有人用葫芦铁索隔溪将牌楼拉倒。根据记载推测,石匾完整的内容应为“宋进士郑极郑魏珽明进士郑一鹏”14个字,是济美坊的其中一块构件,位于中间。测量现存5个字间距为96cm,推算14个字应大致间距为312cm,加两边榫卯连接20cm,原石匾长度约330cm,这与居民回忆的中间跨度3至4米相符。

  满门忠烈,济美流芳

  “济美”一词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意为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该坊为郑极、郑魏珽、郑一鹏3进士而建,江山古代志书对除郑极之外的两人也均有记载。郑魏珽,字立卿,号卓斋,郑极长子,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袁甫榜进士,任浙江宣谕司宣干,著有《卓斋集》。郑一鹏,字鹍初,号海翼,万历十一年朱国祚榜进士,住市后,传录在《江山县志·人物志·文学》,称:“苦心力学,夜分不倦,经笥之富,后学罕俪。南宫射策,贯串百家,沈相国一贯,时分校礼闱,亟加叹赏。筮仕闽之漳浦,政声甚著,漳人立庙祀之。”明代通禄门郑氏后裔为先辈立济美家族牌坊,既为光宗耀祖,也为教育族人,要求郑家后代“济美忠良昭史策,绵延科第肇箕裘”,三位进士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郑氏后裔。

  通禄门郑氏祠堂原有幅对联,上联为:“报君恩而殉社稷,背城一战,已足泣鬼神撼河岳”,下联为:“承父志以籍江山,庙享千秋,何难光史策炳日星”,讲的正是通禄门郑氏始祖郑极一家的忠孝故事。通禄门郑氏家风优良,代代相传,宋大司农燕公楠曾为郑家题赠“簪缨继世,忠孝名家”。据其家谱不完全统计,自郑极之后,其后代已超6万人,一直在传承忠孝、崇学美德。

  如今这块石匾即将在新档案馆展厅中展出,郑极一家忠诚担当、不屈强敌、一心为民的执政故事,早已载入史册,虽已过去820多年,但其精神永存,值得颂扬,济美流芳。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吴鹏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