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六朝余响一声钟

来源:    作者:多娇江山客户端 作者: 毛根兴     时间:2021-08-25 10:10:09    「我要投稿

  南京是一个忧伤的城市。在历史上,它曾是六朝古都:东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都曾定都于此;如果再加上南唐、明、太平天国、民国,又可称为十朝都会。宿命的是,这些朝代大多短命,最长的东晋也仅百年多点。偏安一隅的朝廷,无力向北统一中原。连以“风流豪放”著称的辛弃疾来此,也怅惘地留下“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低徊词句。

  七月如火,我随公司党史学习教育团前往南京。行程的第一站是阅江楼。阅江楼和新中国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毗邻,因为大桥建造时曾使用了我们厂的“虎山”牌水泥,所以对这里感觉分外亲切。阅江楼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他经过东征西讨,打败了劲敌陈友谅和张士诚,又北上灭了元朝,成为第一个定都南京并完成全国统一的帝王。他想在长江边造一座楼,闲暇时和百姓一起看长江如虹横贯而来。他选好了址,连楼的名字都拟好了,叫“阅江楼”,大学士宋濂还为此写下了名篇《阅江楼记》。万事俱备时,却发生了日食天象,朱元璋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他:江山初定,宜让子民休养生息,大兴土木有违天意。所以这个有记而无楼的“阅江楼”就这么搁置了600多年,直到2001年才建成。

  登上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有明朝皇家气势的阅江楼最高层,四望尽是矗立在淡青色市尘中的摩天高楼,原本浩荡的长江在大楼和江树的掩映下,气势瞬间变得渺小。岁月承平,南京早已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大都市。然而,在勃勃的生机下,南京却有着隐藏在历史风烟中的累累伤痕。

  历史上,南京城几经战乱,又屡毁屡建,它一次次悄然咽下悲伤,却总能在废墟中迅速崛起。但有些痛,已深入骨髓,那些疤痕,已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共同的伤痛。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我们手持白菊,静默肃立。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我们的灵魂。谁能想象,1937年的那场大屠杀,竟造成了南京城内30多万平民和战俘的死亡。纪念馆长长的外墙用灰色花岗岩砌成,凝滞而肃穆。一座以同样材质雕刻的受难母亲形象赫然矗立,她仰首苍天,似乎在质问,又像是在控诉,她无力的双手下垂,悲伤地托着已然死去的孩子……

  走进纪念馆,如同走进漫漫长夜,屋顶星光点点,象征着那些流星一般逝去的灵魂。照片墙上,悬挂着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孔,有秀丽的姑娘,有敦厚的青年,有稚气的孩子,有慈爱的母亲……如果岁月无恙,他们将安然度过一生。但是,在那场屠杀中,他们的生命戛然而止,化作我们眼前万人坑里的累累白骨。恶魔从血泊中踩过,几十年后,却试图掩盖这场罪行,否认屠杀,否认历史。在幸存者照片墙上,彩色的相片越来越多地变成黑白,代表着一个又一个亲历者的离去,如果今天的我们忘记了这段历史,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将心安理得地去否认、甚至去美化这场罪行。可以放下仇恨,但是不能遗忘历史。每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悬挂在广场上的那口和平钟都会悲壮地响起,揭开历史深处的伤疤,就是为了让人们正视那段历史,警醒世人,不要让悲剧重演。

  诸葛亮曾夸南京“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宅也”,但南京的几度兴亡证明:天险不足凭恃,金陵王气更是无稽之谈。1925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病逝北平,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国民政府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南京的钟山,成了中山先生的埋骨之处。钟山葬中山,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们去瞻仰中山陵时,沿着隐藏在浓密树荫下的一条小路前行,看到一个民国时的蓄水池,青瓦覆盖,建筑依然完好,只是稍加留意,便可清晰地发现分布在池壁上的弹痕。经询问,这是当年中山陵守军和日寇交战时留下的——如此神圣之地,也难逃被枪声打破本该永恒的宁静。中山陵的轮廓设计成警世钟形象,百年岁月,陵园内古木参天,龙柏扭曲成历经沧桑的样子。行在园内,你能听见这遥远的钟声吗?

  南京也是一座钟。钟声悠悠,犹带六朝古都的余响,三十万冤魂的悲泣,和着中山陵上铭刻着的对天地正气、朗朗乾坤的渴望;钟声悠悠,涤荡了秦淮脂粉,收起了新亭悲泣,回荡着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豪迈之气,在新时代敲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新生。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