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唐代江山该有多大?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徐青     时间:2021-06-07 08:36:49    「我要投稿

  今年是江山建县1400年。唐武德四年(621),析信安县之南置须江县,为江山建县之始。设立须江县之后,五代吴越国宝正六年(931)改县名为江山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又改名礼贤县;1276年复名江山;1987年撤县设市。现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与本省遂昌县、常山县、柯城区、衢江区,福建省浦城县,江西省玉山县、广丰区七个县区接壤,境域南北长70.75公里、东西宽41.75公里,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经查衢州、上饶、江山、常山、玉山、广丰等市县志书,江山自建县以来,境域有记载的变动有5次,笔者想通过史料结合调查作一探究,试图还原1400年前唐代江山建县之初境域大致范围。

  第一次变动为唐证圣元年(695)玉山设县时。查《玉山县志(1979-2000)》建置记载:“证圣元年(695),分须江、常山与弋阳之一部置县,因地有武安山,名武安县,隶江南道衢州;神龙元年(705)改武安为玉山县,以境有怀玉山而名。”嘉靖《衢州府志》、康熙《江山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按《寰宇记》,割常山、须江、弋阳置武安县,以地有武安山,因名,故址尚存。”可见玉山建县之始,江山划出一大片区域给玉山,这无异议,但具体范围没有详细记载。分析当时玉山境域构成,由弋阳、常山、江山各一部,弋阳时属饶州,常山、江山时属衢州,玉山置县后也属衢州,根据相邻关系,玉山县域的东部及东北部应为江山和常山地域。

  第二次变动为唐乾元元年(758)广丰建县和玉山从衢州划到信州时。据多地多部旧志记载,唐乾元元年(758),划须江县西面镇头墟至土毚头墟一带归玉山县管辖;析上饶县东南部永丰镇,并益以须江县之西南地,置永丰县,隶信州。当年,江淮转运使、洪州刺史元载,向皇帝上奏称“其去州遥远,关防襟带,宜置州。”于是便割饶州的弋阳县、衢州的常山、玉山二县置信州。之后,常山很快划回衢州,而玉山就一直划归信州。玉山、永丰时属信州,隶江南东道,而须江属衢州,隶浙江东道,这是次跨道(省)区域调整。清代的《江山县志》《玉山县志》《广丰县志》记载内容基本一致。划归玉山管辖的有两个明确信息,就是镇头墟和土毚头墟。镇头墟,玉山旧志书均有详细记载,同治《玉山县志》记载:“镇头墟,在县治东南,属八都,江山县界。”八都现为仙岩镇,如今“千年镇头墟”仍是该镇的金字招牌,大幅广告立在街头,周围乡民无人不知,现农历逢“五”逢“十”仍设墟,每集多达万余人,以牛墟著名。

  土毚头墟在哪?因笔者非玉山本地人,对玉山地名不了解,原想到网上的地图中查询,可现在连“土毚”字都输入不了,唯一能查到该字的网上字海里,也是图片格式的,读chan,第二声,意为坟墓或祭坛的边界。请教与玉山交界的江山新塘边镇长者,也没能得到确定的答案,只能借助玉山旧县志寻找答案。翻阅1985年版《玉山县志》,其大事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乾元元年,镇头墟(后称‘八都’)至土毚头墟(后名‘赛头墟’‘下镇墟’)即须江县南乡,划归玉山县管辖。”按此说法已很清楚了,土毚头墟就是远近闻名的下镇墟,下镇墟属玉山东部大镇下镇镇,道光《玉山县志》称下镇墟,同治《玉山县志》称赛头墟,现农历逢“三”逢“八”设墟,以土特产和小猪交易为主。可再查《玉山县志(1979-2000)》,该段历史则记载为“唐朝乾元元年(758),须江县南乡的镇头墟即下镇墟划归县辖。”百思不得其解,镇头墟被张冠李戴成了下镇墟,而土毚头墟的记载给省略了,历史给改了!庆幸的是目前玉山现有的新老县志仍有“土毚头”的明确记载。翻开现有的各版本《玉山县志》通志,志书中均附有《都鄙图》和《玉山县治图》,图中在玉山县城内金沙溪以东、东津桥附近,分别有“土毚头”与“土毚头淤”的标注,并在同一图上标注有“十都下镇墟”“镇头墟”。这太难得了,有图为证,土毚头墟既非“镇头墟”,也非“下镇墟”。经电话请教玉山方志办刘丕云老师,得到了认可的回答,土毚头墟应该就是地图标注“土毚头淤”的位置,这是以前玉山县城的重要码头,由于土毚字电脑已输入不了,现地名土毚头淤已先后改为山头淤和山头屿了。今年“五一”长假,笔者专程前往山头屿实地探访,山头屿就在玉山老县城的东侧,中间仅隔了一条金沙溪,为方便当地百姓来往,玉山浮桥、码头有专人管理并仍在使用,过了浮桥就是玉山老城门了,老城门依然保存完好。1400年前须江县的土毚头墟位置找到了,有了明确的定位对研究唐代江山的区域方便多了。

  区域大调整总体是根据方便为原则,古代常依据山脉或水系来划分区域,并以此来命名县名,如玉山县、永丰(广丰)县分别以怀玉山、永丰山得名,须江县以须江得名。玉山区域的构成,同治《玉山县志》卷十杂类有明确记载:“广信七邑皆汉馀汗地,独玉山唐乾元前,置县属衢,以太末地当之,其实金沙溪以东为太末,金沙溪以西为馀汗,玉山全邑太末四分之一,馀汗四分之三也(前志)。”秦汉时期,玉山尚未设县,其县境分属馀汗县和太末县。唐代玉山设县时,戈阳和须江、常山边界应就是秦汉时馀汗县和太末县的边界,就是金沙溪,并且还有量化。依此推断,玉山县现县域面积1728平方公里,有四分之一原属于须江、常山,大致有432平方公里。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是信江三大源流之一,发源于三清山,南流至县城东南山头屿(古代称土毚头淤)附近,汇甘溪、沧溪入冰溪,全长66公里。唐代开化没有设县,属常山县境,根据现玉山县区划,以金沙溪为界,以东区域自北而南,涉及三清乡、紫湖镇、双明镇、四股桥乡、岩瑞镇、冰溪街道、下镇镇、六都乡、仙岩镇等乡镇。  

  当时须江与常山的交界会在哪儿?因没能找到任何记载,结合现江山与常山交界,以及确定的土毚头屿位置,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是以甘溪为界的。甘溪又名“古城溪”“大桥溪”,发源于江山市青源尾,由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鹁鸪嘴、大园地、平洋、外村、后洋,经周狮弄后由北向东流,至河墩改由东北向西南流经良种场、大垄场,至山头淤北汇金沙溪入冰溪,长45.2公里,其中在玉山县境长24.4公里。从玉山《都鄙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该溪从江山大桥经步古际入玉山,步古际即今鹁鸪嘴,两地名方言读音相近,此地非常接近江山与常山交界。又该溪在土毚头淤(今山头屿)汇入金沙溪,甘溪正好连接步古际、土毚头淤两个关键的节点,照此推测现玉山的岩瑞镇大部、冰溪街道一小部、下镇镇、六都乡部分、仙岩镇(除官溪)唐代应为须江县范围。第一次唐证圣元年划出的应该是岩瑞镇大部、下镇镇、冰溪街道一小部,第二次唐乾元元年划出的六都乡大部分、仙岩镇(除官溪)、冰溪街道一小部。又据明代徐树丕撰《识小录》记载,玉山全境古弋阳地为多,须江地次之,常山地又次之。照此来说须江之地是明显多于常山之地的,推测唐代须江划给玉山面积至少300多平方公里。

  同时划须江县西南之地置永丰(广丰)县,到底有多大,包括现广丰的哪些区域,现未能找到有用的具体信息。但唐乾元元年(758年)永丰建县,按“析上饶东南永丰镇,割衢须江之西北益之,置为县”之记载,永丰(今广丰)县全境除去当时从上饶县的一个永丰镇,其余全是须江县划出的辖区,当年永丰镇有多大,也暂无处考证。在唐代,人口稀少,区域调整史料有记载说明范围肯定不小,参照同年同时划入玉山土毚头墟的确定位置,分析从须江县划出的应为现广丰与玉山、广丰与江山交界区域,对应为大南镇、吴村乡、社后乡、东阳乡等一带。广丰现有总面积1377.79平方公里,仅按10%属须江推算,也有138平方公里吧。现在广丰人使用吴语,属吴越文化、江浙民系,与号称难懂的江山话相近,可直接用方言交流,这与唐代有从须江划入广丰会有一定影响。 

  有记载的5次变动中,有3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涉及玉山、广丰、常山三个县,由于调整时间较近,调整的范围已明确到自然村,情况一目了然。1951年土地改革后,大桥乡大桥村大爿地自然村划归江西省玉山县管辖。1952年5月,官溪乡内村、外村、后山、中店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及南坞乡大桑园、周家墩、黄坳3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合计1800户划归江西省玉山县管辖,同时将江西省广丰县苗青头行政村划归江山卅二都乡管辖。1957年,江山大桥乡岭头行政村划归常山县白石乡管辖。变动规模较大、影响较远的是1952年,涉及面积约25.6平方公里。当时江山县淤头区官溪乡毗连江西,地形凸出,深入广丰、玉山县境内,南西北三面均与广丰、玉山两县紧密衔接,仅有东面与江山县相连,该乡离淤头区区公所所在地新塘边有20公里,工作办事不便,后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同意划出。官溪人至今说的是江山腔,唱的是越剧。现在官溪人还有重回浙江归江山的想法,中科院院士、“两弹”功勋官溪人胡仁宇至今写自己的祖籍还是写浙江江山,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寄托着官溪人“自己是江山人”的情结。

  1400年前唐代须江县管辖范围经过5次变动,除最后一次是江山一行政村调整到常山县外,其余4次均为江山与玉山、广丰的跨省调整,也就是衢饶两市、浙赣两省交界的调整,江山设县之始应该比现在的江山境域多近500平方公里。如今,江山、常山、玉山、广丰四地脉源相联、人缘相亲,活动频繁、合作互通。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