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古宅春花生墨香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周辉芬     时间:2021-05-08 19:30:07    「我要投稿

  辛丑年农历二月十八,寒宅瑞气缭绕,朴古清静,庭前兰蕙吐芳,青草勃发。我早早打开平时寂寞的大门,迎接书法界的几位良师益友,这其中包括江山市前后四任书协主席。我为这一天的来临,整整向往了三年。

  这次雅集的动因,追溯起来发萌于我的童年时代,在祖父母膝下承欢时留下的记忆。我记得祖宅原有一块“惇德堂”匾额。自从中庭倒塌之后,此匾被邻居拿去作猪圈的挡板。据祖父讲,此匾是我祖上在乾隆年间请衢州一名人书写,记忆中是雍容大度的颜楷。

  江南雨水实在太多,三年前我家中堂又岌岌可危,我在惶急无奈之下只好断臂求生,把原先的老屋瓦全部撤换。中堂修复之后,我认为重新制作“惇德堂”匾额的时机终于成熟了,但该由谁来书写,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匾额一般都请德高望重又善书的名家或亲友题写,它在古民居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经过仔细考虑,认为请江山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汪新士先生的大弟子昌少军老师书写匾额最为合适。

  当时武汉还在新冠肆虐之时,昌老师日夜都守在单位里不能回家,但他还是一口答应。他第一次寄来的题匾,自己觉得并不理想,一再叮嘱我说:不要急着去做,等心静下来的时候要重写。

  去年7月26日,他去亳州参加西泠印社组织的公益活动。7月31日,我很突然地收到他第二次寄来的墨宝,用四尺宣对开,一幅是用篆书写的“惇德堂”,另一幅是含有魏碑气息的楷书。我征求邑内几位书家意见,认为昌老师的篆书写得更好,但楷书显得生动活泼些又利于大众识别,于是决定采用楷书匾额。

  此匾该请谁来做,也有多种选择。最后听从书协主席蔡农兄的建议——他认为自己做匾更有意义,于是决定由我老伴周师傅自己动手。老周师傅是一名技师,也略懂篆刻,自小喜爱做木工,有自己专门的工作室,里面所有木工工具一应俱全。此匾从头至尾都是在蔡农兄的悉心指导帮助下完成,字迹放样几乎是原大。匾额尺寸是蔡兄根据中堂面积与高度来设定。在木料的选择上,我们充分考虑到老房子的承受能力,以耐久、防蛀、轻便为要,未敢采用红木重木。

  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色漆饰,由蔡兄亲自动手。他说色彩要做旧,要与建筑物原先的色彩接近,力求吻合。

  匾额高挂在厅堂之上,或许由于距离原因,视觉上有点小,但“惇德堂”三字平易近人,谦和内敛,与古宅风貌、堂号极为相宜,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是一块旧匾。自此,往来亲友皆喜爱在堂前留影。匾额给寒宅增添了几分温暖、几分庄重、几分儒雅,成为寒庐的一个亮点。

  有匾额的厅堂上当然不能一片空白,中堂我本想请邑内84岁的书法名家程逵鹏先生书写,可是程师说自己年高体弱精神疲软,力不能胜,于是还由蔡主席无私奉献爱心,画了一幅寒梅图,而两边的对联则非刘毅老师莫属。这副对联先是写在仿古宣上,刘老师这次真是格外用心。过了一个多月,他又用大红色宣重写。其联曰:“寒梅新绽书香不易,祖宅重光奕世恒昌。”有位朋友仔细观赏后问道:“这幅对联是谁撰写的?真的是好。”我说有刘老师把关,自然是好的。

  江山雅儒刘氏,是一个名动江浙的诗书世家,从祖辈刘侃、刘佳,到父辈刘履芬,都以诗词闻名于世,再到民国北京大学教授刘毓盘,他主讲的是词、词史、词家专集,因之有《词史》一书传世。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陈云水在《浙江江山刘氏与清末民初词学》长文中考证精详。由于刘老师家学渊源深厚,他曾同时担任过江山市书协主席和江山诗词学会会长十多年,他也是毛善力先生晚年弟子之一。

  中国书协会员、毛公的关门弟子周小平书写的是咏梅诗:“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他的书风雅正秀美,得力于二王,诗与书作令满堂生春,最得观者欢喜。

  古民居历尽沧桑岁月,往往是一个家族由盛至衰、沦落为一个贫寒百姓之家的缩影,是一个令人触目伤怀的悲催景象。因此,我们特意选择隽永有情趣、清澈明丽的古诗装点,让人精神愉悦。

  我认为堂上不可无楷书,所以特意邀请江龙兄用恭楷书写毛主席《卜算子·咏梅》,此作结体方正有法度,犹如衣冠整洁的君子端坐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是不怕千难万险,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黄主席是中国书协会员,江山书坛现任掌舵人。他提倡“翰不虚动,入古出新”。

  中国美院毕业的年轻书家胡仪鸿是江苏沭阳人,是江山人的女婿。他用草书写了一幅“江城钟鼓夜迢迢,霜月多情照寂寥。更有梅花是知己,小窗斜度两三梢。”借古人的情怀来表达自己眼前的景物与深沉的感慨。胡仪鸿是年轻的学院派专业书家,他的书风飘逸潇洒,天性淳朴温厚,令人喜爱。

  年轻书家周建飞是城投公司干部,他对我期望传统文化艺术与古民居重新融合所作出的努力非常理解与支持。因此邀请他用隶书写了一幅作品同喜:“老树已成铁,逢春又着花,花开皆五幅,先到吉人家……”诗与书作皆趣味盎然,让人读后陶然忘忧。

  期待了很久很久,还缺一幅作品。辛丑年春节过后,我只好自己濡墨用石鼓文写了一个扇面补壁。而蔡农兄又觉得中堂有点小,于是又重新画了一幅四尺整张白梅图。此图繁花满枝,清气淋漓,红联衬白梅,鲜明悦目。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使老宅在精神上焕发青春,重显神彩。

  当我一切安顿停当之后,程柳园先生出其不意地赐我一幅《爱莲说》小斗方。程师一再说,此《爱莲说》挂你周家堂上最合适了。而且字迹大小错落随意,浓淡干湿不均。程柳园平生以魏碑用力最多、浸淫最深,书风独特。程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幸与弘一高足毛善力先生同在文化馆工作过,因近在楼台,天假其便,曾得到毛公的言传身教。他担任过江山博物馆馆长,是江山书协第三任主席。

  农历二月十八下午,江山赠送寒宅墨宝的书家欢聚一堂,这其中包括程、刘、蔡、黄四任主席,而前三位都是善力公晚年弟子,加上曾任《衢州日报》副总编的周小平——他特意冒雨从衢州赶来助兴。毛公晚年四位最得意的贤弟子全到齐了——唯有远在湖北的昌少军社长我没敢惊动——真称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我还特意请来石鼓文爱好者、文联秘书长毛雪芳女史前来助阵。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春节前,蔡兄送来大门春联和一帧挂历,当时我们还以为是印刷品,随手挂在中堂西厢房门口。程师年高眼明,对挂历上“万顺”二字大为赞叹,还戏谑说要在夜深天黑时爬过高墙将其盗走。这时我们才看清楚“万顺”两字实乃蔡农兄手书墨迹。蔡兄是毛公晚年最小弟子,他在字法的变化多端这一点上最与乃师心性相通。

  柳园先生言谈诙谐,虚虚实实,令人难以捉摸,师友们气氛融洽,妙语生风。刘老师、小平兄、江龙兄均有诗作留念。这些书家为寒宅所付出的爱心我受之有愧,无以报德,是为记。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崔静文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