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捡柴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王荣泽     时间:2020-12-23 08:47:17    「我要投稿

  每每在须江公园锻炼身体,看到枯死的树枝,总会想起年轻时捡拾柴火的回忆,心想:要是那时碰到了这么多枯树死枝,可真算碰到了好运。

  我的老家在浙西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开门便见山,山峦绵亘蜿蜒。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养着猪,烧饭烧菜要用柴,烧猪食更要耗用大量的柴,靠生产队山场分的那点柴草,大多数农户不够烧,于是就去山上捡柴。你捡他也捡,偌大的群山已很难捡拾到枯枝死树。那时,白天要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上山捡柴火,是年轻人在生产队傍晚收工后的事。特别是冬闲时节,田里农活轻松,下午5时左右收工后,我和一两个同伴要等到天快黑了才去山上捡柴。等到一捆柴捡好,背到家差不多已是晚上8时了。

  有的人捡不到枯柴,便砍起了那些掉了枝叶,表面看是死的、实际上活的“死白活”柴。好在那时生产队的大多数人觉得“窃柴不算偷”,只要不偷砍集体的杉木和松树,一般来说,砍柴下山了,别人至多讥讽你身上有“死白活气”。不过,这样一来,许多青山也就成了“癞头山”。

  捡柴除了满足自家烧外,多余的还要挑到集市上卖了换钱买米油盐以解决温饱。我们大队有一片插花在常山县天马街道的上马岭山场,那里群山环抱,人烟稀少,因而林木葱茏。但从老家出发,一路爬山过岭,来回要走20多公里山路。但想到那里的死柴枯枝多,只要不是农忙季节,我们几个青年小伙子一星期差不多会去一次上马岭山场捡柴。累当然累!不过辛苦半天捡柴卖了的钱,抵得上平时在生产队劳动3天,也感到心甘情愿。

  由于离上马岭山场较远,我们几个小青年往往上午生产队劳动一收工,就匆匆吃了中饭出发。去的路上,我们腰插柴刀、肩扛尖担、脚穿草鞋,快步赶往山场。等到捡好了一担枯树死枝下山时,差不多已是下午四五时了,考验气力和耐力的时候也到了。我们挑着柴,跋涉在回家的山间小路上,口渴了,就在田坎底或溪坑里掬一捧清水喝下;大汗淋漓时,抓起随身携带的汗巾擦一擦;累了,就支起用以支撑扁担换肩的木棍——担柱,稍微歇息一下。

  有一次,我们捡好干柴下山时,突遇倾盆大雨。在往回赶的10多公里山路上,瓢泼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没有雨具的我们,个个被淋成了落汤鸡;干柴变成了湿柴,越挑越重;一双才穿上的崭新草鞋,也完全“散了架”,不能再穿了,换成平时能穿五六天。

  转眼间,40多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城里人烧饭烧菜都用电、液化气或管道燃气了,农村家庭也很少有烧柴的,昔日的“癞头山”早已披上了绿衣裳,山场上出现的枯树死枝也无人要了。不过,我仍会触景生情,时常想起过去那段捡柴的艰苦时光,感怀祖国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