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清湖码头茶店话今昔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柴俊树     时间:2020-12-17 16:58:11    「我要投稿

  清湖码头上的茶店,是仙霞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前,码头上众多的茶店,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商贾行旅谈经论道、捕捉信息的休闲之所,也是人们日常休息、打发时光的大好去处。时光流逝,社会变迁,如今,清湖茶店已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明清时期的清湖码头,水上运输船只如梭如织,街市上人来人往,街头巷尾的茶店一家接着一家。其时,清湖万商云集、百货星罗,是浙西地区货物的集散中心,镇内三个盐仓,更是浙闽赣三省食盐的供应之地。这里有装卸埠头17个,埠头各有分工,边上有茶亭,众多文人墨客喜欢到茶亭中品茶,欣赏码头风光。

  清湖大溪有浮桥,浮桥东、西有门亭,西边门亭现已不存,东边“清溪锁钥”门亭,也已成为古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从浮桥上岸右转即万安街,沿街两旁茶店接二连三。前去数百步,即是宋家墩。清末,宋家墩有家“杨桥娘茶店”。杨桥娘姓叶,名杨桥,店中茶客都叫她杨桥娘。她手脚麻利,举止文雅,待客热情,信誉至上。来往客商,经过她茶店门口,无不驻足品茶。

  至民国时期,铁路、公路相继开通,水上运输逐渐萎缩,街市茶店也只剩18家。清湖码头有周相公殿,地址在浮桥头。据《江山县志》记载,周相公是个大孝子,船户为了纪念他,集资兴建了周相公殿。1942年6月,日本鬼子窜犯清湖,烧杀奸掠无恶不作,清湖街市被付之一炬,周相公殿也不能幸免。从此,船户集会失去了固定场所,每逢集会,只得放在茶店举行。 

  抗战胜利以后,杨桥娘把宋家墩的茶店,搬迁到杨柳树底街面上,茶店上临丁字街、下临盐埠头,船户上岸聚会品茶,极为方便。1949年解放后,杨桥娘把茶店交由儿子“育婴堂”经营。“育婴堂”本名毛庆谓,因家住育婴堂弄,便被人们称作“育婴堂”,本名反而被淡忘。育婴堂茶店店面较小,店内只摆有两张八仙桌,门口茶座均用店门板搭成,沿店面门口一字摆开,茶客两相对坐,每日有茶客四五十人。此时的茶客,大多是周边挑担卖菜的菜农。其时,清湖街市仍有茶店10余家。

  “育婴堂”泡茶,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技,他的茶灶为弄条灶,灶上可摆三只铜茶壶,他泡茶用的铜茶壶,壶嘴有二尺长,续茶水时,他把茶壶高高举起,细小的水流从空中注入杯中,继而把茶壶一落、壶嘴一翘,不浅不满,刚好一平杯,且滴水不漏。用灶头上刚烧开的水泡的茶,茶客称之“活茶”,茶客大多冲着“活茶”而来。

  1960年,茶店由居委集体经营,“育婴堂”的继子张金土担任茶店挑水工。两年后,集体茶店散伙,仍由各家自己经营。育婴堂茶店一直经营到1999年底。

  2000年,“育婴堂”将茶店传给儿媳毛芳琴经营,毛芳琴成了清湖码头茶店的第三代传人。是年,她把茶店搬迁到清湖三村菜市场边上。她虽然不识字,但经营茶店也有一手绝活,每天有茶客四五十人,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老茶客,而每名茶客都有固定的茶杯。茶杯上没有编号,她凭着记忆,把每个茶杯不同的式样、颜色以及细微的特征,与每一位茶客对号入座。她不仅能认出每一位茶客喝茶的茶杯,还能叫上茶客的名号,知道茶客的住址、职业。

  如今,开茶店已经成了毛芳琴的习惯,她不在乎赚钱多少。茶店也成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凑到一块,图个热闹,毛芳琴也乐在其中。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