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家谱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周建林     时间:2020-12-07 08:49:40    「我要投稿

  七八年前,80多岁的老父亲来美国探亲,给我带来一本刚编好的家谱《长坑周氏宗谱》。暗红底色的封面,配以一座牌坊,饱含沧桑感。我放在案头,有时会翻看一下,仿佛和遥远的祖先建立了某种关系。家谱中也有一段我们上下5代人漂移沉浮的小故事,折射出深深的时代烙印。 

  50多年前,我出生在坛石镇鳌头村。小时候,感觉整个生活都是静止的,仿佛世界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村子有四五百人口,村中心有一条青石路,路两旁有几家砖砌的房子,这些房子靠街的一面均有可以卸下木板的大窗户。有些墙上还隐约写着“南货”之类的字样。这些房子比起村子里占大多数的泥墙房子要高级得多。后来才知道,这些砖墙房子是过去的商铺。但当时在文革期间,百业凋零,整个村子除村口一家代销店之外,什么店铺也没有。

  村子后面有一个小山,并不太高,山顶有块平地,学龄前儿童爬上去并没有障碍。我们经常爬到后山去玩耍,那时家家户户冬天要晒番薯干,一大早大人们把切好的番薯块或番薯条放在滚水里烧半熟,捞出来之后,赶快挑到后山,摊开簟子翻晒。我们小孩就跟着去帮忙,也偷吃一些。

  转过山脚有一条小溪,水是从几里之外的水库流出的,常年不断。农妇们会在忙完田里农活之后,在小溪里洗衣洗菜。夏天,小孩也会在小溪里洗澡。有时干旱久了,水库会放水,这时小溪里的水会暴涨,一直蜿蜒流入村中心的沟渠。清澈的溪水围着墙边流淌,给小村里的人们带来很多欢乐。我也会和一起生活的奶奶共同抬一桶水,去浇自家的菜地。

  村里的人们多叫我奶奶“姑婆”。村子里大部分人姓王,我奶奶姓王,而我们家姓周。现在查看过家谱才明白,鳌头地方实际上是我父亲的外婆家,长坑地方是我的祖籍,在现在的贺村镇河东村。长坑和鳌头相距18公里,鳌头和常山县城相距20公里。那时我的太公和爷爷在常山港撑船。当时交通不发达,从长坑到常山靠步行。鳌头是来往于长坑与常山的中间停靠站。撑船人到鳌头不是吃饭喝茶,就是停脚歇夜。那时鳌头有不少饭店和茶铺,而我奶奶的母亲就是在鳌头开茶铺的,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我的太公和爷爷从江山到常山来来往往都要到这个茶店喝碗茶。一回生二回熟,太公就看中了那时还是小姑娘的奶奶。奶奶嫁给我爷爷时才17岁(爷爷27岁),那是上世纪20年代初的事情了。自从奶奶嫁到周家之后,爷爷的船业生意兴旺发达,赚了不少钱。于是奶奶就把赚来的钱逐渐转到鳌头娘家处,购置了几亩田产和山场。在1942年日本人打过来之后,爷爷放弃了船业,在鳌头落下户来。爷爷一生除了撑船,什么也不干,所以上岸之后,种田、盖房、开饭店都是我奶奶说了算。印象中,奶奶泼辣精明,十分能干,又很有远见,当时咬着牙供大儿子(我大伯)读书,从小学、初中,一直到衢州师范普师毕业(1949年1月);但供不起两个儿子一起读书,所以小儿子(我父亲)虽然小时候成绩也很好,却只读了3年就辍学了。

  我奶奶在村里威望很高,除了她自己能干之外,还和她育有两个“争气”的儿子有关。由于有两个儿子供养,奶奶在普遍贫困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温饱无虞,也不像其他老人一样需要下农田干活。在我们村子“中心街”有一段凉棚,棚子底下是自然而然的生活中心,生产队的人们吃饭时间或雨天干活都会聚在那边。在凉棚边上靠墙的位置有一块大石头,那就成了我奶奶的“专座”,她经常坐在那儿和村民们天南地北聊天,无所不谈,也帮助调解村民的家庭矛盾。

  家谱前面扉页有好几幅照片,是属于周氏家族中值得褒奖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一幅就是我大伯的。

  大伯和我父亲在1949年先后参军,那时候他们分别是19岁、17岁的小年轻。大伯参加了野战军(16军)。他跟随大军转战南北,曾经进入过朝鲜,后来长期驻扎在东北长春市。由于学历较高,自己也努力,他一直升到了正团级。在我们那个小村庄,绝对是最高级别的。所以在我小时候,大伯一直是我们家的骄傲。上世纪80年代初,大伯转业到地方,在金华教育局任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离休。我的父亲当时加入的是地方部队(县大队),在浙赣边界剿匪,上世纪50年代后期退伍回家,在当地基层政府任职一直到退休。

  家谱中还有一张我儿子周鼎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受到当时总统小布什接见的照片,不免让我感慨——我们后面两代人走出了和父辈不同的轨迹。

  我在鳌头小学读书,1979年进入坛石中学就读初中,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可以说,我是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一起成长,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历史环节和选择。初三时获全县作文比赛第一名,获奖作文登载在当时的《江山报》上。这一荣誉一度激发了我好长一段时间的作家梦。1990年,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在本世纪初获得美国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以30多岁“高龄”远渡重洋,留学美国。

  大儿子周鼎在8岁那年,到美国和我团聚。他在国内读到三年级,来美国之前并没有学过英文。但在美国上学一个学期之后,就可以大致阅读“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英文版了。到第二个学期,他的班主任交给我一封推荐信,介绍他到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就读。信中写道:“任何一个学校,如果有鼎成为他们的学生的话将都是一种福气。他真正使得教书成为一种乐趣和充满回报的工作。他来自于一个充满爱心和支持的家庭,他们很重视教育。他们对于鼎的教育总是很支持并且超前计划。他的父母和鼎对于他的将来有很高的目标和标准,这肯定是很光明的。我期望看到鼎在他以后的教育中进一步成长。” 

  后来周鼎和我们一起转到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顿,又幸运地碰上了当地的一个好学校、好老师。在教练的精心辅导下,加之他自己的努力,8年级时他和其他3名同学组成德克萨斯州代表队,获得了全美数学大赛的团体冠军,在2008年他和他的团队应邀访问白宫,在椭圆形办公室受到了当时总统小布什的接见和嘉奖。一转眼10多年过去,周鼎已经从哈佛大学毕业,先后在华尔街以及世界顶尖的IT公司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外开放步伐的持续加快,包括周氏宗族在内的不少江山老乡来到美国,读书、经商、投资。和华人的分布情况相对应,江山人在美国也主要分布在纽约、加州湾区,也有部分来到德克萨斯州。相比较纽约和加州,德州的土地广阔(是除阿拉斯加之外的第二大州),房价便宜,投资回报率高。休斯顿作为美国第四大城市,是美国能源中心、医疗中心、航空航天中心,也是最大的进出口港口。为此,不少江山老乡齐聚的休斯顿,人气颇高,我们戏称为“江山村”。我作为定居在休斯顿的江山人,义不容辞为各位老乡鞍前马后,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有幸被大家推举为“村长”。今年年初国内疫情骤起,我和其他散居美国各地的老乡一起积极组织参与募捐,联系购买急需医疗用品,尽点力量和心意。美国发生疫情后,家乡相关部门和亲朋好友,又纷纷给我们寄来防疫物资。这一切,想来都源于割不断的家乡情。

  “周”姓是江山第一大姓,后裔散居各地,各有其源流,但万流归宗,正如始祖唐三衢刺史周美公自竖碑曰:“乾坤何尊大,到处是我家;政声无愧汉,后裔望昌华。”我们周家5代百多年来的流转变迁,颇为典型,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们一直实践着先祖的遗训,传承中华文明,努力将之发扬光大。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