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割稻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王荣泽     时间:2020-09-02 08:35:07    「我要投稿

  从大小暑到立秋,是农民抢收早稻的大忙时节。炎炎烈日下,满畈的稻田宛如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稻田里的收割机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装袋,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四五十亩稻谷。这些年,我常在抢收抢种季节见到这样的田野收割图。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颠覆了过去一人一天才收割半把亩稻谷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刚毕业的我,就投入到生产队的抢收稻谷中。因岁数小,干活不熟练,我起初用的是锯齿镰刀,一把一把地割,割稻进度是慢了些,但相对安全。一段时间后,镰刀换成了稻弓,我蹲好马步,随着“嚓、嚓、嚓”声,一丛丛稻秆应声而倒。相比之下,稻弓收割进度快多了。

  稻割好后要把谷粒打下来,即打稻。那时,用的是打谷大桶。在上世纪60年代末,水稻推广了“农垦58”品种,它秆不高,但糯性强,要把谷粒打下来着实不容易,凭的是一身蛮力。几个小时下来,人累得筋疲力尽。

  再往后,打谷大桶被打稻机所替代。一般情况下,两个青壮劳力负责拉打稻机和打谷,这活儿又重又累。为减轻打稻人的劳动强度和加快打稻进度,有时在机身左右侧也各有一名妇女或半劳力,帮递稻秆和拉打稻机。那时,公社干部也要在抢收抢种季节下田参加劳动。我所在生产队的公社书记,有一次也到田里帮忙踩打稻机。看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们都很感动。

  到中午12时要收工时,一担担稻谷已经排在了田塍上,湿漉漉的,一担足有一百七八十斤重。大家早上喝的是稀粥,到这时早已饥肠辘辘。但饿归饿,我们这些年轻人头顶火辣辣的太阳,一个个挑起一担满满的稻谷,挑到生产队晒场后才回家吃午饭,正应了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下午2时,大家又要赶到田里去收割。这时,田里的水滚烫滚烫的,但为了赶在立秋前收割完早稻、插好晚稻秧苗,再热也得去,往往要劳作到晚上七八点。算算一天的劳动时间,“双抢”季节里,每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整个夏收夏种要持续近1个月才能完成。一些体格差的农民往往中暑得病。我邻队——里木垄生产队的一名年届五旬的农民,下田割稻后腹痛难受,以为是中暑了休息下便会好的,结果次日送到公社卫生院救治时,发现是胃穿孔,无力回天了。

  如今,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大多数农田已不种双季稻,只种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单季稻,加上机械化取代了手工劳作,当年“双抢”全民齐出动的繁忙情景已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但当年农民那种不怕苦累、与天斗、与地斗的“双抢”精神,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从而让我们更加自觉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