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梅世祥与《大灵山》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毛巧仙     时间:2020-07-29 08:50:53    「我要投稿

  梅世祥,何人?

  他是双塔街道路垄村人,当过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回乡当了农民。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但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在知天命之年硬“杀”入文艺队伍,成了“泥腿子文人”;年过花甲又写出一本洒满乡情乡愁的《大灵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作家。就像他自己所言,莫辜负天地赋予他的这份灵性晚成;莫辜负内心对大灵山这片土地的热爱。

  几年前,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文学采风时我见过梅世祥一两次,头发花白、皮肤黝黑,一个朴实敦厚的乡下老农。那日恰逢市古今文化研究会换届大会,在签到处偶遇梅世祥,聊了几句,旋即,他就去电瓶车上取来了还带着油墨芳香的《大灵山》,送了签名本给我。

  “大灵山”三字吸引了我。大灵山,古时称渐山,位于江山市区东面城郊,看到江山地标式建筑百祜塔,也就看到了大灵山。“渐山东簇,景星南屏,鳌峰西峙,双塔北拱。”这是古县志上记载的江山城四胜。

  2016年5月,我曾与一行文友首次踏访过大灵山,还写了篇《寻访大灵山古道》登于《今日江山》三版。记得当时从古道下来,在深山老林边,突见一字儿排开,建有好多幢白墙、青砖、灰瓦,气派不凡的古民居,特别吸引我的眼球也勾起我探寻的兴趣。多方打听才知,这地方有个很雅致的名字叫“鼓楼”,对面不远处还有更雅的叫“钟里”。据说这里曾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曾有很多传奇的过往,怪不得第一眼就觉得这里仙风缭绕、灵气十足。存有再访的欲念,无奈俗事繁杂一直不得机缘。今看梅世祥的《大灵山》,他访古钩沉得出“鼓楼”“钟里”的地名由来虽出乎我意料之外,但也说明这片土地历经千年,有着很多的过往、野史、人文、传说,可待追寻觅拾。

  《大灵山》一书,内容涵盖整个“大灵山、七都源”区域(相当于原赵家乡),野史典故,传闻奇说,访谈纪实……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像偃王殿大灵山殿传说、亦人亦神毛灵公、七都源民俗“迎老佛节”“状元地”由来、武松烧殿的故事、南垄徐法师斗法、大青坑传奇、路垄前世今生……读来精彩纷呈;文化翘楚凌独见、抗战英烈郑开运、唐立信事件查访实录……篇篇内容详实、人物丰满。

  梅世祥家境贫寒,迫于生活身兼数职,近年做保安当门卫,下班后耕种田地,还兼做村护林员。平时利用护林巡山查林之便,他常常手拿柴刀,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踏勘古道路亭古庙庵殿、察访遗迹遗存废弃场地、翻观断砖残瓦山水形迹。趁田地劳作、茶余饭后间隙,找上岁数村民唠嗑,了解民间野史百姓奇谈,历史上的奇闻逸事,收集资料线索。一旦打探到知情对象,就一次次上门寻访采集,若遇人不在家,就第二次第三次去,直到找到人为止。有时为了采访顺畅,还得自掏腰包,购物答谢帮助他而误时误工的人。他说,人有祖宗,村有起源,他要把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上“过去的影子”捕捉、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他做这些“傻事”,纯粹是个人自发行为,没有任何方面的财物资助,还不敢声张,怕引来讥讽嘲笑。寒来暑往历尽沧桑,前后花五年多时间,终于捧出他的心血之作《大灵山》。他说,为心中执念行事,虽苦亦甜,无怨无悔!

  梅世祥的《大灵山》,给我一个意外。翻开阅读,又给我一个意外,这千军万马的文字,他指挥自如,更是把它们操练得英姿飒爽。合上书本意犹未尽,竟还有想瞎诌几句的冲动,此乃意外之三。

  由此,总结出了《大灵山》之四“草”:其内容,采集民间贴近民众,可谓是来自草根;其作者,农民作家梅世祥是草根;其序言,《一枚芬芳于乡间的“文化之果”》,文字洒脱清新,内容实诚贴切,乃草根才子杨风手笔;再添几句读后感,笔者列草根之四。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伍江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