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朴素的举人府

来源:江山传媒集团    作者:毛根兴     时间:2020-05-13 10:47:59    「我要投稿

  久闻秀地美之名,也想亲眼看看她美在何处。

  去的时候是个暖暖的午后,在村口遇到了一个85岁的老人。他热心地指点我看了红豆杉,又看了能开硕大白花的“毛笔树”,最后透过密密的枝叶,指着对面山坡上的几户人家,不紧不慢地说:“那里还出过武举人。”

  好古之心让我不由神往。告别老人,上了一座小桥,小溪的水清清亮亮。天旱了那么久,水竟不干涸,恰是执意要印证那个“秀”字了。

  过了桥,顺着一条缓缓上升的水泥路,笔直往前,左手是一条小小的山涧,水声时隐时现;右手一片红豆杉林,胳膊大小,栽得密密的,大约是那些老树的后代,棵棵挺拔,结满了珍珠般大小的鲜红果子。

  远远看到路旁菜地里,一位正弯腰砌石的中年汉子,他的妻子在一旁收拾晾晒的衣裳,收一件折一件。看见我一路走来,双双停了手。在他们询问的目光里,我有些不好意思,不知该用什么话打招呼。倒是那男人先早早露出笑容来,问我:“是来玩的吗?”我说是啊,为了赢得好感,我先赞了一句那些红豆:“这果子可真漂亮。”他笑了笑,接口说:“是啊,还是药呢。要的话就摘点回去吧。”

  忐忑的心被暖着了,也不再迂回:“这里还有武举人的老宅吗?”一边问着,我一边伸长脖子往一排泥墙中寻觅,试图找出那座想象中鹤立鸡群的房子来。那男子引着我,从一扇小门进了屋。原来这就是他的家。

  一眼看到了一个打磨得光光滑滑、四四方方的石墩子,泛着清爽的红色。他说,这是武举人练功用的,重240斤。又指了指天井那边的一个,说,那个更大一些,320斤。我不自量力,上去双手扣住石耳,扎好马步,满以为至少可以提起来一丝丝,连发了两次力,终于放弃了努力。那石头似乎是定牢了,动也不动。

  据说当年,武举人可以抱着320斤的那只,一口气绕天井3圈。

  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老宅,形制仿府堂建筑,七架构,双天井,上下两堂有廊道相连,上有藻井,也只是个简单的装饰,留下七八个燕窝的痕迹。

  大门进去有一扇中门挡着。主人说,这门平常不开,只有重大祭祀,或者贵客来访时才打开。

  这座被称为举人府的老宅,一点也没有富丽堂皇的样子,黄泥夯土墙,单檐,大门也是薄薄的木材,整座房子不见雕花,也寻不出一抹彩绘,就是寻常人家,一点曾经阔绰过的痕迹都没留下。

  交谈中得知,主人姓余,我称他余大哥。据《余氏族谱》记载,武举人余明珠,字天兴,乙酉(1884年)科第41名进士,生于咸丰四年,终于民国19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他中举人后不再寻求仕进,隐居乡间,闲云野鹤,乐得清闲,收过两个弟子,双双中了武进士。

  武举人的父亲余廷彪,太学生。余家家境殷实,父子俩一文一武,虽终身未得一官半职,然在偏僻乡间也算有钱有势了。余廷彪有君子之风,族谱有赞云“云矣君子,性静情逸,古道可敦,雍容谁匹。其交其接,胸怀正直,枸厦立产,勤劳勿恤,身立成均,都里钦式”。

  他在外行走,口渴了,去人家地里拔个萝卜,也要在萝卜根放枚铜钱作为补偿。

  武举人继承了父亲的善行,专门辟了一个房间,收留过往的乞丐,好饭好菜招待。

  上世纪30年代,红军在江山活动,张村、双溪口一带的土豪劣绅惶惶不可终日。红军化装成老百姓来村里侦查过好几回,在夜间除掉了同村的一个恶霸,却对武举人一家秋毫无犯。

  暮色来临,该告辞了。一场无意的行走,让我邂逅一座老宅,和老宅中可亲可敬的灵魂,这些先祖魂魄,沿着血脉完完整整地复制到了后人的身上。余大哥虽然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巧妙的话语,但是吐出的每一句,都实实在在,让人心安。

  那片红豆杉林,平均树龄314年,也就是出生于太学生那个时代。这些看得见的树,300年来,风风雨雨,枯枯荣荣,依然枝繁叶茂碧血丹心。而一个家族的血脉,也不曾断流,那些祖先的叮咛和祝福,还在随着血脉的奔流声声回响。

  若你有空,就去举人府走走,红豆杉下坐坐,捡一枚落果放进嘴里,舌尖上的丝丝甘甜,会让你的灵魂瞬间美好。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方晶晶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