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那些砍柴的日子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jszwq     时间:2019-12-18 08:44:02    「我要投稿

  记得我十来岁时的那个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跟着哥哥踏上了去砍柴的小路。

  砍柴不仅能解决家里的烧饭问题,还是很重要的经济来源。山里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学着砍柴。砍下的柴要晾干才好烧,而雨雪天不好出门,所以农闲时节,大家都要砍柴储备起来。严冬时,雨雪交加,如果谁家的屋檐下,棍子柴码成一道柴垛,就意味着温暖的火焰、滚烫的饭菜,是很让人羡慕的事。

  上山的路是砍柴人走出来的,路边的野草还结着露珠,往往爬到山上,裤管和背上都会湿透,裤管是被露水打湿的,而背上则是汗湿的。哥哥腰上拴着细麻绳,拴住了后腰上的“刀匣子”,里面别着柴刀。我个子小,不能背“刀匣子”,所以只能手上拿着刀。看着手上空空的哥哥,特别羡慕,盼望着赶紧长大,那样我也可以神气地拴上“刀匣子”了。

  到了自留山,哥哥人高马大,看不上那些小灌木、杂木,往往爬到松树上去剔松枝。松枝是最好的柴禾,易燃又耐烧。我力气小,只能砍些麻栎树、桎木等矮小的杂木。偶尔不小心连带刺的棘木也砍来了,手被刺出好几个小口,血流出来,不敢让哥哥看到,怕他笑话我,赶紧找颗黄泥石,用刀削了些粉末压在口子上,一会儿血就止住了,于是开始继续砍柴。

  砍了半天,哥哥已经剔了一大堆的松枝,又砍了些树藤,把那些柴禾捆好。我自己是捆不了的,捆柴最重要在收口,这需要力气和巧劲。捆好柴后,哥哥把我那捆小的柴禾搭在他大捆的松枝尾巴上,他在前面拉着大捆的柴禾往山下走。直到来到山间的火道,这是山间专门开辟出来的防火隔离带,非常陡直,一般都走不了人。大人们砍下的木头、竹子,不用扛下山,直接从这火道上往山下溜,可以省很多人力。

  哥哥也把我们的柴禾放在火道上往下溜,木头和竹子是直的,可以一溜到山脚。但我们的柴捆不可能直接到山底,往往会在哪个地方就横着卡住了。哥哥让我从小路上往山下走,他则跟着柴捆从火道上走。

  我不用操心哥哥的安全,他很早的时候就窜跳着走过火道了,每次砍柴他都喜欢走这条捷径。有些山的火道不是那么陡,他还会让我坐在柴捆上,一路拉着我下山。那刺激的感觉,不亚于现在坐过山车。

  到了山下,就需要自己把柴禾背回去了。我背不动,只能拉着柴捆走,一路上尘土飞扬,倒是特别有意思。只是手被拉得通红,看到哥哥在前面背着柴火大踏步地往家走,咬紧牙赶紧跟上。山下几户翠竹环绕的农家小院里,飘散出几缕淡淡的炊烟,和着田野里徐徐吹来的清风,漫上山岗,送来一阵烧菜时诱人的香。不禁搜寻自家那一缕,想象着母亲灶上灶下赶着烧饭的样子,感觉异常甜美而实在。回家一看,手上已经起了好几个水泡:手掌上是柴刀磨的,手心是拉柴禾拉的。挑破了,过段时间就慢慢结成了茧,再后来,就不会起泡了。

  一个暑假的时间,门前的屋檐下,就堆满了我们兄妹俩砍来的柴禾。当然,主要是哥哥的。

  除了在家里砍柴,学校里也有一定的劳动课,内容是捡柴禾,因为学校食堂也需要烧柴。于是砍了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于交作业。偶尔不够的时候,偷偷地从家里的柴垛抽些大的劈柴塞在袋子里。这是快冬天的时候,父亲把那些材质不好的木头锯成一段一段,然后用斧子劈成的柴禾。家里平时基本舍不得烧,只有在过年过节要摆宴席时才肯用。

  随着年龄增长,也挑得动担子了。砍的柴禾越来越重,柴质也越来越好,路当然也越来越远,苦累自是难以言表。但每次将一担好的柴禾挑到家,看到母亲眯眼一笑就非常开心,苦累也随之消融在母亲眯起眼的笑容里。

  后来,家里陆续添了很多的电器,等到我工作后,家里也用上了液化气,但母亲还是坚持用柴灶。其实这时柴禾也基本不用上山去砍了,叔叔在家门口办起了竹子加工厂,每天的边角料都烧不完。但母亲偶尔看到好的柴禾还是忍不住捡回来,看到那些砍下的树木竹子堆满了山涧没人要,止不住地唏嘘:“这么好的柴,就这么烂在这了,可惜可惜。”我总是笑她:“家家户户都用上液化气、电饭锅了,谁还烧柴呢,也就你舍不得了。”

  过了几年,竹子加工厂也转型升级了,村里利用家乡的青山绿水打造了生态观光园,开起了农家乐,厨房全部做成了柴火灶的形式,游客自助参与,纷纷说:“柴禾烧的饭最好吃,有妈妈的味道。”曾经沤在山涧里的柴禾又开始了新的使命。

  岁月轮回,那漫山遍野的苍翠,始终用它博大的胸怀养育着这方人。柴禾,从山里人生活的必需品到调剂品,见证了祖国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雯倩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