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大贤坂枣树青又青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g     时间:2019-09-04 08:22:26    「我要投稿

  当贺村镇大贤坂村的王春根看到大孙子王仁芳的小车缓缓开进自家小院,不禁想起1943年的那个上午,自己推着一辆木板车,车上装着柜子、棉被、铁锅、锄头、畚箕等,一路颠簸,从须江北岸的清湖街道蔡家村,来到南岸大贤坂村叶村地方的老丈人家,看到门前青枣树上果实累累,随风摇摆。

  1940年冬,18岁的王春根新婚不久,保长找上门来,告诉他已到法定年龄,必须去当壮丁。为逃壮丁,王春根来到了大贤坂。大贤坂地势平坦,易旱易涝,“雨天太平洋,晴天飞机场”;常常种下一大片,收获一小瓮。

  “叶村渡船头,讨饭棍子一大头”,就是大贤坂村民悲惨生活的形象写照。

  王春根一人养4口,白天地里干活,晚上帮人看管水碓房。即便如此,一家人还是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听到一个年轻的干部在村民大会上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将带领你们过上幸福生活,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觉得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梦想的光渐渐照进了现实。民以食为天,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改良粮食品种,兴修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大贤坂原来是江山有名的水稻低产区,1961年平均亩产只有200多公斤,1966年就提高到340公斤,有效缓解了农户严重缺粮状况,多年不见的年糕、米糕又出现在村民的饭桌上。

  后来,峡口水库的建成,不仅带来了丰收,还带来了光明:电灯取代了青油灯、煤油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1979年全面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后,江山县粮食亩产从五六百公斤提高到800多公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此家家谷满仓、米满缸。1979年,王春根的大儿子王石宝又承包了村里33亩桑园,成为蚕桑养殖专业户。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袋里有钱,动手盖房。王春根家的老屋是用泥土夯筑的,最怕风吹雨淋,所以每年秋天都要用稻草编成“稿扇”,挂在外墙上遮风挡雨,这不安全也不美观。1981年王石宝与父母分家后,开始筹划建造楼房。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王石宝的两层楼只建了一层。但他始终没放弃这个梦想。1998年,王石宝家的三层楼建成,楼前还有院子、压水井和青枣树。

  电灯亮起来、楼房造起来,王石宝家的电话也在1999年响起来——党和政府当年的承诺终于一一实现。

  看到王仁芳的小汽车缓缓开进院子,王春根想起了60多年前的那辆木板车,想起了二儿子王发荣的农用拖拉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74年,王发荣成了村里光荣的拖拉机手。王春根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他们家还能拥有一辆价值30多万的奥迪A6。

  这不是村里第一辆小车。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村民放下锄头,外出打工、创业,像王仁芳就先后辗转东北沈阳、广东深圳和江苏昆山10多年,终于迎来事业的发展。也有村民立足本地,利用贺村镇交通方便、工业(尤其竹木加工)发达的优势,办起了锯板厂、家具厂等,干得风生水起。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美好生活就是这样来的,有车一族就是这样与日俱增的。

  看到王仁芳在用自来水冲洗小车,王春根想起了水井。大贤坂紧邻须江,过去很多村民习惯了下河挑水。但河水毕竟不卫生。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为响应政府挖井抗旱的号召,叶村才先后打了六七口水井。井水好,但还是需要手提肩挑。后来王石宝建造新房时,安装了“压水井”,要用水,摇一摇铁手柄就行。21世纪初,这里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水龙头一开,白花花的清水就从水管里哗哗哗地流出来,太方便了!

  一生吃苦,老来弥补。为此王春根既高兴又心酸。高兴的是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心酸的是老伴童荷花66岁就走了。

  2006年冬天,也就是王仁芳把小车开回家的那一年,85岁的王春根突然严重中风,不久也平静地走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想给王春根和他们家写一部创业史。他们走过了新中国风云激荡的70年,拼搏过、痛苦过、坚持过。他们就像这眼前的枣树,平凡卑微,可即使卑微,也仍坚持开出花朵、结出果实,无愧于生命和使命。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农民艰苦创业的影子,看到了新中国农村的沧桑巨变。

  王春根是我的父亲,童荷花是我的母亲。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耕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