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9-08-28 08:53:26    「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原玉坑口乡(现由张村乡管辖)玉坑口村,曾是乡政府所在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政府、学校、粮站、邮局、供销社,一应俱全。饶是如此,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房子见缝插针,密密地挤做一团。

  不例外,我家的老屋也挤在这条狭长的缝里。说起老屋,没人说得清它建于何年,只听说,祖上是白沙来的,我曾祖母是这个村的,每次回娘家,要翻一道长长的九节岭。小脚女人回一次娘家就抹一次泪,岭太陡,路太远,回娘家不容易,娘家人心疼女儿,就指着这座茅屋说,这房借给你住下,再租点地,就在这里安个家吧。就这样,我的曾祖父带着爷爷在此落了户。

  解放后“土改”,这间房就成了我家的了。也算是有了基业,我无法想象当年爷爷奶奶的兴奋之情。做人一辈子,不就是想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可流汗,有自己房子可酣眠吗?奶奶去世时,唯一带文字的遗产是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土地证,珍藏在棕榈编织的包里。几十年过去,除了颜色暗淡一些,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这是奶奶一生牢牢攥住的幸福。

  伴随着我的成长,村子一天天热闹起来,也渐渐拥挤起来。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增加,让一个村子的腰身变得臃肿。保持千百年来农耕习惯的村民们,开始在有限的空间四处扩张。村子本来就小,塞进去那么多的房舍、人口、牲畜,还有粮食、柴禾,就像一颗秋日饱胀的石榴,酸涩而甘甜,拥挤而喜气。我们在巷弄里奔跑,不是踩着了一堆牛粪,就是惊飞了一群母鸡。这是一个村庄急速上升时期的必然景象,混沌的、无序的,热气腾腾的。

  我去打工时,村子也慢慢地变空了,那些嘈杂的声音像是和那条日夜流淌的小河一道流出了山外。村庄像一个巨大的空巢,建筑拥挤,中心却没有内容,日渐衰败,却顽强地保持守望的姿势,等着那些飞出去的儿女再回到身边。村庄的儿女们来来回回,有时也停下来思考。他们看多了城市的洁净光鲜和整齐有序,想象着村子有朝一日也变成这个样子。

  但是要推倒一种旧格局,并在这里建立起新的秩序,非一家一户之力能够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破解难题还得靠政府引导,百姓聚力。如何治理好自由成长时期留下的这一个个“疤痕”,成了当务之急,不割除这些累赘,乡村的血脉就得不到贯通。

  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据张村乡玉坑口村村委会主任介绍,本村已累计拆除旱厕、危旧房、一户多宅等建筑100多宗,共计1000多平方米。通过整治,道路打通、土地盘活。在电话那头,他兴奋地向我描述规划中的停车场、花坛、公厕。

  突然想起《天龙八部》中的“珍珑棋局”,当虚竹胡乱中投出一子,把自家棋子炸开一片后,反倒豁然顿开,引出一片生机来。一个村庄的生命也是如此,必得以一时之痛,换来未来发展的生机。

  当一个村庄剔除赘瘤,洗刷污渍,清清爽爽,大道通畅之时,就是它的重焕生机之日,也就成了我们未来理想的居所。乡村一步步点亮,吸引着一波波外来的游客,我仿佛听见她用深情的声音,日夜呼唤远飞的儿女,等着他们一个个重回怀抱。那时我的老屋,也终将带着它的百年记忆,落花样的,重归尘泥,如果有灵,飘落时,想必也是幸福、欣慰的。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