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柴薪话今昔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jszwq     时间:2019-08-21 08:48:00    「我要投稿

  全球绿色城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55%。莫大的荣誉,实打实的数据,让每个江山人欢欣鼓舞、倍感自豪!与往昔的荒山秃岭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感慨万千!

  我的老家贺村镇东山头村,地处黄土丘陵之中,田山相间,丘垄相拥,小山丘像一个个小馒头似的紧挨在村子周围。按理说,像这样的地方,不存在缺柴的问题。但在当年,严重缺柴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山丘表面只剩下大大小小的石子,七零八落的小松树形单影只,长在黄土地上的茅草东一簇、西一丛,稀稀拉拉,给人一种萧索凄凉的感觉。由于土地贫瘠,田间的禾苗,瘦黄、矮小。“田里不长苗,山上不生草”,是那些年的真实写照。

  严重缺柴的情景对本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只要一提起“柴”的事,就会皱眉头;一走近灶膛边,就会感到心酸;由此也就会勾起我对此类往事的回忆。我们村边有几棵高大的松树和枫树。在很小的时候,夜里秋风起,我便要跟着大人摸黑起床,背上“蒲篮”,去捡从树上落下的枫叶或松针。不只是我一家,每家每户都一样。到了树底,忙着捡树叶的人已经很多了,落下的树叶有限,轮到每个人能有多少呢?有时,为抢要几片落叶,还吵架哩!刚开春,乍暖还寒,夜里大风从枫树上吹落它的果实,这时,我会闻风而起,三更半夜去树底下摸那扎手的东西,一个个丢进篮子里,仿佛像捡到金元宝一样高兴。寒风吹红了小手,手指头冻得有点发僵了也不在乎。当时心里想的是只要能多拣点,就比什么都好,这是上等的燃料啊!可以想见,若不是严重缺柴,谁舍得自家的小孩冒寒夜出去而担惊受怕呢!平时,我们那里烧的大多是稻草,若稻草含水分多点,塞进灶膛,浓烈的黑烟霎时间便弥漫开来,“唯听厨房呛咳声,只见黑烟不见人”,这就是多数农家烧饭时的情景,一点不夸张!

  稍大点,虽上学了,但大部分时间仍耗在砍柴上。多少次,砍柴时不小心柴刀砍在手背、手指上,手上血淋淋的,疼痛难忍,也只有自己简单包扎一下,忍痛继续“作业”——不砍不行啊,妈妈等着烧砍来的柴哩!如今,耄耋将至,手上还依稀可辨当年砍柴留下的条条刀痕。在那时,可以当柴烧的只剩矮矮的茅草和草根了,整个山丘、田野光溜溜、黄褐色的一片,使人望而生悲!

  读高小了,学校离我家有七八里路,白天砍柴不可能了,但星期天还得“重操旧业”。那时,我才十二三岁,常随父亲去离家30多里的大山里砍柴,每次只能挑二三十斤,凌晨两三点钟出发,日落才回到家。柴算是砍来了,脚也是一拐一拐的。当时,我常天真地抱怨:灶膛啊灶膛,你这个膛怎么就塞不满、填不够,到底哪天才到头?后来,转念一想,不对,到头不等于断炊了吗,人都饿坏了,还怎么薪火相传……

  直到参加工作了,我仍时时望着光山秃岭沉思、发愁:随着人口的增长,燃料一定会越来越困难,这是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大事呀,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忧民忧家,冥思苦想,夜不能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就。能源也一样,沼气利用,天然气开采,西气东输……燃料不仅仅是柴和茅草了,新兴的能源成了首选。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了改革的红利,液化气进了寻常百姓家,省力方便又环保,不知让多少人免受了上山砍柴伐薪之累,使多少农妇免受烟尘熏染之苦!又使多少树木能顺利生长成材!自己昔日的担忧被改革开放的劲风荡涤得一干二净、无影无踪!若不是国家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城乡的能源结构,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解决得了千家万户的烧柴问题呀?农村燃料没有这根本性的改变,要让秃山成绿荫也不可能。要不是改革开放让千万农民腰包鼓起来,经济条件得以改善,即使有液化气,又有谁用得起呢!

  山和水是一面镜子,是百姓贫富的“晴雨表”。山光,即民穷;荒山秃岭,意味着民不聊生!树多山青水又绿,说明百姓富了,环保意识强了,保护生态的自觉性高了!如今,年少为砍不到柴而发愁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至理名言出自习近平总书记之口,语出非凡!我钦佩伟人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我深深体会到:这句金言玉语,是一本内容丰富、深含哲理、百读不厌的教科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阅读、反复思考和不断实践;满腔热情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江山大地的山会更青、水会更绿,环境会更好!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蒋君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