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戏里戏外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jszwq     时间:2019-04-28 08:50:22    「我要投稿

  村里有个戏班子,由6个男人组成。其中一个是打鼓的,一个打双镲的,一个拉胡琴的,两个吹喇叭的,我的爸爸是打锣的。爸爸和打双镲的都是唱女声的。6个人同村且同姓,都带着亲戚关系。

  小时候,在我们那样偏僻落后的农村,一般人家结婚或办丧事,都只是雇两个吹喇叭的热闹一下。只有比较富裕的人,才会请整个戏班子。那时的农村,平时大家也没什么乐子,所以来了戏班子,就算是一件大事了,很多人会来凑热闹。你可别瞧不起这样的戏班子,爸爸他们也有粉丝的呢,这些粉丝有男有女。当然,也有真粉和假粉。那些听不懂戏文,却还一直坐在边上,一脸沉醉的样子的便是假粉啰。小时候的我高傲得很,总是讥讽这些人“黄狗看花被子”——啥也看不懂,不对,应该是“黄牛听琴”——啥也听不懂。不过,长大后,倒是理解了他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年代,听戏也算是难得的事情了。

  当然,真粉可不是随便能够糊弄的。听了之后,他们会议论什么地方唱得好,什么地方该怎么唱。爸爸他们都很敬业,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他们都唱得很认真、很投入,似乎他们是那大都市戏台上的名角,一板一眼,一字一句,马虎不得。他们拿了人家的钱,可不是瞎对付的。

  小孩子也会围着唱戏的桌子,但多半是为了吃的,或者单纯是为了好玩。对于我们姐妹来说,爸爸去唱戏了,就很高兴,因为可以蹭零食吃。唱戏先生坐的八仙桌子上,摆着瓜子、花生、米糕、薯花之类,令我们眼馋的零食。在那个时代,平时一般吃不到这些零食,要到过年过节才能吃到。所以,爸爸唱戏,我们有时就会到他桌边去转悠,那些大伯或是爷爷们,就会给我们递点吃的。我们喜滋滋地到躲角落,津津有味地吃。但是爸爸告诫我们,不能老去,会让人嫌弃,所以我们也就有了分寸,去一两次也就好了。

  如果爸爸到别的地方去唱戏,他哪天回家,我们姐妹3个都会念叨着,提前去村口迎接他。他一回来,就会从他的大衣袋子里掏出一点带回的零食,给我们解馋。我们常常觉得爸爸的那个袋子是个神奇的魔术箱子,常常期待它能够变出更多的零食来。

  到了我上中学之后,大家的经济条件渐渐改善。请整班人去唱戏的人家多了,爸爸的收入就多了一些。一家人空闲时,我们也会跟着爸爸咿咿呀呀地学几句。那时,我们一家五口人,就挤在一张一米五的床上,一句一句学:“楚汉相争数十载,王莽起义无龙头。东吴孙权国号改,五百年前结下来。兄弟桃源三结拜,好似同袍同娘胎……”

  我一边学,一边感叹这戏文编得顺口,心想编戏文的人还挺厉害的。如果我们中谁唱错了,爸爸就会纠正,“学生们”就互相取笑,那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

  现在,这个戏班子的成员,只有我爸爸和我的大伯了。别的村子也有戏班子,但也是人员凋零。一方面是老一辈人渐渐老去了,另外一方面是很多年轻人不屑学习了,第三就是现在有些地方兴起了洋鼓队。洋鼓队“咚咚咚,咚咚咚”,腔调激昂,只是有点单一。爸爸他们唱的戏,有情节曲折的故事在里面,听的懂的人,是有趣味的,并且听后还有余味。爸爸他们会唱《哪吒下山》《五女拜寿》《关公放曹》《秦琼游西门》等三四十集的戏。

  现在,尽管唱戏的机会少了,爸爸对自己唱戏的工具还是很爱护的。有时会拿出来看一看,擦一擦,敲一敲,还唱上几句。虽然他们都是农民,但对自己事业的爱好,丝毫不亚于专业的演员。

  爸爸从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就开始唱戏,一直唱到现在。虽然他已年过古稀,但一说起唱戏,就两眼发光,兴致勃勃,热情不减当年。我给了爸爸“农民艺术家”的称号,希望他们的戏能够长长久久地唱下去,也希望农村里一些有特色的东西能够被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雯倩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