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老街上的挑水工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jszwq     时间:2019-03-06 09:11:11    「我要投稿

  记得有一次,我带两个女儿到清湖老街的八角井玩。大女儿突然发问,“八角井为什么只有六个角?”我瞄了井圈一眼,奇怪自己怎么几十年都没有注意到。回家问父母,两老对视了一下,疑惑地问:“只有六个角吗?”

  女儿的随口一问,像扔了一颗小石子,搅皱了我一池思绪的春水,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逐一盘点过来,在这个千年古镇的地面上,算得上实实在在最老古物遗存至今的,也只剩这一口古井了。八角井石砌井圈的斑驳痕迹,述说着清湖码头的千年兴衰。传说古井始建于唐代,但她的具体演变史,就连老街最年长的老人也说不清。

  八角井,是老街的印章,清湖的地标。

  每天清晨,八角井总是最早醒来,井口也总是老街最热闹的去处。在那时人们的生活中,汲水、洗涤、洗菜天天离不开井。当地人甚至把“活着”说成是“在井”,哪一天,人们不再在井边看到谁,就说谁不“在井”了,也就意味着谁已经不在人世了。

  八角井井水甘洌,孩子们在附近的“花田埂”玩耍时,常奔到井边饮水解渴,从未听说有人吃出病来。八角井夏日水凉,走近井圈,便感一阵凉意扑来;冬日水暖,远望即可见井口热气弥漫。

  八角井从不干涸,因为其源是一汪泉水。大旱时节的傍晚时分,可以见到井底泉眼中泉水汩汩涌出。经过一夜的泉涌,明天早上,老街的人们又可以照常汲水洗涤了。按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说法,“平旦第一汲”的井水为井华水,有“疗病利人”之功效,所以,乡人总喜欢在清晨汲水。

  千百年来,八角井一直养育着老街的几千口人。老街的人们也非常关爱她,逢年过节或者枯水的季节,乡人会安排青壮把水汲干,下井清除杂物、捡尽沉渣、搬走淤泥、疏通泉眼,经过一番养护清洗,井水便清澈如初了。同时便有专人沿街高喊“洗井了,洗井了”,各家各户便会自觉将或多或少的钱送到筹款者手上。

  明明是六个角,为什么要称为八角井?前些年我曾经和它较过真,查了一些史料,最终还是不得要领。后据清湖作家周光星考证:八角井,清同治十三年,由王氏家族八家人合资建造,称其八家井,后讹传为八角井。又有一说: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过清湖,见此地无公井,遂与王家商量将王家这口八家井让于大家公用,因而又名“百家井”。到近代,取用八角井水的恐怕已不止千家了。

  年幼的时候,在去回小学的路上,我都要经过八角井。偶尔也会到井圈边探头照一下脸,看水满了还是浅了。

  我是吃八角井水长大的。老街有些人家也到河里挑水吃,但我们家从不。清湖街似乎有个惯例,哪家的男孩长到八九岁,就要给他备一双小水桶,让他到八角井挑水,兼带磨炼的意思。

  对孩子来说,这活其实不轻松。特别是水面深的时候,得用一根长井索把水桶放入近两丈深的井里,使巧劲把水桶晃个底朝天,水桶灌满后再提起来,不是老手不易掌握。小孩无长力,井索要吊在井圈歇几次,方能把一桶水提出井圈。

  不过如果运气好,碰到小旺也在井头,看到你吃力的样子,他必会顺手用他的吊桶把你的水桶灌满。这时候,你总是被他眼花缭乱的吊水技术所吸引,而忘了对他说一声谢谢。只见他左手攒着吊索头,右手将吊桶往井里一抛,左手往上一提,右手再在空中接住吊桶,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在一抛一提一接之际,满满一桶水已倒入你的水桶。在小学毕业前,我为家里挑过三年水,后来我到县城上中学,家里的水就让小旺包了。

  小旺是老街的职业挑水工。清湖街家家户户都有水缸,这些水缸,除了少数自家有劳动力的,就靠小旺肩上的一根扁担、两只水桶,从八角井里挑水来灌满。

  印象中他是个壮实汉子,方脸、背微驼,脸上总有笑。常年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灰粗布裤褂,双肩上戴着一个圆形垫肩,脚着一双草鞋,夏天戴一顶草帽。走起来,竹子扁担一颤一颤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两只水桶里各有一块方形小木片,防止走动时桶里的水溅洒出来。到水缸前,他扁担不下肩左右开弓,先后将两桶水往缸里倒,小孩们会羡慕他力气真大。

  小旺好像是老街上唯一的挑水工。他家境不好是肯定的,不然不会干这种不要成本的行当。读高中时,每当我放假回家拿井桶挑水时,父亲总拦住我:“让小旺挑,他是好人。”三番五次,父亲总要说这句话,我也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因为住得远,我和他并不熟。遇见了,点个头叫声叔就过去了。小旺是他的正式名字吗,他姓什么,他的家人呢?他还有别的营生吗?我一概不知。

  记起来了,好像有一次,我单独与他多讲过几句。那是在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那天父母亲不在家,他按约给我家挑了三担水,向我要六分钱,我给了他一角,他说没有零钱,我说不用找了,他说那不行,算我欠你的。

  这事过去有一两年了。有个星期天,我放假刚到家,他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了出来。他说还你钱,接着便在我家方桌的一只角上,排下了四个一分头角子。那神情,不收下是绝对不行的。我微微点头。我请他坐,他说不了。他又讲了一句话,就走了。

  上世纪50年代,挑一担水是两分钱,当时的两分钱,可以买两三颗水果糖,或者一个烧饼。后来是五分、一毛、两毛……大约到了五毛的时候,清湖街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就没有小旺的后来了。

  现在,八角井还在,挑水工小旺可能不“在井”了吧?他长什么样,我也记不真切了。就只记得这件小事,还有他最后说的那句话:“人欠的,可以忘记,欠人的,不能忘。”

  也不知什么缘故,随着意识的流动,儿时老街的一点一滴几乎全想起来了。一切似乎历历在目:那只常年放在井台边的长有青苔的吊桶,连着粗而滑溜的井绳;那水桶里的两块浮木片;井壁,井圈;还有那桌面上一字排开的四个一分头铝角子……

  那个时候的人啊!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雯倩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