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清湖依然旧时波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jszwq     时间:2019-01-30 08:55:03    「我要投稿

  清湖不是湖,她是一个古镇。

  徐霞客曾三过清湖,每次都留下记载,其中在《闽游日记·后》写到:“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之态。”

  清湖的幽雅美好让过往行人难以忘怀。她时而浓艳,像仙霞山脉胸口的一枚朱砂痣,时而简约,幻为描在钱江蓝色丝带上的一朵淡墨的花。她是“清溪锁钥”,有仙霞挑夫们喉咙里刚吐出的第一声响亮的号子;她是水路尽头,有思妇楼头终于望见那片归帆时落下温热的泪;千年的时光,多少游方的僧人、谪宦的官员、行吟的诗人曾在此走过,这是千里江山一个遮风挡雨的驿站,是万里漂泊途中一个暂停的码头。

  清湖也是湖。湖上寒烟翠,湖底故事多。

  1934年秋天,镇上响起了一阵枪声,沉寂之后,回过神来的居民们迎来了一支从未见过的队伍,灰布军装、绑腿草鞋,个个黧黑的脸庞,线条像山石一样棱角分明,他们不笑,是秋风肃杀,他们一笑,又洒落和煦的阳光。明白过来的百姓跟着队伍奔走相告:“红兵来了,要给咱穷苦人分粮、分布啦!”

  清湖街上,粮店老板跑了,布店老板也跑了,他们知道平时仗着财大气粗,做过不少欺行霸市、鱼肉百姓的事,红军一打过来,赶紧收拾细软溜了。红军打开店门,盘腿坐上柜台,枪口朝天,虽然衣裳粗陋,气势却比关帝庙持刀的周仓还大。这是清湖街上穷人们最扬眉吐气的一天,他们领了米,又领了布,把脸笑得跟这秋日的天空一样灿烂。

  在众多的古镇中,对清湖情有独钟,不仅是她美丽的名字能让人想起遥远的洞庭,想起“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的月下迷离和“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忘情之境,更主要的,因为清湖是我奶奶的娘家。奶奶出生于1900年,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我还能回想起她说起清湖时那份自然流露的亲近,每个人说起远去的故乡,自然会描述得无比美好,她常向我说起清湖街上的商铺是如何的多,店家又是如何的热情,店里出售的南百货是怎样的好吃,让我在未认识清湖之前就对她悠然神往;奶奶见过日军的烧杀,又像《石壕吏》的老妪一样被“白兵”抓过差役,见识了国民党兵的凶狠蛮横,和我说起红军时,那一个劲地赞许,使我打小就坚信,红军就是乱世里的一股清流。奶奶爱清湖,哪怕在回忆里,她依然是小家碧玉,被母亲呵护、父兄疼爱;我爱清湖,是因为爱屋及乌,以及那段奶奶亲见的闪耀着红色光芒的历史。

  清湖人也许没想到,十几年后,当年那支小队伍回来时已是千军万马,挟雷霆之势狂风扫落叶般把个乾坤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湖人也许不会想到,当年那河中船桅林立、千帆竞发的景象会慢慢消失得只剩一川江水向东流。

  河边题着“清溪锁钥”四个墨色大字的门楼依然矗立,拱形的石门正对着大河。冬天的河水一汪凝碧,对岸树影参差,疏疏的树枝指向灰蒙蒙的天空,还是旧时的岸、旧时的烟雨,只是,渡口不见了渡船,只有不远处的车声,带着新时代的速度一阵一阵呼啸着驶过桥去。

  已近黄昏,多雨的天气难得有了一阵收敛,江风夹着水雾冷得砭人肌肤,一个老人裹着厚厚的大衣,提着水桶缓缓而来,慢慢支起小凳,把长长的鱼竿伸向水中,寒江独钓,他要钓的不是忧愤孤寂,而是一江烟水,一派闲情。

  一棵古樟树虬龙一样扭曲着俯向水中,树身苍古,它在这岸上少说也默默看了几百年了吧,云起云灭,今天又重见冷落多时的古码头清去淤泥、除去荒草,一拨拨游客踏上沉寂已久的台阶,抚摸着四四方方青石将军柱,向沿河住户打听着一个个有关古镇的荣辱兴衰、一条河道的潮起潮落的往事,不由得心中一动,生出许多诉说的愿望,然而终于忍住了。浑身的绿叶,却仿佛苍翠了几分。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郑雯倩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