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清明山下,一石如坛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g     时间:2019-01-16 09:09:50    「我要投稿

  1984年9月,我被安排到江山中学实习,见到了校长王石坛老师。王老师40岁左右,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色中山装。他个子不高,但腰背挺直;不苟言笑,严肃而不失谦和。实习期间,王老师曾听过一回我的课,课后我就站在走廊上,听王老师的分析指导。王老师的话不多,但句句都说在点上,让我心折。

  第二年夏天,我分配去了清湖中学(“江山四中”前身),但江中梦一直萦绕在我心中。1991年,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我冒昧敲响了王老师在江中的宿舍门。王老师热情地请我坐下、喝茶。彼此都是语文老师,不几句就把我引到语文教学上,兴之所至,王老师翻出高中语文备课笔记,细致具体地谈起他的教学心得。

  王老师是一校之长,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他每课必备,且备的都是详案,从时代背景到字词句篇,从语文知识到写作指导,从课内练习到课外作业,写得密密麻麻。王老师用温暖的目光看着我,轻声细语地说:“我要求青年教师自我加压,争取3年成型,5年成才,8年成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目标,并能坚持不懈兴趣,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出色的教师。”

  我不断地点头,感到心里亮堂堂的。临行前,我借走了王老师那本厚厚的备课本,这成为我后来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惜乎2007年搬家时弄丢了。

  1991年,王校长离开江中,先后担任江山报社总编和市政府督学,2000年至2003年,退居二线的王老师又应邀兼任江山三中(今滨江中学)教学顾问,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很多了,碰上就会聊几句。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常常夸赞校园西面的那座小山,说这是学校的“无价之宝”。山象征着力量和高度,代表着精神和品德;山上花木葱茏,给校园带来清新的空气和美妙的诗意。王老师希望将来校园改造时,要保住它。

  10多年后,滨江中学建造实验大楼,为方便车辆进出,在小山包前面开辟了一条新路。也许王老师的话被后人记住了,小山没有被夷为平地,大部分被保留下来了,让校园有宽度还有高度,姹紫嫣红之外还有一片隆起的绿色,让曾经的滨江人回到校园,能够找到过去,找到记忆。

  聊天时,我曾问过王老师一个很“私人”的问题:“有人说你在江中七八年,没有交过一个朋友,是吗?”王老师笑笑说,领导有“朋友”,你觉得对其他人公平吗?一个领导做不到公平公正,还能做好工作吗?后来,一位江中老师(后来的同事)这样这样评价说:“可以说王老师在江中没有一个所谓的朋友,但也可以说每一个江中老师都是他的好朋友。”

  去年3月,江山古今文化研究会到坛石镇采风时,来到王老师老家坛石镇鳌头村。据村民介绍,王石坛少年时的家境非常贫困,但其父母重视教育,尽最大努力扶持孩子们上学。1977年高考恢复后,王石坛兄弟5人先后有3人考上大学,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佳话。而王石坛兄弟也满怀感恩之心,努力工作,报答父母,回报社会。

  坛石镇上有座清明山,山上“一石如坛”,据说这就是坛石镇得名的由来。一石如坛,风吹雨打不转移;一石如坛,默默无言为坛石人遮风挡雨。在这块高大的山石上,我似乎看到了王石坛老师高贵的精神品德。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耕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