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竹子林中映山红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g     时间:2018-05-29 08:47:16    「我要投稿

  最近,笔者慕名前往竹子林。竹子林是坛石镇上王的一个小山村,群山环抱,环境幽静。这个看似平常的村庄,70年前,曾与中共闽浙边城工委和游击队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段传奇经历,在江山和衢州的红色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进村的时候遇见了傅金香老人,已经91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正准备上山采茶叶。她热情地说:“我从常山嫁到这儿已经70年了。你们是来找秋英大姐的吧,可她今天外出了。”当年,她曾见过游击队的战士们,于是,我们与老人共同缅怀了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那个枫红露白的季节,

  竹子林故事的主角来到了江山

  1947年江山的深秋,有些寒冷,空气中飘浮着浓浓的萧瑟肃杀气氛。抗战胜利的喜悦,早已在这个国民党统治基础十分深厚的浙闽赣边城烟消云散。随着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笼罩在江山城上空的,是白色恐怖厚厚的浓雾。

  11月的一天,秋深露重,丹枫如火。一名才23岁的年青人,从福建浦城出发,沿着江浦公路、翻越仙霞岭来到江山。就是这个人的到来,揭开了以竹子林为中心的浦江衢一带抗战大剧的帷幕。他叫高展,是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派到浙江开展地下工作的负责人。皖南事变后,浙赣两省许多地区的党员已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

  高展在江山县立中学找到了新教员林维雁,这是他在上海暨南大学的同学。林维雁又介绍高展认识了同事江文焕和程正迦夫妇,当时他们3人正准备到张家口投奔革命组织。不久,高展介绍3人入党,动员他们留在白区工作,迎接解放。随后,在当店弄江文焕寓所,成立了中共江山县立中学支部,江文焕、林维雁任正、副书记,程正迦任委员。这是时隔5年后,江山再次出现的共产党正式组织,也是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重视对开明人士开展统战工作:与老党员、律师何炯接上了关系,将县刑警队侦缉组长发展成地下党员,统战对象则有开明绅士何汉章、王学素等。这些人脉,为地下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林维雁以《梦游新中国》作为学生的作文题,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县中支部组织了一系列斗争活动,抗议当局及校长郑中奎,要求学生“剪西发”活动,反抗“猪头县长”拖欠教员薪水罢课游行活动。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渐渐引起了当局的察觉。1948年夏,林维雁收到了校方的解聘书,江文焕也被警告。

  江山点燃的星星之火,

  以燎原之势燃烧到衢金丽地区

  1948年暑假后,因江山县中工作遭受挫折,高展先后把林维雁和江文焕安排到衢州开展工作。当年10月,在高展的指导下,中共衢州中心支部正式成立,江文焕和林维雁任正、副书记,江文焕仍兼任江山县中支部书记。随着党员数量的剧增,中心支部的工作不仅要协助高展领导衢州的城市斗争,还要统筹江山、龙游、开化、常山等县的地下党工作。

  正当衢州的地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时,衢州中心支部却遭受重大破坏。1949年1月23日,江文焕和林维雁在衢城西安门码头的渡船上,被衢州绥靖公署的特务抓捕,此后又有4名支部成员相继落入魔爪。他们宁死不屈,于4月中旬被敌人杀害于东郊野外。一曲正气歌,一掬英雄泪。林维雁等六烈士壮志未酬,血洒黎明,让人唏嘘不已。城工部战友傅春龄同志50年后有诗赞叹:“血洒黎明五十年,丰碑矗立壮陵园;万人凭吊真英烈,革命精神毓后贤。”

  敌人的凶残,更激起革命者的斗志。此时,金华、汤溪、磐安、武义和缙云、遂昌等地,都有高展和城工部发展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足迹。江山点燃的星星之火,迅即在金衢丽地区燎原开来。

  历史选择了竹子林,

  当时是城工部在闽浙边的指挥中心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困兽犹斗、更加疯狂。高展审时度势,觉得在江山成立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势在必行。在何家山徐容裕家中,高展与何炯召开了“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浦江衢游击支队”成立会议,明确队伍以江山“兄弟会”名义秘密进行活动,通过抗租抗丁等斗争,争取更多农村青年加入。

  何家山邻近江山城区,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被国民党警察特务发现。游击队骨干何光海建议把队伍拉到竹子林去,他表弟王成柏的家就在那边,地方非常隐秘,距离城区又不太远。

  竹子林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往北翻过几座山就是常山境,往西穿过仕阳乡即是玉山地界,山多路多,可进可退。竹子林还有红色基因,早在1934年9月,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上王去大陈的路上经过竹子林,与村民有不少接触,留下了许多宣传标语。另外,坛石上王一带群众十分刚强,抗战时期,曾与日本鬼子进行过多次殊死搏斗。

  据王成柏的妻子李秋英老人回忆,来到竹子林后,高展曾考问过他们:“你们可知道,竹子林周围有几个山头、几条田坎和几个涵洞吗”?当时大家都答不上来,而高展却知道。人们经常看到他拿着自己的手绘地图在端详。

  闽浙赣省委发生“城工部事件”后,城工部组织陷入瘫痪,高展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只得到浙东一带寻找党组织。

  1949年2月,高展与在金华工作的卓青一起,找到了驻于桐庐、诸暨交界处的金萧支队及工委。经请示同意,决定在金华成立“闽浙边城市工作委员会”,高展任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此后,城工委机关就设在江山竹子林。

  1949年3月,高展把游击队集中到竹子林进行整编,正式成立“浦江衢游击支队江山第一大队”,高展任支队长兼政委,何光海任大队长,刘允高任教导员。闽浙边城工委扎根竹子林,在孤立少援的困难时期,独立领导区域10余个县的党组织,机智灵活地开展游击斗争。

  冲出竹子林的群山,

  去迎接江山解放的胜利曙光

  作为高展的房东,李秋英老人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在竹子林,他们教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从收音机里收听解放战争的消息。白天大多见不到他们,只有晚上才回来。”李秋英说,由于长时间出没于深山老林,队员们身上长了虱子,需要将衣服蒸洗四五遍才能彻底去除。

  傅金香与李秋英是同龄人,也是堂妯娌。她看到游击大队人数越来越多,竹子林村住不下了,许多游击队员住到了炭蓬那边。游击队纪律严明,她曾拎着一小篮新采的蘑菇送到炭蓬的炊事班,他们说部队人多,这么点蘑菇你还是拿回家自己吃,以后采多一些可以卖给游击队。

  在竹子林期间,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游击队组织了几次“不流血”的战斗。3月,突袭了郑家坞乡公所,缴获20多支枪及所有弹药;几天后,打开冬青坞当局官方的临时粮库,连夜将粮食挑到竹子林驻地;4月,又打进坛石乡公所,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此时,游击大队发展到150余人,有长短枪130余支,还有收音机、油印机和军号等设备。

  何炯先生的《竹子林》诗作,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化龙栖凤入山深,作对张旗竹子林;捕逐奔驰登峻岭,同仇敌饩共倾心。”

  1949年暮春,渡江后的解放大军席卷江南,势如破竹。5月2日,高展、何炯和何汉章等十余人,在城区王学素家开会,安排维持城区秩序和配合解放军进城等事项。

  5月4日,他们从收音机中听到开化解放的消息,大家群情激奋,欢欣鼓舞。高展马上召开会议,对如何配合协助解放大军解放江山、衢州,作了周密部署。

  5月5日,高展作了最后的战前动员。那个夜晚,竹子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再也不顾及隐蔽保密了。大家连夜书写“欢迎解放军”等标语,通宵达旦地擦枪备弹,准备担架。李秋英拿出红彤彤的丝绸被面,王成柏把它撕成条状,绑在每位战士的左胳膊上,作为队伍行动的标识。

  5月6日上午,游击队在李秋英家门前集中,11时许,作为军号手的王成柏吹响了军号。高展带领游击队赶到大陈,在那里与46师138团会师,高展等向首长详细汇报了江山的地形、敌情和建议。

  5月6日下午,解放军138团直扑江山,一举歼灭城内敌人5000多人,活捉敌少将师长刘清鄂,红旗插上了古城城头,江山宣告解放,衢州城也于同日解放。在解放江山的战斗中,也有几十位战士壮烈牺牲。虎山凝碧曾是血,须水流辉应为魂。

  之后,游击队被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山县大队”。那支王成柏吹响了解放江山的军号,现珍藏于江山市博物馆,而那只号嘴则被李秋英的三儿子一直妥善保管着。

  竹子林红色剧目的主角,

  值得江山人民永远怀念

  讲完竹子林的故事,我们觉得有必要连贯地说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高展了。

  高展出生于1924年,原名林沂,化名陈进,福建闽侯人,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裔。他在上海暨大参与学生爱国运动,是暨大去南京请愿的5名学生代表之一;参加闽浙赣城工部党组织,经浦城短暂逗留后,被派到浙江,领导城工部工作。江山和衢州,是高展革命生涯的第一个正式舞台。

  高展性格热情而稳重,身材瘦瘦高高的,眉目清秀。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人地两生的他乡,在反动统治严酷的白区,在短短时间内打开了局面,壮大了党的队伍,把闽浙边的地下斗争搞得风生水起。

  高展虽年轻却很成熟谨慎。他知道,浦江衢一带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盲目张扬的结果就是失败和灭亡。林维雁等同志出事后,高展一方面及时赶到衢州开会布置转移隐蔽等善后工作,一方面加快了竹子林游击队等武装的建设步伐。

  高展有很强的大局观。在黎明前这段最黑暗的时期,高展始终牢牢地扎根江山,放眼闽浙,以点带面,把江山作为大本营。同时,又把工作辐射到衢州、金华和丽水等10余个县。他是“浦江衢游击支队”的支队长兼政委,又是金丽地区“闽浙赣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支队”的政委。

  他躲过“城工部事件”的内乱和错杀,很好地完成了当时城工部领导交给他的任务。除了“衢州六烈士”血洒黎明外,闽浙边城工委领导的10余个县的各项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亲自率领竹子林游击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配合大军把红旗插上了江山城头。

  江山军管会成立后,25岁的高展任军管会委员,并兼任行政处长。不久,根据上级指示,高展回到福州,任市总工会失业救济处宣传组长。解放初期,城工部仍被定为反红旗反革命的组织,高展经受了长期的严苛审查与考验,直至1956年中央为城工部组织平反。此后,高展在福州八中出任副校长、校长,后在《福州日报》、福州市教育局及福建师院等高校担任副职。1988年11月,在福州市文联副主席任上离休。

  尽管在江山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但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高展与江山这方土地和竹子林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高展说,别离不忘浦江衢,几回梦归竹子林!

  1984年11月,在离开江山整整35年后,高展回到了江山,参加江山地方党史研究座谈会。会后,高展和卓青一行前往竹子林看望乡亲们。路依然崎岖不平,高展二话不说,下车就走。是啊,这一带的沟沟壑壑、羊肠小道,高展当年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回。亲人久别重逢,执手相看泪眼,那是怎样的生死相依的鱼水之情啊!

  高展等又去了衢县双桥、樟潭和当年组建游击队的九华等地,走访慰问江文焕、林维雁等烈士的亲属。登过九华山后,由卓青作诗、高展书写,两战友合作了一个气势磅礴的作品:“濛濛秋雨上九华,翠竹丹枫映山茶;赤胆冰心硬铮骨,忠魂宛在立山崖。”此后他们还去金华汤溪一带看望城工部及游击队老战友。一路走来,其言切切;一路问候,其情殷殷。

  1986年,为了替当年为地下党提供很大帮助的何汉章先生恢复名誉,高展曾分别两次写了证明材料。这充分说明了高展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江山人民的深厚感情。

  江山人民及闽浙边地区同样感恩高展和城工部组织,从江山、衢州至浙江的党史,都翔实地记载着这一段红色历史。竹子林的乡亲们,几十年来一直对“高队长”心心念念。

  高展80岁时在福州因病逝世。江山人民及竹子林的乡亲悲痛万分。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衢州、江山等地均派员参加,代表闽浙边人民深情送别这位曾在这片土地上高高展翅飞翔的雄鹰。

  他的战友、校友傅春龄先生作《鹧鸪天》词一首,代表大家表达哀悼之情:“曾记当年风雨稠,高君孤胆下衢州。江山星火燎原猛,闽浙烽烟斗敌酋。真勇士,善图谋,拔牙虎口竞风流。喜欣错案纠偏日,功绩辉煌青史留。”

  70余年的时光匆匆流逝,竹子林依然茂林修竹,绿荫掩映。当年的峥嵘岁月在这里好像了无痕迹,竹子竹始终静谧内敛。

  2015年6月23日,江山市在竹子林举行“中共闽浙边城市工作委员会暨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浦江衢游击支队旧址”揭碑仪式,刘允高等应邀参加,老战士们百感交集。李秋英老人的那座泥屋,也成为“革命遗址”。

  傅金香老人似乎把采茶叶的事给忘了,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秋英大姐不在,她就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说这间是当年的会议室,那间是高展的卧室,右侧是协屋厨房,当年秋英和姐妹们,就在那里为高展他们洗衣烧饭。

  在竹子林,一定有哪一座农屋,哪一条小路,哪一盏油灯,或哪一棵老树,还记得那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当然,无论剧情多么跌宕,一切的伟大终会归于平淡。铅华洗尽的竹子林,还是一片竹林,还是一个山村。只是,岁月把红色元素凝炼进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片霞,每一片竹林,每一丛映山红……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耕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