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文化传人祝瑜英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8-03-27 08:59:32    「我要投稿

  有一种人,似乎是无根之木,但只要将它往地上一戳,它就能长出根须,举起绿枝,蓬勃地开拓出一方绿意的天空,并带动周围的气场发生积极性改变,这是生命的坚韧和意志力坚强的表现。

  这种人,一有机会就能别开一个生面。

  祝瑜英就是这样的人。

  若以职业而论,她走过的是与千万名知青佼佼者一样的道路:下放、教师、官员。可以说,是她特有的才气和历史使命感把自己的职场人生搞得风生水起,气象万千。

  她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作为一个文化官员,除了完成职责所在的必答题,她会热衷于去做大量的附加题。相对于政府官员,或许她的附加题更加出彩:

  学古琴,创三衢古琴社,送文化经典书,诗教进学校,国学教育引入社区、企业,做国学辅导演讲……这些业余活动,虽不能说与她的职责毫无关系,但也不是非做不可,她却乐此不疲。

  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社长,三衢古琴社长,政协艺术团负责人,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衢州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衢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衢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这些官其实都不算官,但她做得津津有味,因为她坚信,做官不算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才是千秋大业。

  从上述诸多职务可以知道,自从政起直至今天,在推动当地的文化建设方面,祝瑜英与有力焉。

  这里单提一件事就够了。

  衢州市决定在浮石潭北岸复建浮石亭(孟公亭),并重勒诗碑立于亭中,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亦为了公平起见,有关方面向社会发出征文,撰写《浮石潭记》。

  祝瑜英出手了。

  “衢城北隅,瀫水折而东,去旧北门四里,江面开阔,碧流汤汤,其淺深莫测者,有潭藏焉。……”

  不到五百字的一篇《浮石潭记》,在她笔下喷薄而出、一气呵成。

  她无师自通,厚积薄发,功底立见。

  封卷盲评的结果揭晓,在多篇参选的文章中胜出,作者的姓名:祝瑜英。

  反复阅读这篇文章,除了描述精准、文字干净,主要胜在立意。

  作文章,关键是立意。祝瑜英从“浮石不浮”入手立论,曰:“浮石之贵也贵在不浮,唯其坚而不浮,沉而不没,乃得世人所倚重。”并生发开去,“环顾世事,无有不同于此理者。”显然,作者把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也摆进去了。

  末了,她惊天一问:“浮石没而不复见焉。今而后,邑人之浮石情结将何以系哉?”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耐人寻思。

  说的是石头,其实是说人,作者问的是:那些不随波逐浪、不忘初衷、以十足定力坚守理念的人在哪里?

  信安前人有诗句:此心不肯随波转,砥柱中流若许年。(清·郑永禧)相信祝瑜英的文章定能激励一代又一代坚守信仰的人。

  2008年,由祝瑜英撰文、程逵鹏书丹、程之弟子刘天生镌刻的石碑立于浮石亭。此碑可谓“文、书、刻”三绝,被好事者称为“夫妻碑”。她位于瀫水南岸,供游人赞赏唏嘘,为后人增添了一项共和国的文化记忆。诚所谓“珠联璧合书文配,满城争说‘夫妻碑’”。

  都说祝瑜英是个才女,但是,才女不是天生的,才女的炼成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励志故事。当祝瑜英还是江山城关十八曲弄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时,似乎她走过的道路满地都是鲜花。小姑娘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能歌善舞,人见人爱。初中时,因为品学兼优,她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唱歌、诵诗、作文她无一不会,前途宽阔的道路正在她的脚下展现。

  但是,升高中时,一个“不予录取”的断语将她打入另册,父辈艰难创业转化的历史包袱,令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才女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

  接着,她作为江山的第一批知识青年被下放农村。她背着借来的高中旧课本到农村插队落户,决心自学考大学。但是两年后,一场运动忽啦啦地袭来,大学一律停止招生,她的大学梦彻底破灭,只留下一个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与她如影随形。

  祝瑜英没有消沉。为了生计,她学过裁缝、补过雨伞、补过破麻袋……但是,她不甘平庸,她要挣脱世俗,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在形格势禁的年代,她的地下读书活动也从未停歇。从《红旗谱》到《战争与和平》,《西厢记》到《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诗集》……这些书显然与“再教育”的指向背道而驰。

  后来,她担任了民办教师,并且自学了英语。让我们还原一个历史场景:在小学教工宿舍,祝瑜英的两个孩子,小的睡在摇篮,大的牵着她的衣角,她坐在小板凳上,一面在搓洗衣服,一面对着贴在板壁上的纸页背英语单词。路过的同事无不啧啧称奇。在那个年代,一个有两个小孩的年青妈妈,在市井百姓的世俗眼光中,咿咿呀呀地学习英吉利之鸟语,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识。

  后来,她上了电大。她同时学几门不相干的专业,学英语,学汉语言文学,学法律,学心理学……她似乎想把全世界的知识都学到手。

  须知她还有“正业”要做:教数学、教英语、教音乐、少先队总辅导员兼带学校艺术队;她还要“处家理世”,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杂事如麻”,要照看尚在读书的一双儿女,还有个超凡脱俗、爱惜羽毛的丈夫,需要她行使庸俗的义务。这一切,她是怎么做到的?有同事惊叹,难道上天眷顾这个奇女子,给了她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吗?

  她狂读,她恶补,她博闻强记,她兼收并蓄,用尽洪荒之力,终于,像一颗玉珠,她收藏了一个大海。

  当机遇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时,学习的效果就彰显出来,小学校长、副县(市)长、地级市政协副主席,每一个职务她都做得有声有色,赞声一片。

  前三十年的艰辛苦学铸就了她后三十年的灿烂辉煌。

  祝瑜英能从千百万知识青年中腾起,而今能在全省诗词楹联领域领一席高地,为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成功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

  退休了,凭着一种觉悟者的文化担当和历史情怀,她不仅没有因离职止步,反而在传播文化的道路上小跑起来,她要把传统文化的这个根留住。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她是总书记指示的自觉践行者。

  她进机关,走社区,赴学校,莅监狱……一场接一场地演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物欲横流、霓虹迷离、道德走失的今天,她自觉地、主动地、乐此不疲地做着与经济利益水米无干的纯文化活动。

  她的演讲很受欢迎,还吸引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志愿者。讲述正能量的中国故事,不坠牧师布道,而能常说常新,且要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真能感化人心,没有扎实的文化修养谈何容易?没有与时俱进的勤奋好学焉能持久?

  有人称她是衢州的于丹。于丹名满天下,瑜英情动衢州。

  习近平有言:“天边不如身边,大道理不如小故事。”于丹是天边的大道理,祝瑜英是身边的小故事。

  祝瑜英的演讲,不讲大而无当的大道理。没有显摆,没有噱头,没有忽悠,都是肺腑之言。同是主旋律,不同的听众,她都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听众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

  因为,她是用她的心来演讲的,她是用她的情来感化听众的。

  祝瑜英及其团队的工作,她们的感化人心的精神,实具武训精神,且直追陶行知,与陶氏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同时,通过这个演讲平台,祝瑜英也实现了她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内心的解放和安宁。当今中国青年,有的产生了信仰危机,对世事有些茫然。祝瑜英的活动,旨在提高人民的,特别是青年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是有远见卓识的。

  如听者有十之一、百之一受启迪,滞思者渐悟,慧者顿悟,顽生劣徒悔悟,必将受益终生。功德无量,他们会记住她和她的团队的。

  祝瑜英就是一个人们应当记住的文化传人。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