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礼贤城隍庙的故事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dd     时间:2017-11-03 09:07:26    「我要投稿

  在贺村镇的礼贤街上,如今仍保留着一座古建筑——城隍庙。从1267年至1276年,礼贤虽只有十年的县治所在地,可对于居民及子孙后代来说,这是一段充满荣耀而不可忘记的历史。通过城隍古庙和年年举办的城隍庙会活动,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流传了下来。

  礼贤设县在南宋咸淳三年(1267),复礼贤县为江山县在元至元十三年(1276)。礼贤城隍庙始建于宋末,清同治年间重建,三进四天井,占地700余平方米,共用圆木柱132根、方形石柱6根,庙门设有三重飞檐。上世纪,这座城隍庙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洗劫和“文革”破坏,所幸其主体部分保存较完整。1982年,江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并把城隍庙四周的围墙扩出约10米,定为古建筑的保护范围。

  礼贤城隍庙里的城隍爷,或源自一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叫严聚武,是唐武德年间由皇帝派往衢州的四品官员。他为官清廉,任职期间曾三访礼贤,帮百姓审理了不少冤案。离任后,人们修建生祠纪念他。

  曾任礼贤村干部和城隍庙管委会主任的柴贤达,为证实上述故事的真实性,不仅查遍当地的家谱和地方史志,也查阅《江山县志》等资料。在他看来,这一传说和唐武德四年朝廷初设衢州府的史实相吻合,故事有可信之处。而且旧衢州城内有条“礼贤街”和一个“礼贤门”,过去从这城门和官道可直通江山和礼贤。礼贤和衢州往来密切,官员来礼贤视察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然而,可能性并不等于必然性。柴贤达也坦承,他翻阅很多史书,都没有找到“严聚武”这个名字。故传说有可能是后人在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和创作。

  礼贤城隍庙大厅中央坐着城隍爷,当地人称“城隍老佛”或“城隍菩萨”。城隍爷后面,围坐着许多神仙。城隍庙在礼贤人心目中有崇高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城隍庙维修时,拆除了损坏严重的戏台,增加了一个牵马者的彩塑像;东西新加两个偏厅,一个是张善处理案件的“张善堂”,一个放置城隍夫人彩塑像。

  在今天的城隍庙内墙上,游客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小老头画像,旁边写着“殿师邵世庆”。据说,他是最后一位守庙人。日本鬼子闯进礼贤时,曾放火烧毁城隍庙,邵殿师以身救火,把庙保了下来。村人把这个无法查证的故事描绘在墙上,是对护庙壮举的肯定。

  礼贤城隍庙的传统庙会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前后七天,每天都会吸引远近男女老少前来赶会,挤得礼贤人山人海。人们借此机会走亲访友,附近三五里的人家皆宾客满堂。在这期间要抬城隍塑像举行巡游,程序分“出宫”“祭拜”“还愿”“迎佛”和“回宫”。

  “出宫”在十二日晚举行,先给城隍爷洗脸洗身,梳理打扮。洗身不许众人观看,不让妇女参加,洗前鸣“老佛铣”三响,在场者上香揖拜。替城隍爷洗身的二至四名男人,要求品行好、威望高。洗身后给城隍爷换上崭新的衣、帽、鞋、袜和龙袍,然后掀开龙帐,抬住太师椅的四只脚,送城隍爷于正殿中。出宫后的城隍爷塑像,要安排人员昼夜轮流守护,供奉香火。十三日开始“祭拜”和“还愿”,各种佳肴,应有尽有,有钱人会将文物古董拿来祭拜,显示富贵荣耀。点燃的印度檀香,把庙堂薰得香气四溢。

  十五日的城隍爷巡游,也叫迎菩萨,是庙会最精彩、最热闹的部分。有戏班子演上马戏,有八名年轻男人踩高跷,有吹长柄喇叭的先锋号角,有抬五块虎头木牌的,有锣鼓乐队、彩旗队伍、十八罗汉队伍、头戴礼帽和身穿细麻布长裤的绅士队伍等。

  礼贤青年的踩高跷技术远近闻名。人们踩在三米的高跷上,观者需昂头相望。他们打扮成戏中角色,手执道具,行走自如。沿途住户会在二楼窗台上放着茶水,考验着踩跷高手能否取到茶杯在空中喝茶。巡游当晚,庙会特设“四盘四”晚宴,犒劳踩跷的八名高手。

  浩荡的巡游,蜂拥的观者,到了安篷地方,百户人家设宴祭拜。不过,原先巡游的终点是礼贤河对岸的安库地方,而后缘何改为不过河的安篷呢?相传有一年的城隍庙会期间,须江大地连降暴雨,礼贤村前河水猛涨,架设在礼贤与安库河上的木板桥被洪水冲毁。但巡游不能停。庙会决定以小渡船送城隍菩萨过河,让安库人祭拜。小渡船行至河中,遇巨浪撞击,不幸船翻人淹,菩萨被洪峰冲走了。

  正当人们惊魂未定时,河下游的安篷村民却发现城隍菩萨漂进村了。村民边打捞城隍爷,边替它洗净身子,并及时向庙会报信。安篷人全村出动,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送城隍爷回城隍庙。正当众人议论城隍爷为何未被大水冲走时,香客中突然走出一名老者,捋着胡须说:“这是城隍菩萨显灵了。年年此时汛期,洪水危险,为保佑百姓平安,再不要过河去安库了。今天,城隍爷在安篷得到新生,安篷便是它的再生娘家。”人们顿时诧异,有人提议问问城隍爷是否同意这样做,便接连抛掷三次杯筊,结果这对杯筊三次落地皆一阴一阳,表示城隍爷三次都同意。人们再看老者时,却不知何时消失了。这便是如今广泛流传的“安篷是城隍爷娘家”的故事了。

  (注:本文参考了《江山县志》)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丹丹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