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耄耋老人梓里情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dd     时间:2017-10-16 08:55:00    「我要投稿

  当88岁高龄的姜邦瑛老师听到反映村情村史的《荷花墩印记》即将问世的消息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连叫好。近日,前去看望姜老师的《荷花墩印记》主编祝佩森等一行,向其为该书编撰提供大量材料表示感谢。

  姜邦瑛老师出生在1929年5月12日,因为此前长姐夭折,其母便在牛栏里生下了他,取名“牛宜”,姜邦瑛是他的学名。后来他又有两弟两妹,1942年日寇侵江时,一弟两妹死于细菌毒害,一弟受日本兵恫吓患羊癫疯,多年后死于非命。

  姜邦瑛的祖父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凭祖父的劳动所得加上土地上的收入,在峡口镇临街开了爿宽敞、名为“三和堂”的药店,由姜邦瑛父亲经营,生意甚是红火。药店1942年毁于日军飞机的轰炸,从此家道中落。姜邦瑛亲历日军的暴行,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发誓要好好读书,报效国家。

  他在江山县中读初中时,衢州革命烈士林维雁是他的语文老师,林老师不仅教学认真负责,对革命的信念和对新中国的向往更深深影响了他。可以说,在姜老师的教师生涯中,自觉不自觉地以林维雁为榜样。

  1953年,姜邦瑛从衢州雨农中学肄业,先后到吴村乡贺山头小学、南坞小学等地任教。“文革”中因受曾任国民党军官的叔父姜开阳的牵连,回乡劳动,后落实政策在廿七都的白沙、定村和峡口镇地山岗等地小学任教。因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县区乡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

  姜老师平生的爱好就是读书写字,并坚持记日记。1989年退休后,他利用自身的特长,为村文化礼堂建设、人口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开展工作。撰写了四册《自传》,编撰了《凤里荷支姜氏宗谱》《荷花墩方言、故事、传说》。

  为编撰《凤里荷支姜氏宗谱》,姜老师花了五六年时间,一家一家去调查访问,查访众多族人和知情人士。对身在外地的族人,则通过电话、书信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弄清楚荷花墩姜氏渊源,姜老师利用去凤林镇走亲的机会,向凤林姜氏宗祠借阅《凤林姜氏宗谱》,硬是靠一字一字手抄,花了好多天时间,才把与本族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2003年,姜老师续修了《凤里荷支姜氏宗谱》。在他80岁生日时,将《宗谱》自费打印装订,分送给族人,获得了族人和村民的好评。

  姜老师还利用平时闲暇时间,向村民搜集、整理本村的民间故事、传说,其老伴王云仙是众多提供素材者之一。82岁的王云仙是个健谈的老人,说起“神仙显掌”“王家塘歌”等典故传说,仍津津乐道。

  有件事姜老师仍然记忆犹新。2006年,凤林镇村干部在调查古代凤林名人——明弘治十二年进士姜瓒时,姜邦瑛曾充当向导,前往坐落在江西省广丰县管村乡的姜瓒公墓。孩提时,姜老师就经常在清明、重阳,随凤林祠堂一行人去姜瓒公墓参加祭祀仪式。

  凤林镇荷花墩村东有座百年老宅,叫姜氏祖宅,这就是姜老师的家。说起这座老宅,姜老师动情地说:“这是荷花墩的文化遗产。”古宅建于1908年,南北长31米,东西宽12米,面积372平方米,有八个大房间,六个小厅间,从大门入内共有三进四堂,门前的照壁上一个硕大的福字,前面一口水井。屋柱上装有精雕细刻的牛腿,板壁上嵌有18块别致的人物花鸟图案雕刻格,窗花纹理美观大方。原先这座老宅有许多住户,如今大多人在村里建了新房,搬出去了,只剩下姜老师夫妇和他的婶婶郭丽霞。去年,姜老师夫妇移居市福利院后,老宅只剩下郭丽霞一人。“老屋有部分墙体已破损,多处漏水,因产权仍属各户,维修困难甚多,还望政府出面协调,酌情给予补助维修,保护古宅。”姜老师呼吁。

  郭丽霞原籍台湾,她的丈夫姜开阳是姜邦瑛的叔叔,18岁从军,中央军校14期毕业,曾在武汉与日军会战,后升任营长、军委会少校参谋等职,日本投降后赴台湾任接收委员。1948年携妻儿和岳母一家共7人回故里。

  2016年初,姜老师得知祝佩森等人在调查村情村史,打算编撰一部反映其所在的原卅二都乡荷花墩村村志时,他不顾耄耋高龄,积极支持,将退休后编撰积累的大量文字和调查史实无偿提供给编纂人员,并关注编写进程。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丹丹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