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家乡的河水清又清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7-09-30 08:59:01    「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峡口镇同桥村的河岸,最近新铺砌了800米长的人行道,并安装了路灯。每当夜幕降临,两岸明亮的灯光倒映在清清的河水里,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为离家数十载的游子,我对家乡的河流有着独特的情感。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漫步河堤,目睹缓缓流淌的河水,回想起孩提时与小伙伴戏水或捉鱼的情景;或伫立桥上,凝望源头那青翠起伏的群峰,远眺巍然屹立的江郎。

  家乡的河流统称广渡港,源于石鼓与小竿岭。石鼓水经保安、赵宅门、西洋和猪头山,流至柴家附近的双溪口,与来自小竿岭、龙溪、达坞、化龙溪的水汇合,然后流入广渡港。同桥的溪上自然村与广渡交界,从溪上、王家桥头、竹底到桐村,村域内的河流全长5公里,河面最宽处达50多米。淙淙的河流,年复一年地滋润着万物,滋养着村民百姓,也见证着两岸村庄的巨大变迁。

  听前辈们说,民国以前,家乡的河流十分繁忙:一只只竹筏承载着山区特产顺流而下,运往县城、府城和省城;返回时则装着城里的货物逆水而上。广渡港通往须江、衢江乃至钱塘江,小山村连接着江山、衢州甚至省城杭州。据说如今居住在临安、昌化和杭州等地的不少江山人后裔,他们的祖辈当年就是撑竹筏出去定居的。不过那时的撑筏人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日夜奔流的河水,冲不走的是他们的苦难和满腹辛酸。

  古往今来,这河流本身也经历了许多变化。由于年久失修,用鹅卵石砌成的河堤,常常被洪水冲塌;河上的木板桥,更是经不住洪水冲击。村境的河面上有4座木板桥,其中有座被称为“万寿桥”。其实“万寿桥”并不长寿,遇到洪水泛滥,桥墩、桥板连同铁索甚至系铁索的大树,都会被冲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及水利部门重视水利工作,将其作为农业的命脉来抓,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变水害为水利,造福着无数百姓。如今,用水泥大石块浆砌的河堤既坚固又美观。二十世纪80年代,一座座水泥桥、石拱桥似彩虹飞渡,横卧在家乡的河面上,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广渡港长年流水潺潺,清清的河水浇灌着家乡的千余亩良田,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因为有了良好的水利条件,村里农业生产在江山名列前茅,成了闻名的产粮村。二十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桐村村便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先进集体单位。大概是土地肥、水质好的原因,村民们种的西瓜、桔子和甘蔗,味道十分鲜甜,在市场上也成了畅销货。

  近年来,村里在桐村自然村的河段上建起了人工湖,湖畔的垂钓区吸引了众多钓鱼爱好者。竹底自然村70米宽的堰坝已建成,下一步还打算建设景观塘,集灌溉、休闲、观光于一体。溪上自然村面积达4亩的景观塘已竣工,广渡港的活水汩汩引入景观塘,人在塘边走,鱼在水中游。百余株梅花、茶花栽在塘岸上,花朵绽放的季节里,花香洋溢在水塘周围。

  河里水清清,岸边柳色青。对于依山傍水的同桥来说,河流就像一条银色的纽带,将一个个自然村串在一起。勤劳智慧的村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幢幢别墅、排屋缘河而建,一个个村庄面貌一新。河畔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和锻炼路径等应有尽有。人们脸上甜蜜的微笑与河面激起的浪花交相辉映。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