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南坞明珠耀边界

来源:    作者:yumm     时间:2017-07-05 15:20:52    「我要投稿

  凤林镇南坞村与江西省玉山、广丰两县接壤。相传,村庄因地处南向的山坞而得名。二十世纪50年代初,曾设立乡级机构。今隶属于凤林镇,下辖17个自然村。主源南坞溪,溪水环绕村庄流淌,西流玉山注入信江、长江,东流江山汇入钱塘江。境内以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

  走进南坞,最急于参观的当然是杨氏外、内两祠了。一个村落,一个姓氏,拥有两座宗祠,堪称宗族和古村的荣耀。杨氏外祠地处南坞村口,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建,坐北朝南,面阔30.92米,进深50.35米,占地1500平米。主轴为门厅、戏台、中厅、寝堂,另附两个院落,建筑规模宏大。门厅是七开间楼屋,背面向天井凸出歇山顶戏台,台面由大小16根立柱支撑,八角藻井由廿八攒斗拱簇拥。戏台两侧各有厢楼3间。门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式样,檐角起翘较大,檐下施花哨象鼻昂斗拱。中厅三开间,体量较大,明间前后檐俱挑出歇山门楼,前后出廊用天花藻井。寝堂面阔5间,明间前檐出歇山门楼,前廊有八卦图案圆形藻井。两侧厢房各3间,明间出门楼。外祠不仅高大宽敞,豪华气派,而且雕刻精细,图案栩栩如生。横梁、额枋、牛腿、雀替木雕双龙戏珠、仙鹤、凤凰、狮子、麒麟、梅花鹿等瑞兽图案,以及八仙过海、山水花卉等绘画,无一不是艺术精品,给予人们美的享受。

  杨氏内祠,坐落村中心,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重建。内祠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四天井,两厢房,马头墙,硬山顶屋面,砖木结构。门楼采用四柱五楼牌坊式,檐下施仿木斗拱,门楣书“理学名宗”。前厅在明间,前檐挑出歇山门楼,檐下用斗拱。中厅梁架结构同前厅,惟把歇山门楼移至明间后檐。寝堂建在高台上,用五级台阶与后天井相连。祠内雕梁画栋,砖雕、木雕、彩绘相得益彰;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交相辉映。继2005年3月列为浙江省文保单位之后,两宗祠又于2013年5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南坞的八角井,久负盛名。民间早有“官溪祠堂南坞井”的说法。此井在杨氏内祠大门前,占地45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南峰杨氏宗谱》载,杨氏于北宋时来此定居,对斯井历代多有修缮和疏竣。井栏石柱上也镌有“清光绪四年重建”等字。八角井的井壁用鹅卵石砌成,井面铺设条石。井台用的是细条石。外沿呈长方形,边长4.8米。井栏为八角形,边长0.75米,井栏上设有8根立柱,立柱上端镌仰覆莲花,井深3.1米,泉水终年不竭,至今仍为村民日常生活所用。从叶朝海先生编著的《乡愁记忆·江山古村落》一书中获悉,南坞八角井有不少传闻故事。《八角井的传说》《八角井乌焦鱼的来历》和《郦道元掘井奇妙》,都与此井有关,读后令人感到神奇。村上的古建遗存,还有清代的管氏节孝牌坊,以及多处清代的古民居。假如说建筑是活着的历史,那么南坞古村留给后人的这些古迹,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有研究价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我们的前人以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赐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文化财富,我们如何从这些馈赠中受到启迪,从而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感恩前人,无愧时代,这大概应是后人的历史责任吧!

  峡玉山上的峡山寺,建于明代,占地2000平方米,为三进二天井、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数百年来,历经战火,曾几度毁损,均由民间捐资修葺。如今庙宇面貌一新,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寺北200米处,有明代建成的石塔,占地5平方米,六级四面,为楼阁式实心石塔。石塔原有东西两座,现存西塔,塔身高约3米,属市(县)级文保单位。寺后40米处尚存“绿云海石刻”,绿云海三字题于岩石南侧,清乾隆三十年(1765)由杨永晰所题。据说,杨氏曾站在岩石之顶向北眺望,遥见江西的三清山,一片绿色仿佛绿海一般,“绿云海”由此得名。自元代始,峡山寺便有举办三月三庙会的传统,系南坞杨氏后裔纪念南峰始祖杨尹中诞辰,并以此弘扬杨氏爱国爱家、清正清廉的传统。随着改革的深化,当代南坞人,弘扬传统,改革创新,赋予庙会以新的内容。其中杨氏宗祠敬祖祭祀活动,已列入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歌《南坞三月三》,在全国第二届村歌十大金曲评选活动中获提名奖。富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南坞,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浙赣两省的边界上。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