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清明复清明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g     时间:2017-04-05 08:42:22    「我要投稿

  清明,天地清新而明朗,它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也是一个美丽的时节。此时,繁花尚未落尽,嫩芽已经爬满枝头,一簇一簇的,像是婴儿紧握的拳头,蕴含无限生机。这才是实至名归的春天,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山川盛景,在我们眼前渐次展开。

  柳丝新发的嫩叶,织成一片浅浅的绿荫,柔条低低垂拂,像是婀娜多姿的美人,婉约,温暖,在清清的河边撩起裙裾梳理着秀发。燕子归来了,它们俏丽的身影掠过天空,古老的木屋梁间又婉转起多情的呢喃,声声清脆,就像经水洗过般清清的、亮亮的。

  天地间仿佛充盈着一团喜气,她是暖阳醺出来的,是叶尖花蕊里沁出来的,是潺潺水流里淌出来的。她没有理由地让你心生欢喜,胸口荡起层层温柔快意的涟漪;也让你的四肢轻松,思虑清晰,每个吐纳之间都带着花草的熏香,恍惚迷离中,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分明是个矛盾的时节,让人快乐又让人忧愁。为何断魂?为何那么急切地渴望有一杯酒来消释心中块垒?诗人为我们设了个千年谜语。失意?思乡?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蒙蒙细雨中一路行来,一定见了不少上坟的情景,纸钱焚化后化作飘飞的黑蝴蝶,和着细细的雨丝,汇成汹涌的潮水,一波一波地撞击诗人敏感的神经,一种强烈的乡情无可阻挡地袭来。回望来处,故乡却在烟水茫茫处,此时断肠,便合情合理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华民族是个“根”意识特别强烈的民族,大约每到清明,看到枝头春意盎然,便不可避免地顺着绿芽追溯,想起泥土下深埋的根,也想起九泉之下幽居的先人,遂觉得有必要做个探望,好让蛰居的祖先们一起来分享这大好的春光。

  每年清明,都要回老家给祖母上坟。对于至亲至爱的人,你不会觉得她已离去,好像她只是做了个远行,相隔的路途再怎么漫长遥远,也终有一天会再次团聚。所以每年上坟,我并没有什么可以祈求的,也不希冀得到什么庇护,只想像小时候那样去她床头,喊一声“奶奶”,并在烛光的微影里,把记忆里所有温馨的场景细细回放一次。若是天气好,就靠着墓碑坐一会儿,望着对面山峰幽谷云聚云散,薄薄的阳光柔软甜美成一块融化的糖,心也暖暖的,像是重回奶奶的怀抱。

  人生苦短,最长不过百年时光。百年之后能让后辈念念不忘的,不是留下的财富,而是生前曾在后人心中镌刻的烙印,那些馨暖的回忆比冰冷的金钱更不易磨灭。我总固执地把这样温暖的回忆同清明的和风丽日混为一谈,也许这回忆和清明的时光是那么相似,一样温暖的阳光,一样的惠风和畅。

  小学课文里有一首诗:“花儿虽小自家栽,清明时节含泪采。一束鲜花全家心,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那时太小,小得不知道“总理”,小得不能理解什么是感动,却清楚记得读着读着就有了异样的感觉,慢慢知道,那个“总理”,是个十三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个袖藏清风、怀抱明月的人,一生光风霁月,坦坦荡荡。他没有子女,却如春风化雨,天下苍生皆为其子;他没有坟墓,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却无不镌刻着他的名字。每年清明,无数民众都会自发悼念他。为什么一个人逝去四十多年,仍会这样深得人民的怀念和爱戴?不需复述丰功伟绩,只需在他留下的影像里就能找到答案:他就像一团温煦的光、一缕和暖的风,虽然隔着四十多年的时光,依然会在每一次扬眉、每一个微笑、每一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那样温暖亲和的神色,多像三月的春光,清清爽爽,可敬可亲。

  晋文公复国之后要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受封逃入深山。晋文公做了一件让自己后悔一生的事: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介子推抱着一株柳树,被烧死了。在他用身体掩着的树洞里,藏着一张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复清明,这是一个臣子以血代墨、用生命做保,给君主上的最后一道奏章,晋文公最终也不负“清明”,自励自省,带领晋国走向富强。然而,千百年来,王图霸业终究灰飞烟灭,而一个明君和贤臣的故事,却被代代相传。

  陌上花开,又是一年柳色新,我愿我生死以之的中国,清明复清明,也愿这国中的每个子民,怀揣春光,人人清明。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耕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