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江山市名来历溯源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g     时间:2017-02-27 08:38:45    「我要投稿

  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

  ◎ 徐青 徐槊蔓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据1990年版《江山市志》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县地置须江县,为江山建县之始。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改须江县为江山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江山县改名为礼贤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复名江山县。1987年撤销江山县设立江山市。江山设县已有近1400年历史了,江山县名也有1085年历史了,江山这个优美霸气的市名究竟由何而来呢,笔者试图在史书中寻找答案。

  须江县名来历

  江山唐武德四年设县时称须江,至于原因,古代地理志书和衢州府志、江山县市志记载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以县南有须江溪,因以为名。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武德四年置衢州,分信安县南境置须江县,八年并废。永昌元年秋复置,以县南有须江溪,因以为名。”五代后晋刘昫、张昭远等撰的《旧唐书》记载,“武德四年,分信安置,城南有须江。[集释]《校勘记》云:《元和志》卷二六:以县南有须江溪,因以为名。”宋代《太平环宇志》记载,“本信安县之南境,唐武德四年分信安县置须江县,因南有须江为名。”清代《康熙衢州府志》(修于1711年)记载,“江山县,唐以城南须江名须江县,《旧唐书·地理志》。”1990年版《江山市志》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县地置须江县,以城南有须江得名。”

  说法二,以县南有江郎山,北有须女泉,故名。明代《弘治衢州府志》(修于1503年,目前衢州保存最早的府志)记载,“按旧志,隋汉以前属信安县。唐武德四年,以信安为衢州,始析州之南境置须江县。以县南有江郎山,北有须女泉,故名。”《嘉靖衢州府志》(修于1564年)、《天启衢州府志》(修于1623年)、《天启江山县志》记载与《弘治衢州府志》基本一致。

  从县名的来历看,说法一以溪命名。须江溪现称江山港,是江山的最主要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同治江山县志》载,“大溪,一名鹿溪,亦曰鹿头溪,即古瀫水,又名须江。”须江发源于浙闽交界处仙霞岭北麓之苏州岭与龙门港,流经张村、峡口、凤林、贺村、清湖、碗窑、虎山、双塔、上余、四都等乡镇、街道,在衢州市双港口与常山港汇合而成衢江。须江全长134公里,贯穿江山县境中部,是一条自南向北、流域较长的河流。

  说法二以名山名泉命名。县南有江郎山,江郎山已是世界自然遗产了,暂且不细说。而须女泉,当代人已渐渐淡忘它了。随着城市扩张,正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江山县志》载,“须女泉,县北三里,在西山之麓,深不及丈,形如半月,大旱不涸,甘冽宜茗,逆流溉田数百亩,锁一邑,一脉合于青霄桥,与溪流会。相传唐时某后病眼,有女道士汲泉水拭之,遂愈。”县志特作解释:“须女郎,婺女星也,分野属牛女之次,泉当女宿之度,故名须女,唐因之名县。”因此须女泉是古代汉族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而且须女泉就位于古县城的北边,与北有须女泉的描述相符。

  关于须江县名来源的两种说法,笔者认为以溪命名更合理,其理由有四个方面。一是记载以溪命名的史料时间早,最接近江山设县时间。唐武德四年(621)江山设县,记载以溪命名的史料《元和郡县图志》由李吉甫撰写于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而记载名山名泉命名的史料最早的是明代《弘治衢州府志》,成书时间为弘治十六年(1503)。二是记载以溪命名的史料更具权威性。《元和郡县图志》是汉民族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是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旧唐书》为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史料来源比较丰富,其史料来自实录和唐人所修国史。《太平寰宇记》为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乐史撰,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上述史书均为国家级权威地理志书。而记载名山名泉命名的史料全部出自部份衢州府志和江山县志,地方志书的编写,常由于史料查找困难,不方便考证,志书多采用照录的方式进行记载,常出现前人错了,后人就跟着错的情况。三是地方志书也曾对以名山名泉命名的说法提出质疑。江山纂修县志的时间始于明代,至今凡14次。明正统、正德十五年、嘉靖二十三年、天启三年均修过县志,除《天启江山县志》外,其余刊本已佚,仅有书目著录。清代康熙、乾隆、同治年间修过5次,均有存本。从现存志书来看,对于须江县名的来历说法不一。最早的明代衢州府志及江山县志均记载为以江郎山和须女泉而得名。而编修于1711年的《康熙衢州府志》、1776年的《乾隆江山县志》、1990及2013年版的《江山市志》均认为须江县以溪而得名。《乾隆江山县志》就对此作过考证,其《沿革志》记载:“须江,武德四年分信安置,以城南有须江。”其《星野志》记载:“据《隋书地理志》,金华为婺州,以天文婺女而名。而唐之衢州又以婺州析置,因之置须江县,此须女之说所昉也。康熙辛丑朱志邑人余锡直谓,泉名须女,适当女宿之度,则凿矣。”又对须女泉作如下记载:“《朱志》,县北三里,发源西山之麓,深不及丈,……逆流溉田数百亩余,唐因之名县曰须江。案:县以鹿溪水名须江,而名不因泉。”四是古县名以名山名水取名较为常见,但以山名与泉名结合的方式命名的比较罕见。就连浙江省的省名也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而得名,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

  总之,从古志的记载及县名的命名规律等综合分析,须江县名的来历,该是由须江而得名的。

  须江县改名江山县

  须江县改名江山县的时间毫无异议,志书、史书记载基本一致。唐武德四年建县,名须江县。于后唐长兴二年,即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由吴越王钱镠将“须江县”改为“江山县”。

  钱镠为何要改县名呢?江山改名时间为吴越国时期。吴越地域极盛时,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钱镠(852年-932年),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902年,钱镠被封为越王。904年,钱镠被封为吴王。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932年,钱镠病亡。钱镠在位期间,喜改吴越国下设的县名。因与淮南杨氏交恶,以“淮寇未平,耻闻逆姓”为由,改浦阳为浦江,改东阳为东场,改富阳为富春,改暨阳为诸暨,改松阳为长松。因有白乌栖于瑞安县的集云山,觉得是好兆头,遂改安固为瑞安。因避梁太祖父朱诚之讳,改乐成为乐清,改长城为长兴;避梁朱茂琳讳,改鄮县为鄞县。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为永安,仰祈永保平安,即今浙江仙居县。另又改唐兴为天台。

  钱镠又为何改县名为江山?《江山地名志》记载:“五代吴越宝正六年,吴越王钱镠以县南有江郎山,改名江山县,此为今县名由来。”清代《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江郎山,县南五十里,山高六百寻,一名金纯山,一名须郎山。有三峰皆耸秀,俗呼江郎三爿石……钱氏以此山名县”。江郎山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之最的一线天,并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

  钱氏既以江郎山改县名,但为何钱氏不改为江郎县,或为须郎县,却改为江山县呢?据笔者考究,“江郎山”最早的名称就叫“江山”!据《隋书·志·卷二十六》记载,“信安有江山、悲思岭。有定阳溪。”这是能找到最早有“江山”地名的记载。信安,西晋太康元年(280)由新安县改名而来,包括今衢州市范围,隋朝江山还未设县,属信安县;定阳溪、悲思岭,查阅《弘治衢州府志》,定阳溪即现乌溪江的古名,而悲思岭就在乌溪江的上游,现相思源附近。而江山,据《浙江古今地名词典》记载,“江山,古山名。”《隋书·地理志》:东阳郡信安县有‘江山’,即现今江山市江郎山。”这正是钱镠以江郎山改江山县名的原因吧,江山由山名而成了县名就顺理成章了。

  钱镠改“须江县”为“江山县”的时间是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此时钱镠已八十高龄,也是钱镠去世的前一年。而关于钱鏐改“须江县”为“江山县”的原因,坊间还有两种传说。一是钱鏐比较迷信。钱鏐以“须江”方言音与“输江”相同,觉得不吉利,让人联想到“输了江山”,就下旨改须江为江山。同年,钱镠还以“丘”与“墓”近义,不吉,遂改龙丘为龙游。二是钱镠深知须江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军事意义非凡,绝不可失,可以说“得须江县就如得江山”,“保住须江就保住江山社稷”。下旨改“须江县”为“江山县”,意在提醒继任者永远不可丧失“江山”这一要地。

  探究到这里,想起去年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作词的《那里有个名叫江山的地方》歌词:“那里有个名叫江山的地方,江爱着亘古守望的江郎,山傍着绵延的须江。”须江县因须江溪而得名,江山县由江郎山而改名。须江水代代相传,孕育了淳朴的江山人民;江郎山屹立不倒,体现江山人坚毅的品格,一山一水的县市名也正好让大家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耕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