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东风传来的好消息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7-02-18 09:47:54    「我要投稿

  “好消息,好消息,东风传来的好消息!”约莫去年7月底,网名叫“东风”的故乡老书记邵珠才,在微信上给我传来一张江山市公交车运营图,告诉我,109路公交车的线路当月底开始,向东延伸到江山火车站,向西延伸到莲华山工业园区。而且,班次很多,一天有几十趟。看到这一消息,我的心简直要从胸腔里跳出来,这车子不是开到我家门口了吗?这可是过去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啊!

  我的老家村名东山头,简称东峰(谐音东风),顾名思义,就知道这是山区农村。但山不高,属丘陵地带。1958年,我被保送到江山第一初级中学就读,学校在县城里,离家有30多里路,一个12岁的孩子,每周六下午,从学校回到家里,周日下午,挑着一周的生活必需品,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又要来到学校,靠的就是两条腿。有时走得腿酸脚肿,也不敢坐下来歇歇脚,没有到目的地,还要继续赶路哪!中学六年,我遍尝这段路赶路的滋味,路上印满了我的脚印。当时得到这一消息,我心里怎能不激动呢?

  后来交通事业发展了,一天也就一两趟农用车,在那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阡陌小路上颠簸,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开到离村子五公里的贺村镇转车,但那时我已经中学毕业很多年了。

  而如今,平展展的、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越野穿村,一眼望去,像一条黑色的飘带,铺向天边,不见尽头,几十个站点,凭一张老年证,可以从江山城免费直达到家门口。这是多大的变化呀!

  一

  在儿时的记忆中,故乡是一个原生态的美丽地方。每当我诵读白朴的《天净沙·秋》的时候,我的脑子中就会浮现出孩提时在村口数点归巢寒鸦的情景:秋天的黄昏,我骑在牛背上,放牛归来,斜阳外,寒鸦万点,落日西沉,火烧云烧红了半边天,晚霞把山村的一切都披上了橘红色的轻纱,人红了,牛也红了,整个村子都红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在村口,可以看天上的落日流霞,可以见家家户户房顶的袅袅炊烟,可以瞧村中的棵棵老树,可以数缓缓飞动的点点寒鸦,可以仰望排列成“人”字或“一”字迁徙的鸿雁,也可以欣赏门前的青山、村边的小溪绿水,也可以赞叹水边的白草、山上的红叶、黄花……

  这里的山野,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碗口粗细的松树,成林连绵,高低起伏,像一幅水墨画,铺展在蓝天下。山岗上草木稀疏,山谷里则长满了青草。这里是我们村的天然牧场。牛牵到山上,把牛绳往牛角上绕几圈,扣紧,就放牛到山野吃草去了。我们这些放牛娃,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石子、捡蘑菇、挖野菜、采猪草了。

  在这学余放牛的四年中,我练就了骑在牛背上策牛飞奔驰骋的绝技!而在夏秋不是很热的日子里,霏霏细雨中,山洼放牛是美的享受,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穿着裤丫,赤着双脚,徜徉在柔软的绿草上,一步一步慢慢滑着前行,溅起一朵朵透明的小水花,伴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儿,在脚边欢快地跳跃着,脚底下痒痒的,酥酥的,那感觉,仿佛在漫不经心地听乌兰图雅唱《草原之夜》,浪漫温柔,深情舒缓……

  故乡虽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有了包括我在内的两位大学生,但也算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83位进士、8位尚书的江南毛氏发源地——毛泽东祖居地清漾村,离此不过十来公里;“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的中国丹霞第一奇峰、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离此也不过十来公里。

  故乡还是带有一点野性的地方。省博物馆里珍藏的巨型恐龙(礼贤龙)化石的出土处——金交椅村,离本村仅两公里之遥,可见这里曾经是恐龙出没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粮食短缺,我和二哥到那山上开垦了一片荒地种番薯,那可还是处女地啊!

  这里常有野兽出没。小时候,我就亲眼看到野兽夜里拖走猪之后,在村民猪栏旁边留下的血迹和脚印。山上的松树林不高,正好可以为野兽庇护隐身。记得有一次放牛,我还只有六七岁吧,一只狼嘴里衔了一只鹅,在前面边跑边咀嚼,一个农民挥舞着锄头在后面边追边呼喊,从离我不远的田墈上擦身而过,我心里好害怕呀!带着哭腔地催着一起放牛的村姑:“快回去!快回去!”

  这里更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发族太公定居此地仅300余年。这里的经济贫穷落后,穷得解放初全村五六十户人家没有一家地主。虽说这里是山区,山上却没有柴火可拾,山上的柴草是年底全村按人口分的。要砍柴,得去来回八九十里外的大山里。在我们兄弟中,我是老三,曾和四弟随大人进过一次大山,半夜里披星戴月出发,带去的一点当中饭的粽子半路就吃掉了,兄弟砍了柴,捆好后挑了往回走,一路马不停蹄,走得又乏又累,带去的水早已喝光,想喝水就喝点田沟里的水,看到路边地里的萝卜,真想拔一个充充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村民长期以来对大片的梯田只有索取,连稻草都要挑回家当柴烧,或给牛作过冬的食粮,没有什么投入,化肥根本没有,农家肥也很有限,土地极其贫瘠,收入也十分微薄,一亩田的水稻能打三四百斤谷子已经很不错了。村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停地干活,但全村人依然过着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二

  后来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村民除了种田,他们的副业主要是养猪。圈地伐木,成片的松树被砍掉了,村里村外,坡上坡下,猪舍林立,猪粪乱堆,猪尿横流,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几十只、几百只甚或上千只的猪,媒体曾夸赞这里是“闹腾的养猪村”,出了不少养猪专业户,名气很大,村里致富带头人邵珠才家里至今还有省里颁发的“养猪大王”的奖状!

  渐渐地,这里青山没有了,绿水没有了,这不,还没有走进自然村,远远就能闻到一股猪臊味。从村旁流过的小溪的水面上,常常可以见到漂浮的死猪,绿头苍蝇麇集,突然撞上水流中的障碍物震动尸体,“嗡——”的一声,群蝇飞舞,成千上万白色的蛆不停蠕动,钻进钻出,上下翻滚;有的则搁浅在水草边,在夏日阳光的暴晒下,发出一阵一阵恶臭。这样的水流入钱塘江,水质哪能不受到极大的污染?走进村里,臭气弥漫冲天,熏得人们头昏脑涨,恶心呕吐。我那在杭州长大的侄女儿进了村,一夜没住下就嚷嚷着要离开……

  三

  2014年3月24日,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改革的东风又一次在故乡骀荡。是的,养了猪肥料有了,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来发展养猪业,是得不偿失的,不符合这里的实际。

  江山市委市政府根据转型升级的总体布局和群众的意愿,让东峰村成了江山市莲华山工业园区主体部分。为了保证钱江两岸人民能够喝上清洁的钱江水,属钱江源头的东峰村不准养猪,邵珠才以身作则,以当年服役期间在部队练就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全村养猪村民一起,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如东风扫残云,很快,星罗棋布的猪舍被拆除干净。全村周围西北南三面的山包全部推成了平地,小山岗没有了,梯田没有了,阡陌小路也没有了。

  随之而来的是鳞次栉比的厂房,宛若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有的正在建设中。娃哈哈、大唐热电厂、赢牌体育等许多知名企业都落户这里。纵横交错的大道四通八达,平阔的马路两旁种上了树木,绿化成林荫大道。绕村的小溪流被拉直,多座现代化的桥梁飞架其上,桥下淙淙流动的溪水清澈见底,岸边芳草萋萋,蔬果茂盛。那些拆迁的规模养猪户,集中到一起,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住房,门前各种各样的鲜花四季盛开,开始了他们环境美化后的别样新生活。村中还有不少市(县级)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纵观全村:楼房高耸,老树参天。林木繁茂,锦绣掩映。风吹竹摇,绿浪起伏。涛声阵阵,如梦如诗。空气清新,花香鸟语。好一派新农村的美丽景象!由于村子与工业区南北有一溪之隔,相距两三里,村子的夜晚,从群星初现到夜色阑珊,都特别静谧。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报晓鸟就站在高高的树梢,以其最动听、嘹亮、美妙的歌声宣示黎明的来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故乡,何止是春眠?夏眠、秋眠、冬眠皆然!十月底,四弟在老家住了几天后,在微信中写道:“在东峰很惬意!晨听鸟鸣,晚听涛声。”由此可见,故乡的生态环境,确实发生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变化!宋代理学家邵雍的《山村》诗写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读着它,一幅田园风光图扑面而来,内心的感受是意境淡雅,幽美,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颂之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工业区走二三里到东峰村,岂止“烟村四五家”?哪会“八九十枝花”?我体味到的幽雅和宁静的感觉,何啻十倍百倍于邵雍?啊,变革中的美丽故乡,我爱您!

  四

  村口荷花塘堤岸两端各有一棵百年老樟树,遥遥相对,枝繁叶茂。其中一棵已经有190多年的树龄,在我孩提时代,每年都有不少人在树身上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红纸条,让孩子拜它做“樟树老爷”。眼下,这两位“老爷”即将见证这里的巨大变化啦!

  村里领导不忘初心,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村民办实事,筹集资金200万元,要把这里变得漂漂亮亮,风风光光。这荷花塘自古以来就是村里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村子的荣辱兴衰,辛酸和幸福,发展与辉煌;它也是村民养鱼养虾的好地方,每年春节临近,塘水放干,那活蹦乱跳的肥美鱼虾便是过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更是村民洗衣洗物的天然瑶池,夏天的樟树下,女人们高挽着裤管,站在碧水之中,叽叽喳喳,俗谚“三个堂客一群鸭”,一边洗衣服一边愉快地尽情说笑,热闹非凡……前几天我回了一趟老家,荷花塘里,塘底溶有猪粪猪尿的臭淤泥已清理完毕,掘土机正在不停地挥动长臂,把荷花塘的外观形状彻底改变,赋予其美学价值,改变后的塘墭地基正在浇筑,小山村大手笔的荷花塘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这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程,一个更加美丽,焕然一新的村庄即将赫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五

  改革的深入,也使这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我家排行老五的小弟为例吧:原来村中有一座百年的五架屋的一半是我们家的,分家时分给他,没过几年,整座房子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没奈何,他在村外的莲塘山盖起了几间房子,接着又盖起了猪舍,多的时候也养了几百头猪,但生猪的价格时涨时落,有时看得见就要到手的钱由于错失良机就从指缝中溜走了。他为人本分老实,除养猪之外也没有太多其他经济来源,所以生活过得还比较拮据。但变成工业园区后,他分到110平方米的宅基地,用国家给的住房、猪舍的补偿款,加上自己的劳动积蓄,盖起了三层半的连体楼房,总面积有近400平方米,花园式的,一走进家门,就给人家一个富丽堂皇的感觉,让那些大城市蜗居的人们馋涎欲滴,今非昔比,与他以前住房连着猪栏,“脏、乱、差”的房子有着天壤之别。他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衣食无忧,整天乐呵呵的,弓着年轻时累弯了的背,推着童车,带着外孙到处转悠,尽享天伦之乐。

  村民们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农田。年轻人或自己办厂,或到人家厂里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有的在当地,有的在远方,但他们都赚到钱啦,加上国家对土地、住房、猪舍等征用的补偿,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老年人基本上都买了失地保险,生活有了保障。雨天,他们都聚集在肉摊子旁的文化礼堂里,或看报纸,或闲聊,或打扑克;晴天,在村边地里侍弄庄稼,种点番薯、玉米和蔬菜之类,既有经济收入,又能锻炼身体。

  六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村里的环境改善了,那种“月是故乡明”的感觉特别强烈。2016年初秋,85岁的堂哥,腿脚已经不便,他从敬老院出来,艰难地行走了一段路,搭乘109路公交车回莲华山新塘新村妹妹家,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让外甥用车子送他到村口,伫立一个多小时,深情地仔细端详了故乡的新面貌,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春节,外地的游子,都希望回故乡过年。为了有机会能常回家住住看看,我家四兄弟也把父亲手里建造的房子修葺一新。

  2015年年底,84岁的大哥和中风后刚出院的大嫂也急着往回赶,我们一大家子三四十口人,买了一只猪,回家过了一个大团圆的春节。那年腊月的一天,作为先头部队的我和四弟两家人先一步回到故乡。刚住下,气象预报说明日有大雪,由于来得匆忙,什么蔬菜也没有带,刚巧同龄的邵希连老人来串门,得知此情况后,不由分说,就带我到他的地里,指着萝卜白菜等说,只要地上有的菜,尽管采好了,好大方啊!平时偶然回家住几天,邻居们东家送鸡蛋,西家送番薯,还有人把他的菜地也分给我们种。

  过去以邻为壑,现在亲如一家。是啊,随着生活的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记

  故乡的村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都觉得自己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幸福之中。有一个73岁的发小邵希海说:“真没有想到,到老了还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我很满足了。”已年逾古稀的小学同学王笏信,买了失地保险,夫妻俩每月可以领到3000元左右的养老金,他说:“早上起来,门一打开,就有100块钱滚进来,享共产党的福啊!”村民们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啊,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每一个人都应倍加爱护和珍惜!

  啊,东峰!改革东风吹拂的山村,您越改越美丽,越变越兴旺!在巨变中闪闪发光!

  啊,故乡!您的发展告诉人们:新的长征路上,只要各级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群众心连心,就一定能开辟出百姓的幸福之路!

  邵作彦,1946年2月生,浙江省江山市人。196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任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浙江省中语会常务理事、衢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衢州市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退休后任浙江高复航母——杭州求是高复教导主任和该校衢州市招生办公室主任。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