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一位被人们遗忘的文化先贤——朱剑蓉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dd     时间:2016-12-29 09:09:56    「我要投稿

  江山市近现代文化先贤众多,有国学大师毛子水,有文史专家叶笑雪,有档案专家朱子爽,有书法家毛善力,有指画家郑仁山,有散文家朱慧洁等。然而,还有一位文化名人常被人们遗忘。他就是民国时期《江声报》责任编辑、《号角》主编、浙江省战时作家协会江山分会理事长,江山县立图书馆馆长、江山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朱剑蓉。

  朱剑蓉先生,字宾侠,号紫垣。出生在晚清时代,从小笃志好学,博览群书。青壮年生活在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尤其是当日本铁蹄任意践踏东北三省时,这位从省立第八中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惊诧了,愤怒了。泱泱大国为何被小小日本岛国所欺凌,四万万同胞,为何一盘散沙,任其宰割,他不得其解。“七七事变”后,日军大肆侵占中国各地,朱剑蓉和其他有志青年一样义愤填膺、嫉恶如仇,奋笔疾书,发表了50多篇笔力犀利,慷慨激昂的言论和诗歌,鼓舞人们的抗战士气。

  在朱剑蓉主编的《号角》创刊期间,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作“吹茄却敌”的题词;担任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上将的刘建绪作“唤起民众”的题词;担任江山县县长的丁琮作“杀敌利器”的题词;浙江日报社社长严北溟作“这是大众的吼声,这是胜利的前奏”的题词。

  他在《国民速起自决》中说道:“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家兴亡之最后命运,实在国民之自决。”同时进一步呼吁:“将笔杆和枪杆一样地动员起来,向着敌人瞄准”。他在《元旦警歌》一诗中吟道:“鸭绿江中,惊涛溅浪。长白山下,倭鬼喧阗……快放下葡萄酒杯,不要再终日价在桃色的绮梦里沉湎。快踏出象牙之塔,不要终日价在华茵软褥上高卧酣眠……擎枪策马,努力向前!把垂危的中华扭转,拯东北同胞于倒悬!失土收回,奇耻祓煎!”他在《汪精卫叛国有感》一诗中痛斥:“屈膝奴颜廉耻丧,千秋万世博污名。”他在《不让敌人到江山》歌词中高唱:“兄弟们,姐妹们,赶快起来,精诚团结,勠力同心,拼将血肉作城防,不让敌人到江山!”他在《回乡曲》歌词中写道:“敌人哪,你只能侵占我们的土地,蹂躏我们的家乡,焚烧我们的房屋,侵占我们的财产。不能,万不能,扑灭我们这颗反抗到底的心,如火似的,燃烧在胸膛。”同时,他又与全国著名音乐家、《黄河大合唱》作曲家冼星海合作,创作了《双十节纪念歌》。这些作品的发表,既鼓舞了江山民众坚定抗日,奋勇救国的士气,还引起了当时军政长官和学者专家的关注。在这期间,朱剑蓉先生结交了周建人、郁达夫、冼星海、成绍宗等著名学者,相互畅谈对时局的看法,相互交流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1940年11月,周建人还挥笔为朱剑蓉先生题词,其词曰:“用血汗灌溉的结果,总会开出理想的花朵。宾侠先生纪念”。笔力遒致、飞逸洒脱的周建人墨宝,仍收藏在朱剑蓉先生的女儿家中。

  爱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爱国主义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一个又一个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的光辉形象。爱国作为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阶级烙印。朱剑蓉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坠失,忧患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长期分裂。将自己的热情、才华和智慧溶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他翻阅中国的历史,既痛恨厌恶秦桧的奸险卖国、严嵩的残暴祸国、袁世凯的贪婪窃国、汪精卫的祸心叛国,又崇拜屈原的投江为国、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丹心许国、戚继光的抗倭卫国。他也明智,任一介书生不能像历史上的武将、勇士那样上战场与敌人厮杀。但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一代知识分子也有一腔热血,他们能做的就是用文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外敌的痛恨,用笔来唤醒国人的自强勇敢,用笔为祖国领土完整而出谋划策,呐喊加油。

  当然,爱国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概念,它是发自心中的一个朴实的、赤诚的、笃志的、悠久的、具体的爱。它既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紧密相连,又与家乡和亲人相融。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人们的根,是生命,是灵魂,是精神。为此,对祖国、对家乡一片赤诚的朱剑蓉先生,用一支流畅的笔,撰写了《江山风光》,发自内心地赞美梅泉、雪泉、须女泉,赞美老虎山、江郎山、浮盖山,赞美廿八都枫溪十景,赞美家乡的春夏秋冬。朱剑蓉先生又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孝子,当其母亲去世时,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事后挥泪写下“哭母诗”十八首,字里行间,感情充沛,催人泪下,感人心怀。

  朱剑蓉先生尽管不是共产党员,但他长期与共产党人徐莲溪、朱曜西、何炯等紧密联系,并建立深厚友谊。新中国建立后,他拥护党的政策,尽自己的努力,发挥知识专长,为编纂《江山市志》,为江山文史事业,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纵观朱剑蓉先生的作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构成其中的基调和思想内涵,而这一切,又都借助了各种艺术手段和文学体裁。在他的作品中,不管言论也好,散文也罢,大多夹叙夹议,有感而发,挥洒自如,深入浅出,无不展示出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功底。至于他作的诗,填的词,撰的联,不仅意境优美,文情并茂,而且文辞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明快。如他写的秋天:“千江明月影,万树已飞红。安得比翼鸟,来去长相从。”读之,朗朗上口;思之,意味无穷。1945年9月4日,江山县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他感慨万分,欣然挥笔,在会场悬挂一联:“抗战获全功,四亿半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侵略遭惨败,七千万日本鬼子曲膝投降。”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一首诗中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朱剑蓉先生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江山的教育、文化和新闻事业,他的诗文作品,在江山的文化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一页。我们应该敬仰他,纪念他。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丹丹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