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故乡那条河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dd     时间:2016-10-12 08:35:55    「我要投稿

  从家里到单位要经过两座桥。我时常站在桥上发呆,看呼啸而过的车流、看桥底波平如镜的河水。河水常常蓄得很满,满得像要溢出来,一点也没有河水该有的样子,更像是一个长长的湖泊。于是更怀念故乡那条不羁的小河。

  老家背山面水,门前是一条小路,路的一边是宽广的稻田,另一边就是那条奔放的河。河水在村子中间被拦了一个坝,坝下是平坦的坝基,坝基下面就是一个很深的水潭,深到我从未见它干涸过,哪怕夏天抽水泵使足马力,也不能让它露出河底。这条河承载了我们童年时太多的欢乐。

  春来河水初生,唱着小曲,哗哗流淌着,被河床不规则分布的大石头一挡,两下一扭,就挣脱开去,愈加开心地哗哗歌唱。娟和我就在岸上,一边听着它恣意欢唱,一边剪着马兰头。

  河岸边的柳芽滋滋地生长,嫩黄的叶子就像奶奶养的小鸭子,毛茸茸、娇怯怯的。这种柳树不是垂杨柳,是农村里的土柳树,柳条可以编筐。而对于童年时的我们来说,最喜欢的是折下一根柳枝,抽去中间部分,只留外面的树皮,在一端刮薄树皮,环一圈并捏扁成椭圆形状,就成了一个小小的柳笛。借着河水的伴奏,吹响春天的笛声,小的枝条吹的声音小。隔壁的强,可以把柳树皮卷成喇叭形,再加上吹嘴,吹起来的声音宏亮而又沧桑。小时候一直不知道这种声音为何会让我莫名感伤,直到有一天看到《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隐隐然有所共鸣。

  小时候不知离别为何物,折柳也不是为赠别,而是编柳帽。我们还要在这小小的柳帽上,插上一朵朵小野花,绿的叶、红的花,戴上这样的柳帽便成了最美丽的花仙子。花仙子们在河岸边穿梭,寻找着草丛里那一个个酸甜可口的野草莓,小小的果子是春天最好的馈赠。

  夏日河水退去,堤坝也贮不了多少水,田里的秧苗仿佛在叫着:“我要喝水,我要长大。”于是在那条小路上,隔几天就会架起小型抽水泵,向着稻田输送给养。当然,这是大人们的事儿,小时候的我们,夏天的乐园在河里。

  被抽浅了的河水里宝贝太多。我们一人一个捞鱼网,捞了半天没看到鱼,就去捞小虾了。小虾是最好捞的,它们总喜欢栖息在靠近岩壁的浅石上,一般是一捞一个准。运气好的时候我一个上午可以捞上一大盘。母亲会把刚挂果的鲜嫩青椒,切得细细的;用油将虾煎得红亮酥脆,再混着青椒炒。往往还没等上桌,我就要先偷吃几把。这是父亲最喜欢的下酒菜,所以捞虾是父母都默许的一项活动。

  这是小虾,还有一种稍大些的虾,两把大钳子很是威风。这种虾比较难捞,但是晚上再来就容易了。白天的河水比较热,这种虾一般都躲在河水深处乘凉。到了晚上,河水凉了,水坝下面的那块坝基就成了它们玩耍的好地方。和小伙伴拿了手电筒,悄悄走到坝基上,这里的水十分浅,刚好没过脚踝。河水清澈,就着月色,坝基上的石头缝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只只大虾就停留在坝基上,像是战场上的列兵,缩着的长矛随时准备出击。这时,只要将手电筒调到最亮,将光束对准其中一只虾。它一看到强光,立即一动不动,这个时候去捉是十拿九稳的。我们快乐地捉着那一只只虾,一串串笑声荡漾在河面上,划出一圈圈粼粼波纹。

  秋冬以后水位下降了,随着天气转冷,孩子们玩乐的场地也转移到了岸上。岸边种着一些果树,最受欢迎的是那几棵板栗。小刺猬般的果子,一个个被秋风吹得咧开了嘴,露出紫玉般的板栗果。我们在干涸的河床上捡那些掉下来熟透的果实。有些皮一点的小伙伴,踮着脚用小石头去砸那些长得矮一些的“小刺猬”。砸下一个,我们就开心地大叫,全然忘了这是别人家的果树。隐隐听到骂声传来,一个个像受了惊的兔子一样,用前襟兜着刺球撒腿就跑。跑到没人的屋后,把战利品拿出来分享,这才发现,肚皮被扎出了一个个小红点,又疼又痒。不过这些在吃的面前都不重要了。用石头砸开一些没开嘴的刺球,里面的栗子壳还是白色的,软软的,很好剥,撕下最里面那层薄衣,嫩生生的果肉又脆又甜。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风霜经年后,故乡的小河也变了模样,一块块花岗岩堆砌的河岸整齐规整,那片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坝基早已拆除,河水再也不是那般放荡不羁,因河道修整而越来越深的河水缓缓流淌着,养育着这方土地上淳朴的人们。当年的小伙伴们一个个被这条河滋养成了参天大树,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只能在梦里去看记忆中的小河,梦中,它一直率性地哗哗流淌着,像孩子一般快乐地歌唱……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丹丹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