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耕耘岂顾鬓如丝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zhoug     时间:2016-09-14 08:33:08    「我要投稿

  阴差阳错的原因,开学的第二天,我才见到班主任姜寒松老师。1979年的姜老师才三十五六岁,微胖的国字脸,皮肤黝黑,头发很短,透着精气神。他待人温和,总是笑容满面。

  姜老师说话带一点鼻音,后来才知道,那是姜老师十年北京生活的印记。1967年姜老师刚分配到北京27中时,他的普通话常常闹出笑话。一次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南征北战》,从姜老师嘴里念出来,却成了“南京不见”,引来全班哄堂大笑。那几年,姜老师苦练普通话,以词典为师、以学生为师、以普通话说得好的同事为师。姜老师的虚心诚恳感动了周围的人,大家都很认真地帮他纠正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年下来,他的普通话水平大有提高。“有次坐火车,有乘客还以为我是北京人呢!”姜老师不无得意地说。

  姜老师政治课教学认真负责。那时,政治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分数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100分,而课本却只有薄薄的两册,内容简单、概括抽象。而姜老师的政治课却总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我们上下课要经过老师办公室,总是看到姜老师静静坐着看书、备课,还疑惑老师在忙些什么。后来自己也走上了三尺讲台,才深刻地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明白姜老师看似轻松的讲课背后,包含着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姜老师为人低调,甘于平凡。我也是后来读了《衢州日报》上一篇对姜老师的专访才知道,姜老师曾是江中的高材生,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杭州大学。1966年大学毕业后,又作为政治系最优秀的五个学生之一,统一分配去了北京,被安排在国家高教部工作。惜乎因为“文革”爆发,全国上下一片混乱,才不明不白去了北京27中。

  在姜老师家,我拜读了学生写给他的一封封书信、一张张明信片。姜老师的很多学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然而几十年来,他们依然会在逢年过节时给姜老师送一份祝福。

  姜老师也曾短暂离开过三尺讲台。1977年4月,姜老师从北京调回江中不久,突然接到调任江山公安局秘书股长的通知。可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姜老师就提出调回教师队伍的申请。同事不解、领导做他的工作,姜老师却倔强地坚持着,重回母校。1984年,姜老师担任江中党委书记,一直坚持上课,从未离开讲台。

  2004年姜老师退休后,依然没有离开讲台,2008年被江山老年大学聘为诗词班授课老师。这诗词班老师可不好当,一是学员年龄都比较大,二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三是人员构成复杂。要找到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可不容易。给他们上的每一堂课都得精心准备,姜老师先从平仄、押韵等最基本的诗词常识入手,循序渐进。上这样的一堂课,常常要花一天甚至几天时间备课,比当年教高中毕业班还累。虽累,他却深感快乐。

  2013年12月28日,姜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黑板两侧挂着一幅鲜红的对联,上面写着:“历经七十春秋炼成钢筋铁骨,栽培三千桃李塑造贤士英才。”看到姜老师进来,学员们纷纷围拢过来,一齐拍手唱起生日歌。77岁的老班长郭普梅宣布,今天的诗词课改为“祝福姜寒松老师七十华诞”座谈会。会上有诗词朗诵、快板、脑子急转弯、唱歌等活动形式,十分热闹。“我参加过许许多多的同学会、毕业晚会,没有哪个晚会像那天一样感动过我。”姜老师动情地说。

  “苍苍白发一园丁,默默无闻不计名。桃红李白心自慰,春蚕丝尽总关情。”透过姜老师写的这首七言绝句,我看到了一颗纯净美好的心灵。祝愿姜老师越活越年轻,活出青年人的活力和风采。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周耕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