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狱中送枕见真情——一只枕套背后的故事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6-03-23 11:17:04    「我要投稿
  江山市档案馆里珍藏着一只十分朴素的枕套,该枕套由青、蓝、白三色布料做成,宽约100厘米,长56厘米。放在枕套边上的一张纸条上,有两种不同的字迹(如图)。那么,这只枕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缘何会在江山市档案馆?

  为了弄清楚这只枕套背后的故事,笔者询问了市档案局相关人员,包括退休人员,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枕套捐赠的当事人——毛丽生,她是已过世的离休干部徐再振的儿媳妇,终于弄清楚了这只枕套背后的故事。

  投身革命,被捕入狱

  林秋若(1914-2006),福州人,1936年入党,曾供职于新四军《抗敌报》。1939年9月由党组织派往金华,任浙江省战时儿童保育会秘书,兼任《浙江妇女》月刊主编。1941年1月25日,在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林秋若因“异党”嫌疑,被国民党特务、宪兵逮捕。同日被捕的还有“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浙江潮》等进步媒体的地下党员计惜英、王九夫(即李士俊)等八人,他们被押解到上饶集中营的茅家岭监狱囚禁。

  徐再振(1897-1987),江山茅坂人,毕业于上海女子体育专科学校。1923年回江山,被聘为西河女校义务校长。1926年10月,国民党(左派)江山县党部成立,徐再振任党部妇女部长。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徐再振夫妻受敌人通缉,一起流亡武汉、九江、上海、广西等地达10年之久。抗战爆发后回到江山,一边行医一边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41年1月15日,因叛徒出卖夫妻俩同时被捕,被上饶宪兵八团直接押送上饶集中营。

  林秋若和徐再振先后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建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这里关押着大批新四军被俘将士及东南各省被捕的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

  监狱志士,团结斗争

  林秋若文雅美丽,但体弱多病,被难友和敌人都看成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在监狱里四次受审中临危不惧,与敌人斗智斗勇,始终没有暴露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不仅如此,她还利用担任监狱里特训班墙报主编的机会,与冯雪峰、郭静唐等狱友发表歌颂自由、抨击黑暗的诗歌,含蓄地讽刺敌人的杂文、散文,宣传抗战题材的漫画,介绍科学和文艺知识的小品等等,决不发表反共、攻击新四军和颂扬敌人以及表示“悔过自新”之类的东西。除此之外,林秋若还秘密支持狱友暴动。

  徐再振被关进监狱时年纪比较大,在狱中属于长辈。她文化程度比较高,而且乐于助人,经常保护监狱里被欺负的小姑娘,很被人尊敬,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干妈。在监狱里,徐再振与狱友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遭遇和处境,她们同病相怜、同仇敌忾。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非人摧残和一次次的威逼利诱,林秋若和徐再振等革命志士毫不退缩,沉着应对,坚守和保护着党的秘密。冯雪峰送给林秋若共勉的《自提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十分贴切地寄寓了他们热爱祖国的忧患意识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浩然正气。

  临别赠礼,难友情深

  在监狱中,众多难友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林秋若,她在狱中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待同志热情诚恳,深受难友的信任。据徐再振儿媳妇毛丽生述说,她原名祝维菊,8岁时到徐再振家,改名为毛丽生,所以比较清楚婆婆的革命事迹。老人回忆,徐再振和林秋若的友情也是在集中营建立起来的。她们之前并不认识,两人都是1941年1月被关到监狱里,当时林秋若27岁,徐再振44岁。两人在监狱里睡在同一个房间的隔壁铺,徐再振很照顾林秋若,经常找她谈心,关心她的生活,所以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自从徐再振被捕入狱后,其哥哥徐志澄就设法营救。徐志澄是民国时期江山县出名的乡贤,创办了江山私立志澄中学(现江山二中),修通了江山至广丰的公路。在徐志澄的协助下,徐再振于1942年6月保外就医,获得自由。得知干妈要出狱了,临别时林秋若亲手挑绣枕头赠送给徐再振做纪念。当时监狱里缺乏材料,林秋若就用新四军的衬衫和一个布袋为材料,做成了这只枕套。

  林秋若入狱后,各方也在积极营救。由于林秋若曾任浙江省战时儿童保育会秘书,而保育会理事长就是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妻子蔡凤珍。由于这层关系加上在狱中林秋若始终没有暴露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1942年10月25日,林秋若由黄绍竑出面保释出狱。林秋若出狱后改名林琼,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写了关于上饶集中营的书面报告,赶到重庆向南方局领导周恩来汇报,受到周恩来亲自接见。

  后来,徐再振与林秋若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干着革命的事业。林秋若到北京工作后还给徐再振写过信,和她讲工作情况。但直到徐再振60多岁到北京帮小女儿带孩子时,两人才再次相见。这对革命难友重逢后激动万分,之后一直保持着联系。

  这只枕套,见证了当年那段监狱里患难与共的革命友情,更承载了革命先辈为中国的自由和正义舍生忘死的革命情怀。为了更好地保存它,徐再振的儿子毛苏生、儿媳毛丽生夫妇,把它捐赠给了江山党史部门。为便于后人了解情况,毛苏生用黑墨水写了一句文字说明,毛丽生觉得写得不够清楚,又用蓝墨水补充写了一句说明,但两人均未署名。后来,这只枕套就一直保存在江山市档案馆。 (徐青杨良英)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