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一桥一亭任春秋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yumm     时间:2016-03-09 08:52:12    「我要投稿

  家乡深藏在一个叫弄坞的小山村里,每每想起她,脑海里首先映现的,是村口的一座桥,一座亭。

  桥是石拱桥,亭是砖木结构的路亭;桥横溪而立,亭衔山而建。它们相邻相望,在乡野也算是一道风景了,常常引发我缠绵的乡思。说起它们的年龄,曾问过族上长老,个个都捋着花白的胡须说,他们爷爷的时候就这样了。后来看了家谱,推测出这石桥和路亭大致建于晚清时期。它们已在风雨中默默相守了140余年。

  一条十里清溪,在村口拐了个弯后,环山而过,流出了村外,然后盈盈而去汇入江西的赣江。石拱桥就筑在两村的交界处。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位驼背的老者,呈半圆弧度横跨在溪流之上。这座古老而壮观的石拱桥,全用长条青石建成,那一块块铺砌在桥面上的石条,深刻着一行行岁月的足迹。承受着千万次的足踩脚踏,桥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滑的坑洼,显得古朴、苍劲。两个石砌桥墩,长满了厚厚的青苔,桥身下的青石条,也布满藤蔓。跃动的水光返照上来,在藤枝间跳跃,又显得斑驳、迷离。

  桥的一头,是一条村民走出山外的主道。桥的另一头,则连接着一条崎岖的古道,它穿村而过,时而翻山越岭,时而穿洞涉水,弯弯曲曲地绵延在群山之中。这条古道是山外人进山打柴的必经之道。在七十年代初期,古道还是非常热闹的,进山砍柴、担柴出山的人络绎不绝、昼夜不息,路边生火热饭的香味萦绕山野,道旁住脚歇担的鼾声四起。悠悠古道,串起了山里人和山外人深厚的情感。

  与石拱桥交相辉映的,是桥头一侧依山而建的路亭。家乡的路亭不像常见的四边透风的凉亭,它有墙有窗,像是一字排开的三间房屋。两个东西对向而开的长方形门洞,全用厚实石条作门框,显得坚忍而粗犷;亭内靠墙壁的两边,各有一排光亮的石条凳,供路人歇脚;亭内中间为通道,与门洞外面的道路相连——那条通往山外的乡道,就穿堂而过。

  路亭经历风雨的侵蚀、岁月的磨砺,已显苍老,它带着一种沧桑的厚重感,默默地挺立在溪旁,迎来送往着旅人乡亲。百余年的时光,路亭留下过多少行人的身影,没有人能说得清,只记得每日亭内亭外行人不断,歇肩躲雨、乘凉闲聊,熙熙攘攘甚为热闹。路亭不仅是路人冬避朔风、夏避炎阳的去处,田头劳作者耕余憩坐之地,亦是彰显仁义的地方,有邻近乡民在路亭里设茶摊,煮清泉几盏,为过客解暑洗乏。坐在石条凳上,喝着清茶,看山风苏苏在树梢摇曳,听溪流潺潺在石间吟唱,便得一身的清凉,一身的轻快。

  一桥风雨,一亭春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凝聚着诸多感人故事的一桥一亭,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剥雨蚀,虽已风光不再,但它见证了久远以来家乡的风俗风情,凝结着上一时代的建筑艺术。每当我闭眼思乡,双眸闪现的总是那一桥一亭的身影,我那染尘的心灵也便蓦然回归。我觉得,古桥古亭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种净化一种幽远,更是一种凝重的召唤。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余明明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