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帮助」
江山新闻网>人文江山
霞光映照霄岩寺

来源:江山新闻网    作者:jcc     时间:2015-08-26 08:39:25    「我要投稿

  霄岩寺位于新塘边镇上洋村的霄岩山上。据《衢州历史文献集成》记载,霄岩寺也称潇岩寺,由明代邑人周重荣所建;明朝嘉庆元年,里人周允达重建。

  霄岩山像一条卧龙,匍匐蜿蜒于群山之中,石壁悬崖危不可攀。据说很早以前,上洋村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因地壳运动,地势升高海水退去,才有了今天大小不一、不计其数的岩洞群。如今,这些岩洞成了鸟雀的天堂,它们筑巢于此,进进出出、叽叽喳喳,平添了不少野趣。霄岩寺位于霄岩山半山腰的岩壁上,寺院依山而建。寺院周围全是风格独特且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石层层相叠,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嵯峨岩石半参天,上有神寺不记年。”

  据说,此地被人们所发现,也是缘于一次偶然事件。一天,上洋村村民姜某的牛丢失了。而当时正在姜某家作客的周重荣,就帮姜某顺着牛粪延伸的方向一起找牛,意外发现了这方芒秆林立、岩石嵯峨、石屋岩洞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周重荣觉得这是一处清幽灵秀之地,被自己第一个发现也是一种缘分,由此,便萌发了在这里筹资建寺的想法。

  霄岩寺,明朝初年由江山邑人周重荣筹资首建后,在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由里人周允达在周重荣建造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寺院还置办有田地山场,以供日常开支。因为上洋村位于浙、赣两省及江山、玉山、广丰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民风纯朴,霄岩寺由此慢慢成了远近闻名的寺庙,江山本地及周边县市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越来越多,一时香火旺盛。时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来此游玩,留下了很多赞美霄岩寺的诗词佳句。

  如清朝诗人刘侃赞美《霄岩寺》:“双峰拔空起,石壁危且峭。半腰划然开,烟净停斜照。上岩为吟舍,下岩缀古庙。禅扉悬苍翠,佛龛寄深窔。岩际但板檐,侩楼尤奇妙。仰首石屋间,平广无突窾。山色三面来,危亭扼其要。风雨拥远碧,据枕足瞻眺。是处可栖身,安用狎渔钓。欲订同心人,来此发清啸。”此诗特别点出了霄岩寺的奇、险、清、幽、秀。

  据村中老人介绍,相传古代战乱时,有侯王叔避乱于此,后留恋这里风景奇秀、民风纯美,战乱平定后也不再回去,终老于此,墓碑上刻有“钱塘孙琮之墓”的字样。清朝光绪年间,红巾军首领刘家福起义失败后也曾藏身霄岩寺。1943年邓子恢曾到江山,并住在其黄埔军校同学严登祥家,在上洋村一带组织抗日联盟工作,当时邓子恢也经常到霄岩寺读书看报,或进行秘密工作。

  不幸的是,霄岩寺在“文革”中惨遭洗劫,寺院的殿宇被拆、佛像被毁坏,成为一片废墟。后来,民间一些人士自发筹资,重建了霄岩寺,先后建造了殿宇、塑了佛像、铸了大钟、修筑了水泥路等。重建后的霄岩寺殿宇分上下两层,共有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如今,霄岩寺已成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中断了数十年的暮鼓晨钟,又在上洋村上空响起。

温馨提示:凡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均系江山传媒集团原创作品,转载时敬请注明“来源江山传媒集团及作者姓名”。
标签:
「编辑:姜层层 」
www.js-news.cn 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一度时评
影像江山
江山新闻网版权所有 © 2010-2013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 新闻道德举报中心 |